X

48例!昨天,李显龙总理讲话时红了眼眶!承认新加坡抗疫措施不完美~

今日疫情快报截至今天(9月3日)中午12点新加坡卫生部已初步确定今天新增48新冠病毒病例!2例社区病例5例为境外输入
新加坡总病例累计达 56,908

看看我们周边,病例持续在日增几十例上下,社区基本平静,除了夜店酒吧,其他门店也都开得七七八八。

感觉一切恢复到了曾经热闹,匆忙的样子,大家该出门逛街逛街,该遛娃遛娃。
来源:theo10
新加坡疫情大剧看起来已经告一段落。
昨天下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这届的国会上发表了第一次讲话。
这也可以算作是对于新加坡1月23日起出现疫情以来,这至少7个月的抗疫总结。

错了就承认新加坡当局反思抗疫措施

关于新加坡抗疫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争论,感觉好像自出现疫情以来就没有平息过。

新加坡有一套令人垂涎的疫情应对计划,但哪里出错了?

从1月23日到3月20日,新加坡的总病例人数为345例,在当时的全球疫情情况来看,算是保持得比较好。

当时外边讲起新加坡,那叫一个赞不绝口:


来源:网络
结果新加坡病例破1万之后:


来源:网络
再接下来,客工宿舍大爆发,更是收不住。
一直到8月才稍微有了喘息的机会。同时也到当局对于这长达半年多的抗疫行动自评的时候。
新加坡当局在昨天公开承认了对于新冠疫情,“应对措施并不完美。”

李显龙在昨天的讲话,就当众进行了几个要点的反思。

1)应该尽早地隔离所有人。
“今年3月,在将新加坡人从海外接回国时,我们应该更早地隔离所有人,而不是仅仅隔离从特定国家回来的。这样,病毒就不会传播给他们的家人、同事或朋友。”

2)应该在所有人结束隔离之前接受冠病检测。就算没有症状也要进行。
假定没有症状就不会感染。这应该是新加坡抗疫初期最大的一个漏洞。
来源:st
3)如果知道无症状也可能会传播病毒,那么政府就会更早地建议大家戴口罩。
相信大家还记得疫情初期,其实本地有很多新移民都在倡议戴口罩。可能是因为当时国内的疫情非常汹涌。

有家人在国内,自然更加清楚疫情有多严重。
只不过新加坡当时遵的还是世卫的指导,没有病就不需要戴口罩,现在想来真是。。。一言难尽。

4)政府应该更早且更有力地在客工宿舍采取防范措施。
当局承认客工宿舍感染群的形成及爆发,让他们措手不及。在意识到群居有感染风险时,没有采取及时的措施,也是失误之一。
而这些疫情面前的疏忽,最终让新加坡给出了很大的代价。

来源:todayonline
边境限制再加上阻断期,可以说给了新加坡经济两大重创。而经济不好,市场不景气,企业不好过,随之而来就是民生工作问题。

最近因为工作问题,本地人和外国人之间的矛盾,貌似正在不断被放大
对此,李显龙总理的态度也很明确。

保住本地人的工作也不必排外
经济不好,压力大,会让人对一切变得敏感。

特别是跟工作有关的事情。
来源:海峡时报
一直以来,很多人就有种“好工作都被外国人抢走”的观念在。而继前个礼拜官宣上调准证最低薪金后,这矛盾瞬间激化。
本地人的排外心理更加严重。很多人都觉得政府是在拿本地人的钱去养外国人。

但其实关于这方面,政府的态度还算是比较明确的。
李显龙总理昨天在国会上公开表态说,“会一直站在新加坡人这边”。
也表示新加坡是会调整工作准证的门槛,但这也不至于代表新加坡不再欢迎外国人。

“我们也要小心,不要给人错误的印象,即我们正封闭起来,不再欢迎外国人。这样的名声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伤害。”

因为新加坡现在只有350万公民,50万永久居民,再加上人口增长也慢。
这种情况想要保证经济增长,就只能引进外籍员工。引入外国人,是为了“补充本地劳动市场,而不是取代本地员工”。
薪金门槛就是其中一个管控手段。为了能让更多有能力的新加坡人任职PMET职位。

他还提到一个数据,20年前,新加坡人担任专业人士、经理、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这些职位的比例,只有40%。

而现在有60%。
说明什么呢?其实政府还是确如李显龙总理所说“一直站在新加坡人这边”的。
昨天新加坡国会上,李显龙总理讲了很多,那些话不仅仅是对新加坡疫情、经济的说明、总结。
同时还是他对于国家人民,身为一代总理的“内心旁白”。

可是,有的人并不领情。

因为眼泪被人诟病
值得注意的是,昨天总理讲到最后。。。又红了眼眶。
网路上立马出现了他的这一小节视频👇

各种关于他“哽咽”、“忍不住想落泪”的报道开始铺天盖地地在新加坡圈子里传开。

令人惊讶的是,比起总理的“情动”,很多新加坡网友给出的反应却近乎“无情”👇

“哭是一种某些政客非常擅长的艺术,懂得哭,别人就会来同情你。”

“别哭了,日子够难过的了,你们还就哭哭哭。”
“国会怎么就变成一个肥皂剧了?每天都有人忍不住要哭,我从来没有看到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发生。”
显然,部分本地网友不吃这一套,并且认为这不过是政客的工具。
他们在吐槽,在嘲讽,在质疑:

“ 哭,不能解决问题

你们(行动党)总是在打破承诺 ”

‘我们的子孙也将继续

迈向更公平、平等的社会’ 

? 怎么做 ?

现在这一代的我们

都不能被公平对待

工作都是给外国人的

“ 你们真会演

SkillFuture应该开一个演技课了 

“ 还真是drama

可以保证我的孩子

一毕业就有工作吗?

光说不做没有任何意义 ”

评论中有很多人都在吐槽现在的行动党是怎么不行,吐槽怎么MP跟PM都忍不住掉眼泪。
前天是人力部长杨莉明,昨天是总理李显龙,那么明天又会是谁?

他们在评论区侃侃而谈,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立场上,将领袖柔软的一面视作无能。
都在讲新加坡应该给他们什么,而不去说还能为新加坡做些什么。然后继续放大本地人和外国人的工作矛盾。
来源:CFR
他们说,别演了,眼泪根本就没用,不能解决问题。
可是他们貌似也没意识到,抱怨,同样也不能解决问题。
不知道椰友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

但椰子君想说,这些评论真的字字诛心

确实,李显龙总理在公开场合有过几次明显的情绪波动。
比如当初他的父亲李光耀去世那回,大家都知道了的。
跟疫情相关的是在3月底的时候,当时他接受采访,讲到下边这段话的时候才忍不住哽咽👇

“我认为

如果捱过这场疫情

不止一代人的问题可以解决

要记得新加坡

经历过什么”

尤其是在讲到需要经过不止一代人努力时,他的话带着颤音。

来源:PMO

再看看这一次,他在国会最终讲到这段话:

“不要怀疑,不要害怕

星耀樟宜会重新闪耀

樟宜机场会重新蓬勃

新加坡航空公司将会再次启航

我们的经济会再次繁荣

我们的子孙也将继续

迈向更公平、平等的社会”

细心的人肯定发现了,两次情绪波动,其实都是在讲到“传承”的时候。
上一次是“新加坡经历了什么走到今天”。
这一次是“新加坡将会有的明天。”
为什么不见其他国家领导人会有这种红眼眶的情况?

来源:ST

想想吧,难道世界上还有任何一个像新加坡这样只用了短短数十年就崛起的国家吗?

李显龙,他接手的是他的父亲李光耀一手建立起的国家。

这就注定新加坡对于他,比起其他同等的国家领导人,意义更为复杂。

作为总理,新加坡的发展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李光耀的儿子,新加坡的繁荣是他必须给出的答卷。作为新加坡人,如何将新加坡更好传承下去,是他日夜身心所系。


为了新加坡,他从少年到白头。
椰子君认为,至少这样一个不管从身份、地位、责任来看,都是全心全意为了新加坡的人。
他的泪,不应该成为被人诟病的把柄。
所有人都知道新加坡短短数十年要发展到现在这个地位的不易。
但说到底,国的不易不都还是人的不易?
新加坡走过了55年,55年间这片土地上的人代代相传,也代代在拼搏。

55年

新加坡沧海桑田
8月9日国庆那天。
烟花绽放的那一刻,这个安宁祥和小岛上的人们都露出了幸福喜悦的微笑。


但是你还记得吗?在55年前的这一天,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脸上并没有笑容,甚至留下了令人动容的 男儿泪。


55年前,新加坡脱离联邦全岛200万人孤立无援。42岁的李光耀来不及悲伤,他擦干了眼泪镇定了下来,笃定的许下承诺:
“Singapore will Survive”新加坡会得以生存!

55年后,这个老人已经离新加坡而去。然而,看着民众脸上的笑容就知道他和建国一代实现了当初的承诺。

 55年巨变 


短短55年间,这座岛,岛上人家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变。

房屋

55年前,新加坡还是贫穷小渔村,人均住房面积不足6平。
55年后,人均住房面积近30平,居民拥屋率超过90%。

55年前,李光耀去函建屋局立下军令状,定下第一个5年规划:
盖5万房子。

55年后,高效廉洁的新加坡政府坐言起行,足足盖了超过100万套组屋。

当年,英国花了30年才在新加坡建了2万公共住房。
刚从他们手中拿回建屋,李光耀和其政府要在短短 9个月内安置1万6千的住房,谁敢信?

然而,他和建国一代们超越了英国政府,创造了“居者有其屋”的奇迹。成为全球争相效仿的民生奇迹。

经济

55年前,新加坡就业率奇低,经济落后,产业单一。
55年后,新加坡有超过4200家全球企业区域总部,成为亚洲金融中心。


70年代,那时候正是大好年华的建国一代。放弃了奖学金,读书的机会投身工厂支持家庭,支持国家经济建设。

支持李光耀下的那一盘制造业大棋,促进出口行业发展,为资源匮乏的小岛吸引外资厂商。

他们的牺牲与努力,一手奠定了新加坡经济腾飞的基础,亲手为下一代创下了明亮未来。

安全

55年前,贩毒、贩黄、盗窃、抢劫,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黑帮组织充斥城中。
55年后,新加坡成为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存有鞭刑,保留死刑。

新加坡拥有死刑制度,也是除美国、日本等外少数保留死刑制度的发达国家。
而且新加坡的死刑方式,不是电刑或注射死刑,而是最原始的 绞刑。

鞭刑,也被一些欧美民主国家称为不人道的刑法。

面对外界对于严刑峻法的质疑,新加坡政府一向强硬。因为,这些保障的都是守法公民。

环境

55年前,新加坡街道上满是垃圾,没有人关心公共卫生。
55年后,新加坡成为举世瞩目的花园城市,干净整洁。


李光耀学习西方先进经验,要求所有车辆必须两年检查一次减排措施,不合格者课以重税。
淘汰了一批马来西亚的货车,在经济有了起色之后,马上拒绝污染环境的石油炼化产业等来到城中。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一个在新加坡社会无处不在的部门,常有便衣在人流密集处巡视。
全局稽查员每月要在街上巡查 3.5万小时,监督所有国民和访客遵守环保法令。

语言

55年前,新加坡各种族只说自己的母语和方言。
55年后,新加坡成为少数双语教育国家。


当年,新加坡华人总数占据了80%,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引发很多人的不满。
抛弃马来语,也不选择使用人口最多的华语。李光耀却在审时度势后力推英语上位。

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英国当局都没有宣布英文为官方使用语言。反而是英国撤走后,李光耀做到了。

所以,新加坡不仅仅只是一代人的。
这个国家的繁荣与荣耀,上一代已经创下,这一代要发展,下一代得继续努力。
这就是“传承”。

没有李光耀,没有其身后高效廉洁的政府,没有那些牺牲自我的建国一代,没有愿意放下小我,成就大我的新加坡民众。
就没有今天的新加坡。
这座土地上的所有居民,辛勤工作的数以百万计的外籍客工,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

都参与建设了这一份荣光。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55岁的新加坡,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
希望新加坡的新冠疫情彻底过去之后,会像凤凰涅槃一样,重新骄傲地站在世界舞台上!
椰友们,欢迎到 留言区 分享你们关于新加坡的点滴!

///

李显龙总理曾经讲到“新加坡很脆弱,每一步都关系到生与死”是为了什么?进入本公众号回复关键字【艰难时刻】了解详情。
新加坡狮城椰子推荐搜索大选航班病例解封新政客工



亲别忘了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