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以为在新加坡学好华语,对职场无多大益处,你就错了。
只要拥有一纸金融专业文凭,又操着一口流利的华语,你就能比一般职场新人吃香,可以在事业起跑线遥遥领先。
据悉,在履历上标明华语达到商务水平(business level)的求职者,能在转换公司时,获得20%或以上的薪资调升;金融业的非技术人员,至少也能得到10%左右的薪资增幅。
不过,上述看似简单的语言需求,在大部分本地金融从业者眼里,简直比登天还难。
许多对华语有焦虑感的金融从业人士感叹道:
最难的不是考取相关金融学历,而是无法突破他们在第二语言(华语)上的劣势。
对他们来说,在职场讲华语已略感不适。若招聘信息上写明要“能说能写”,甚至要全程用华语解释金融术语的话……那他们真的无所适从。
新加坡企业急需掌握华语的专才
据全球金融招聘服务网eFinancialCareers介绍,随着中国资金大举流入新加坡市场,加之不少中国企业在我国扎根,新加坡公司在招聘时,指定求职者必须拥有高阶华语水平的这种要求,近年来有增无减。
在我国设厂的科技巨擘腾讯、阿里巴巴及字节跳动更在一些管理职位打出“须具备华语能力”的工作要求,特别是经常与中国同事交流的岗位。
按理说,实行多年双语政策的新加坡应该在这方面占有极大优势。本地大批双语精英也应该能顺利走入劳力市场,成为能够自由切换不同语言频道来提供服务的中流砥柱。
但摆在现实层面的是,只有少数新加坡人符合“讲好流利华语”的标准。
其余求职者,都被“半桶水”的华语能力拖累,被挡在企业大门外。
企业缺人,但华语水平达标者严重不足
这就出现一种吊诡局面:
企业急需人才填补职缺,求职者却找不到工作,形成一个死循环。
那企业“看不对眼”的原因是什么呢?
猎头公司普舫东南亚区金融服务总裁Rachel Liu表示,新加坡能说流利华语者确实屈指可数:
“(招聘华语达标者)真的超有挑战性,因为合格求职者往往不足。”
“雇主一般不会明确要求他们达到母语水平(native level)。但老实说,求职者必须提供华语简历,面试时用华语完成交易手续,并展示他们有能力校对用中文书写的文件。单是这些,就足以刷掉不少求职者。”
人才招聘公司瀚纳仕的团队经理迪比卡(Deepika Devarajan)则补充说:
“新加坡会说商务华语的人才严重短缺。大多数金融专才只能说简单的华语,根本无法胜任。
“他们也常在将英文专业术语或技术词语翻译成中文时,遇到瓶颈。”
前私人银行家刘三立(译音,招聘者)直言,新加坡华人交谈时不加入英语就无法正常沟通,他们的华文书写能力也堪忧。
“现在已经很难找到既能读又能写中文的人才。缺乏自信、不愿多付出努力来打磨语言技能,也是阻碍他们进步的成因。”
新加坡人的尴尬语言现况
这不禁让红蚂蚁想到《海峡时报》本周二(23日)刊出一篇题为《许多新加坡人在语言能力上面对困难》的读者来函。
文中直接点出了新加坡人的尴尬语言现况。
作者指出,本地人看似掌握多种语言,但没一样是精通的。
在同一句话里掺杂着华语、英语及方言更是家常便饭,令人担忧。简单说就是,每种语言都懂一点,但哪一门都学不好。
对此,常年与中国客户打交道的前瑞银集团执行总裁Eric Sim,对华语水平不佳的求职者发出这样的谏言:
必须把握各种非正式场合来精进华语水平,而非一股劲的只靠上课学习。
他建议,不妨偶尔在微信朋友圈及领英(LinkedIn)写点字句分享生活,或者看看中国的影视剧。
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在华语愈发成为重要商业语言的背景下,国人现在不提升双语水平,在中文方面下一番苦功,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