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授予(以姓名笔画为序)孙峻岭、陈新滋、何敬麟、何德华、连运增、肖国伟、应光国、林志隆、钱拉·科隆、容一思、黄少媚、捷成汉、蓝钦扬13人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活动,也是全国最早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对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工作予以规范的城市,自1986年以来共授予了十七批462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外国友好人士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这当中不乏市民所熟悉的学术精英、社会名流、商界奇才。
35年来,荣誉市民也把广州作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当中有人在这里投资设厂,创办实业;有人则是引进人才,推广科技;有人捐资办学,振兴教育。借第十七批广州荣誉市民的公布,南都记者盘点梳理了十七批荣誉市民的情况,一起看看广州荣誉市民有何特别之处。
35年发展历程 建立高质量的“国际朋友圈”
自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积极参与广州建设,为进一步彰显了港澳台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对广州高质量发展所做出的贡献,1979年7月时,广州市革委会首次设立“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1986年时才正式举办授荣仪式。
据了解,广州荣誉市民不仅对广州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还为广州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提升广州国际形象献言献策。在35年的历程中,广州市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授荣”相关文件,也促使这一工作日渐规范化、法制化。
1984年10月24日时,广州市侨办提请市政府制定《广州市华侨港澳同胞投资优惠暂行办法》并初步确认了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的对象和程序。1986年6月14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关于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的程序》,制定了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的法定程序和具体条件,也标志着“授荣”工作进一步法制化、程序化。
在1987年1月,广州市外办制定了《关于授予外国专家及友好人士以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的请示》,让该荣誉称号的授予范围进一步扩大,也让广州市民的“国际朋友圈”日渐强大。
在1993年-2004年期间,广州市政府相继发布了文件进一步完善广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办法的实施细则的相关通知文件,除了补充、完善了授荣条件,对构成撤销荣誉市民的行为及撤销荣誉市民称号的程序做出了明确规定。2010年1月15日,广州市人大公布了《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标志着这项工作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程序;同年,广州市政府正式印发《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荣誉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
这一期间,《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实施细则》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根据广州市政府网站了解到,现有的实施细则从2017年5月1日开始实施,有效期为五年。
授荣仪式从1986年开始,曾两年举行一次,目前改为三年举行一次。“荣誉市民”称号并非终身制,而是有相应的退出机制。截至目前,共有3人被取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经济贡献占比最高 授荣的高精尖人才增长明显
南都记者在梳理过程中发现,根据现行的《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实施细则》,在2017年后共授予了两批广州市荣誉市民,主要从经济贡献、捐赠、国际交流、促进港澳台交流等方面做出评价。
根据公开数据梳理发现,在十七批荣誉市民当中,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共203位,占总人数的43.94%;为发展本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等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共有177位,占总人数的38.31%。在促进本市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提升广州国际形象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共有30人,占6.49%。在这些人当中,除了投资建设,促进交流,同样还致力于做好两岸关系的桥梁,在本市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地区的交流合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在医疗等重大科技成果技术引进上,共有25人为此付出努力,占比为5.41%。
在分析行业高频词过程中,南都记者观察发现,广州市荣誉市民的行业特征伴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发生了变化。过往以房地产业、制造业的领军人物为主要表彰对象,近年来,逐渐发掘了一批高新技术、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方面的高精尖人才。
事实上,这与城市的发展定位密切相关,在《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创新驱动取得新成效,科技和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4%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在2018年时,《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提出,到2022年,全市IAB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其中人才奖励计划、产业基金等细则吸引了一批人才前来。
盘点过程中,南都记者发现在2018年11月22日授予的第十六批广州市荣誉市民共计12位,其中有7位与IAB产业相关,在第十七批广州市荣誉市民中,有5位与之相关。
如香港科技大学电机及电子工程学博士,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肖国伟则是积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率先投身穗港经济科技合作事业,2006年在广州南沙创立的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功率LED芯片模组、半导体先进封装及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中上游产业链制造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市二级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先进光电半导体工程实验室、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实验室,掌握先进的LED封装设计、工艺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比肩国际一流企业。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理事会联合主席。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副校长蓝钦扬自研究院成立后,作为新加坡方联席主席,他指导研究院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领域,搭建了广州与新加坡科技人员交流合作的平台,吸引了中新两国多名院士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项目,实现了知识产权的国际双向流通。
此外,还有长期从事水土环境污染研究,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应光国为环境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广州市环境污染与修复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广东瀚阳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瀚阳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孙峻岭于1988年赴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工程学院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博士学位留美继续工作,所主持参与的工程项目三次获得ENR年度工程大奖,四次获得中国詹天佑奖,2003年时终于得到机会归国效力,2005年扎根广州创办“瀚阳国际”。
回国以后,孙峻岭参与设计建设了港珠澳大桥、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菜园坝长江大桥等重大桥梁项目,为中国桥梁行业引入桥梁工业化3.0技术与完整性桥梁设计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2项,发起主编的《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节段预制桥梁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技术标准的空白。
授荣的代表中,不乏为对本市重点学科、专业、产学研基地等发展提供大力帮助和支持,并产生重要影响的代表人物,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名誉院长陈新滋,2015年从中山大学药学院退休后任该院名誉院长,建立陈新滋院士研究团队。多年来累计指导和培养了10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同时,注重研究成果转化,与企业界开展深度合作,已成功研制一套将四氯化碳转化成氯仿的工业技术,成为目前国际上解决四氯化碳催化加氢的有效方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广州“授荣”活动方兴未艾
南都记者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发现,在十七批荣誉市民中,港澳台胞共343人,占74.24%。不少广州市民熟悉的港澳名流,如已故的何鸿燊、霍英东、马万祺、曾宪梓等人,都是广州荣誉市民。在462位荣誉市民中,有父子、夫妻、兄弟、姐妹,还有子孙三代都是荣誉市民的。荣誉在传承,在广州的建设也代代相传。如第十七批荣誉市民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何敬麟,是澳门何氏家族第四代传人,其叔叔何厚铧等人都曾获得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近年来,何敬麟围绕粤澳合作、跨境金融、港澳青年教育等方面向全国人大提出多项建议。倡导发起“澳门青年创新创业计划”,积极推动港澳青年来穗创新创业。在广州创建港澳青年双创基地,主导推出“港澳台项目优惠服务10条”等措施,已累计引进66家港澳台企业,培育了一批明星初创公司。与此同时,何敬麟积极组织港澳青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为加强广州与港澳台地区、葡语国家的联系和合作,推动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青年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第十七批授荣名单中的香港地区代表,来自丹麦的捷成集团主席,亚洲文化协会香港分会董事会主席捷成汉代理了保时捷、戴森、蓝妹啤酒等200多个知名品牌。截至2020年底,捷成集团在广州累计投资逾2.8亿元,致力为广州加快建设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作出贡献。近三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放缓、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捷成集团在广州贡献税收总额逾4亿元,其个人贡献税收15162.6万元。
香港地区的连运增自2000年以来,在从化区先后投资设立了保赐利化工、欧亚公司等,总投资达3亿元。2018年带领组建保宝龙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并在香港上市,成为从化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本土企业。近三年,属下公司累计为广州市贡献税收总额合计1.14亿元。
作为第十七批授荣名单中唯一的女性代表,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总裁黄少媚在2015年10月加入新世界公司,这一期间,她持续加大新世界公司在广州的投资力度,力主新项目落户广州。积极推进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广州东塔)等地标建筑建设,推动引入K11、瑰丽酒店等知名商业品牌,投资开发的大型地产、交通枢纽、城市更新等项目有力提升了广州国际大都市形象和竞争力。自2016年以来,新世界公司在广州市累计投资约262亿元。2021年1月,促成新世界公司与广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见证新世界中国总部从香港迁驻广州,进一步强化广州总部的经济优势。
除了穗港澳三地,在广州地区也有不少台湾同胞长期致力于推动本市与台湾地区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人员往来以及民间团体对接创造条件,并取得多项阶段性、实质性成果。台湾安婕妤美容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安婕妤化妆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花都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林志隆便是其中一位。
林志隆在广泛团结台协会员,热心会务,长期致力于推动穗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特别是在医疗、健康、美容等领域贡献突出。同时,积极协调在穗台企有关原料或设备的采购及进出口等工作。利用其在两岸美容行业的影响力,多次安排台湾工商界重要人士来穗访问及投资,积极引介中国台湾生物医药行业等知名公司来穗参访考察。
广州“国际朋友圈”
在第十七批荣誉市民中,海外侨胞约47人,占10.17%,国际友人72人,占比为15.58%,其中,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的“广州市荣誉市民”遍布世界五大洲。
广东是全国侨务资源大省,海外粤籍侨胞和省内归侨侨眷数量各占全国一半以上,此前曾有数据显示,粤籍侨胞3000多万人,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省内归侨约8.88万人,侨眷3000多万人。
家族五代为侨的广东东湖棋院院长,粤港澳经贸促进会副会长容一思在2010年回国发展,其间,他肩负起运营管理广东东湖棋院的重任,通过推动围棋俱乐部、引入围棋锦标赛等方式,为推动广州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9月,广州市与爱沙尼亚马尔都市结为国际友好合作交流城市,截至目前,广州已与62个国家的94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让“百城计划”再进一步。在第十七批荣誉市民中,不乏为本市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提升广州国际形象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
来自法国里昂市议员、前内政部长、前里昂市长钱拉·科隆(外文名:GéRARD COLLOMB)分别于2001年、2005年、2013年、2015年以市长身份率代表团访问广州,极大地推动两地经贸、科技、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成果丰硕。在科隆的支持下,总部位于里昂的法国梅里埃集团、法国智奥会展公司等知名法国企业扩大在穗投资合作,里昂第三大学、里昂商学院、里昂中法学院等与在穗高校积极开展教学合作与学生交流,博古斯世界烹饪大赛亚太区选拔赛于2018年落户广州。在科隆的亲自推动和影响下,广州和里昂两市成为中法两国地方交流合作的典范。2010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广州和里昂“中法地方政府合作奖”的殊荣。
来自德国法兰克福市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何德华在法兰克福市政府从事国际友好城市相关工作30多年。曾见证广州和法兰克福两市建立友城关系的历史时刻,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市友好交往和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通讯员 穗统宣
实习生:蔡杭涵 李焱彤 廖尹瑄 汤君妍
知多D
广州市荣誉市民在本市可享受下列礼遇:
(一)应邀列席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的会议;
(二)应邀参加以市人民政府名义主办或承办的全国性和国际性赛事、会议、庆典等重大活动的,享受贵宾礼遇;
(三)市侨办、外办、台办根据市人民政府的中心任务,组织或联系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邀请荣誉市民参加专题调研、决策咨询、国内考察等活动;
(四)进出广州有关客运口岸时,凭广州市荣誉市民证,由查验单位提供礼遇通道或通关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