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正值壮年、身体健康的客工们突然瘫痪,丧失语言能力?
是什么,让原本是家庭经济支柱的他们一夜之间半身不遂,卧床不起?
据新加坡媒体12月4日报道,新加坡两名四肢健全、没有潜在疾病的健壮客工突然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经医生诊断,发现他们之前是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
如今病发,相信与之前感染新冠病毒有关。
换句话说,这两位客工在不清楚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下已然自行痊愈了,但是目前正在承受着新冠病毒带来的后遗症。
新加坡公益组织“客工亦重”透露,至少有四名客工在新冠病毒影响下面对长期血栓的威胁。
更加可怕的是,新加坡之前曾有数万名客工在此次疫情中确诊。他们之中,又会有多少人将要面临新冠后遗症?
在疫情正在逐步得到控制的当下,或许我们该想一想:新冠疫情到底留下了哪些后遗症?
01. 新冠后遗症大爆发?
伴随着北半球的秋冬降温,新冠疫情在全球也有些死灰复燃(抑或火势正旺)的迹象。
10月,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新冠疫情都出现了剧烈反弹;截至11月底,美国已经有超过1330万确诊病例,疫情甚至严重到平均70秒就有1人死于新冠疫情。
12月2日,针对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主任福奇称美病亡人数年底或超30万,有媒体称,全球疫情将面临最危险、最黑暗的“寒冷冬天”。
是的,我们跟新冠疫情的硬仗还没打完。
而就在疫情还没控制好的当下,关于新冠后遗症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今年3月,犹他爵士队中锋鲁迪·戈贝尔成为NBA第一例被确诊的新冠病例,NBA立刻宣布停赛。
确诊没几天,他就在社交媒体发帖表明自己丧失了嗅觉。被治愈后,7月,戈贝尔在接受家乡媒体法国《队报》的采访时谈到:
“嗅觉还没有100%恢复。……可以闻到气味,但只能近距离闻到。”
英国的查尔斯王子的确诊当时让不少人震惊,因为当时他是英国王室第一个染上新冠的成员。
据BBC报道,在查尔斯王子康复后,他出现了和戈贝尔类似的状况:嗅觉和味觉仍然受到影响。
英国王子倒霉,首相也没能幸免。今年3月27日,英国首相鲍里斯接受了新冠检测后确诊。不过好在有惊无险,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后,鲍里斯在4月底痊愈,还返回了首相的工作岗位。
不过就在他痊愈一个多月后的某次新闻发布会上,鲍里斯自曝视力收到了影响:
“我好多年都不戴眼镜,现在突然要戴了,我觉得这是病毒的后遗症。我觉得新冠病毒会对视力产生损伤。”
美国传奇说唱歌手Scarface感染新冠,治愈以后,身体逐渐恢复,症状都已消失,唯独肾衰竭的情况在不断恶化。 肾脏的损伤几乎不可逆。如今,Scarface正值壮年,却不得不靠一周四次透析活着。
全球顶尖病毒学家、欧盟委员会主席的特别顾问彼得·皮奥特也在新冠治愈后表示,自己并未摆脱病毒的控制:
“新冠病毒将改变我的一生”。
今年4月,皮奥特确诊新冠。作为一直和病毒疾病打交道的人,他一直坚持运动,作息规律,但他表示新冠肺炎来势凶猛,远超自己预计。 幸运的是,因为身体底子好,皮奥特在住院治疗一周后,病情就得到了控制。
但出院后没多久,他开始出现肌肉萎缩、全身无力的情况。 以前经常运动的他,现在爬楼梯都会喘不过气,似乎一下子老了20岁。更严重的是,他时常感到呼吸困难,被诊断为肺纤维化。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种感觉。那不是疲劳,而是筋疲力尽。”
有着跟皮奥特类似症状的意大利球星马尔蒂尼表示,虽然自己只是轻微的感染了新冠,但是却留下了非常影响生活和工作的后遗症:
“我今天试着去健身房进行一些训练,但是才过了短短的10分钟的时间,我就坚持不住了。”
此外,各地陆陆续续都有关于新冠后遗症的统计与研究进行发表:
加拿大一位顶级肾脏病专家曾揭露:加拿大有8%-12%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肾损伤;
香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透露,截至10月底,香港玛丽医院约500名新冠康复者当中,有30人、即约6%出现后遗症,包括失去味觉及嗅觉,未完全恢复,亦有5人、约1%患者有肺纤维化情况;
11月27日,英国卫生部长汉考克表示:英国成千上万的2019新冠患者长期受后遗症困扰……
我们需要知道:不只是新冠疫情,新冠后遗症也正在全球肆虐。
02. “新冠后遗症”真实存在吗?
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大社交媒体上有很多关于新冠后遗症的报道,而且常常使用令人惊悚的标题。
关键词基本就是“恐怖”、“多器官损伤”、“长期伤害”。
也有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其中一种代表性的说法就是:很多所谓的“新冠后遗症”,其实可能只是治疗不彻底或者是新冠病毒感染机体带来的病理改变。
另一种观点是:很多人关注的所谓“新冠肺炎后遗症”严格来说不算是后遗症,而应该叫做并发症。
到底谁说得对?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后遗症”:根据临床定义,“后遗症”指的是疾病愈后所遗留下的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等症状。
就新冠而言,“治疗不彻底说”的观点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可以分成急性感染期和慢性恢复期两个阶段,各个网站上统计的“累计治愈数”其实是在新冠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后的统计人数,也就是度过急性感染期的人数。
而这些度过急性感染期后出院的患者其实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治愈”,肺部可能仍有炎症,他们还需要回到家里完成慢性恢复期。
也就是说,大部分患者在出院之后,虽然一般生活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进行激烈运动,由于肺部还有炎症,可能还会存在呼吸不畅等不适症状。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新冠后遗症,而是身体尚未完全恢复。
至于“并发症说”,则是认为:很多人关注的所谓新冠肺炎后遗症,除了持续的呼吸道症状以外,更多的是关注一些非呼吸道的症状,比如神经症状、心脏病、肝肾功能损伤等等。 这些症状严格来说不算是后遗症,而应该叫做并发症。 以“后遗症”的定义看来,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4月到7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主任彭志勇团队对100位新冠重症患者进行随访,发现:
90%危重症病人肺部功能仍处于受损状态,病人们的免疫系统也并未恢复常态;
另有20%—50%的患者,出现了抑郁状态;
几乎全部随访病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病耻感,很难像从前那样,完全回归正常生活。
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写道:
“玫瑰即使换了一个名字,她也依然芬芳”
放在如今,不管对这些人产生影响的到底是不是新冠后遗症,新冠也都在影响着他们出院后的健康和生活。
尽管“新冠后遗症”的叫法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但综合考量,或许我们真的应该给“新冠后遗症”加个引号。
这里的“新冠后遗症”就不是严格临床医学定义上的“后遗症”,而是感染新冠康复之后,身体上或多或少受到的影响。
11月28日上午,在上海科普大讲坛上,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进行了专题讲座,并对一些热点问题作出了回应。
在回答新冠是否有后遗症的提问时,张文宏表示:
“新冠病毒治疗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新冠特异性的后遗症。”
不过不要以为没有特异性不良反应就可以放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次的新冠没有独特的后遗症,但是病毒性疾病都会有一些常见的后遗症。
“很多病毒性疾病都是全身感染,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对神经系统有一些损害,肺的纤维化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同时新冠病毒到现在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没办法说几年后的事情。”
国内的新冠疫情控制得相对不错,后遗症这个数据确实没有国外能统计到的多,国外的一两例后遗症案例也无法代表整体,那就不妨就来看看国外的更大范围的研究。
9月29日,据路透社报道,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副本部长权埈郁公布了一项以965名新冠肺炎痊愈者的线上调查,其中879人(91.1%)表示,痊愈后仍受至少一项后遗症困扰。
这些后遗症中以疲惫感占26.2%为最大宗,其次则为注意力不集中占24.6%。其他后遗症还有心理、精神上后遗症,以及嗅觉、味觉丧失等。
据日本时事通信社11月11日报道,日本和歌山县公布了一项有关新冠患者后遗症的调查结果。
工作人员给出院两周以上的新冠治愈患者发问卷、或直接听取症状,其中163人回应,有75人表示出现后遗症,占46%。
也就是说,约半数的人表示,出院之后出现了不同的后遗症。
具体症状包括嗅觉障碍、身体倦怠、味觉障碍、呼吸困难。除了上述症状,还有人表示出现了健忘和脱发。
对于“新冠后遗症”,BBC也有报道。
根据BBC记者看到的研究资料,大约每20名新冠患者中就有1人病程长达至少8个星期。
所以在那些已经康复的人当中,有些出院了,但后遗症依然存在,几个月后,还是无法像感染之前那样正常生活。
BBC在报道中说,医学界目前把这种现象称为“新冠长期症状”(long covid)。
上述研究和报道样本不同,数据不同,侧重的角度也不同。
但有一点,不管它们强调的是什么,新冠对人的影响毋庸置疑是会长期存在的。
03. 新冠留给患者的后遗症
6月,一项由苏格兰学者领导的研究报告指出,因新冠病毒对各种器官的攻击,预计新冠重症患者在治愈后,将平均失去12—14年寿命。
这一研究遭到了许多科研人员的质疑,但也侧面表明了:
“新冠后遗症”的严重性,可能远超人们的想像。
COVID-19被称为新冠肺炎,新冠病毒首先引起的就是对肺部的损害。
3月中旬,香港玛嘉烈医院传染中心对首批10名出院病人进行了跟踪,其中3名治愈者步行加速时会气促,不能像平常一样运动,甚至不能像以往一样工作。
同一时间,首例新冠肺炎尸检报告发布。
逝者遗体解剖教授刘良表示:
正常的肺含气,握上去感觉像海绵,但感染新冠病毒的肺一摸就感觉它已经变了,肺里面被别的东西取代了。
7月18日,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发表了一份有关新冠后遗症的分析报告和建议。法国医科院成员Patrick Berche教授表示,就算是轻症患者,也会有肺纤维化的后遗症。
肺纤维化会导致呼吸功能衰退,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这简直就是个定时炸弹。肺纤维化的患者很容易呼吸衰竭而死,这种死因,本质上和淹死是一个道理。
而目前对于肺纤维化没有特效药,病情是不可逆转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曾指出:
肺部严重感染会发展为肺纤维化,一部分重症患者治愈后会出现肺纤维,影响日常生活,发展到晚期只能肺移植。
此外,新冠病毒对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可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加拿大卑诗大学医药学教授James Russell博士和几名研究人员发现,在一项以8000名新冠肺炎患者为样本的调查中,发现过半重症患者出现了心脏损伤,甚至引发死亡。
一位来自伦敦东部的48岁患者透露,新冠肺炎给她留下了严重的心脏损伤:
“治愈后的九周里我一直感觉很冷,后来医生告诉我,我患上了充血性心肌病(心脏功能减弱、心腔扩大、心脏不能充分泵血),可能一辈子都这样了。大部分人会慢慢好转,但有些人可能要安装起搏器,甚至需要心脏移植。”
早在4月,就有研究指出,新冠患者普遍存在肾脏损害的情况。
一篇题为Caution on Kidney Dysfunctions of 2019-nCoV Patients的论文在研究了59名来自武汉、黄石和重庆的59例感染患者病例后,发现63%的患者表现出肾功能不全的症状,CT扫描显示100%的患者肾脏影像学异常。
与此同时,英国和加拿大也发现,接受重症监护的新冠患者中,有8%-12%出现了肝或肾衰竭,需要靠长年透析治疗才能生存。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波表示,感染者的肝肾受损可能是由于肺部功能障碍导致:
“呼吸功能出现障碍时,氧气交换受阻,其它脏器会处于乏氧状态,而对氧特别敏感的肾脏往往会发生严重的功能性损伤。”
除了对人体其他器官产生影响,新冠病毒还会对人的感官造成影响。
关于英国首相认为新冠会导致视力下降一事,BBC新闻称,理论上新冠病毒的确可能会影响视力。
患者在感染期间可能会诱发病毒性结膜炎等眼部疾病,而如果瞳孔和虹膜的前部也受到影响,则会导致视力模糊等症状。
不仅英国首相经历了视力受损,类似的案例也曾在之前数个医学杂志也报道过。
3月底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JAMA Ophthalmology)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在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38名连续感染COVID-19的患者中,有31.6%的患者出现了与结膜炎一致的症状,而眼部异常在病情较重的患者中较为常见。
除了对视力的影响,6月16日发表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嗅觉和味觉发生改变这一症状,在新冠肺炎患者中比例高达41%。
还有很多已经康复的新冠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中枢神经后遗症。
新冠病毒对大脑和中枢神经的影响是最扑朔迷离的,还有很多谜底待揭开;至于新冠是否会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由于暂时没有足够的理论和调查数据支撑,在此也不做展开说明。
值得一说的,是新冠病毒可能会造成的血栓和中风的情况。
这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新加坡两名新冠康复客工突然中风瘫痪的原因所在。
随着对新冠的了解加深,学术界目前已经倾向于认为,COVID-19 不仅仅是病毒感染,也不仅仅是肺炎,它至少可能也包括血管方面的疾病,涉及凝血功能紊乱的问题。
据《每日邮报》报道,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传染病专家Graham Cooke教授对死于新冠的病人的验尸报告进行了分析。
结果“非常清楚”地显示,所有新冠患者的体内都有某种形式的血栓形成:
“我们做了大量的尸检,非常清楚地显示,我们观察的每个病人都有血栓形成的迹象。”
不只是Cooke教授一方,伦敦国王学院的Roopen Arya教授今年5月也曾做出检验,发现医院里有30%的冠状病毒患者,体内存在血栓。
“我认为血栓形成是一个主要问题,这一点已经很明显了,”
4月10日发表在《血栓形成研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一家荷兰重症监护病房的184例COVID-19患者中,38%的患者出现血栓形成。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脑血管,就会导致中风。
纽约西奈山卫生系统神经外科医生Thomas Oxley和他的同事也警告称:新冠病毒会导致一些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新冠年轻患者中风。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英国高达62%的新冠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中风;同样也解释了为什么文章开头的两位无症状感染新冠后痊愈的新加坡客工会突然瘫痪在床。
其实,这不是新冠病毒引起的血栓第一次在新加坡“作祟”了。
早在5月,新加坡就出现了全球首起新冠患者主动脉出现血栓的病例。
这位患者是一位39岁送货司机,来自孟加拉。今年5月份确诊新冠。入院三天后,他的右脚感到疼痛,脚趾头开始发黑。经检查后,医生发现他的胸腹主动脉出现血栓,部分转移到右脚、脾脏和肾脏。
陈笃生医院立即为他安排手术,清除腿部血栓,并在主动脉安装覆膜支架,3个月后这位患者康复。
众所周知,新加坡客工基数庞大,且多为青壮或是中年劳力。
此次疫情中,截至11月24日中午十二点,新加坡客工宿舍确诊人数为54502名。
6月8日,新加坡新冠工作小组就表示,新加坡至少一半新增病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几乎每出现一例有症状病例,都至少伴随着一例无症状病例。
按照这个比例推算,新加坡至少有27000名以上的无症状感染者,都是跟这两位中风客工有类似的情况。
他们之后是否也会受到“新冠后遗症”的影响?这个隐患又该如何去解决?
还没完呢,有专家预测,以上种种“新冠后遗症”还不是全部,在未来1-3年或许有更多的症状会显现。
而且,这还只是这些康复的新冠患者在身体上可能会受到的折磨,还没有算上疫情为他们带来的心理创伤。
总的来说,我们和新冠的对抗,还远远没有结束。
如今,新冠累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54万,全球确诊人数超过6760万,而它最终会让人类走向何方,我们还不得而知。
治疗好一位患者,并不只是增加了一个治愈数字,对那些被治愈的患者来说,他们要面对的,是将和新冠后遗症对抗的一生。
而即便是侥幸逃过一劫的普通人,也仍然在疫情的阴影下艰难度日。 世界如此之大,但人类的命运却在一条线上。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轻视病毒,时时提防、处处警惕。
最后,送给大家张文宏教授在11月28日上海科普大讲坛上做出的一段提醒:
“到明年年底,全球疫苗可以供应充分,但是有些地区接种不到位的话,还是会有输入性病例的风险。”
张文宏教授建议,疫情期间即使接种疫苗后,也要养成勤洗手,人群密集处戴口罩,适当保持社交距离的好习惯。
做好防护,勇敢的往前走,别掉以轻心,相信我们终究会赢下这一仗。
资料来源:
1. 央视新闻:新加坡医疗报告首次公布扫描影像 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出现“碎石路”阴影
2. BBC:肺炎疫情:新冠长期症状 哪些人风险更高?
3. 木棉说:新冠后遗症大量涌现!患者尸检结果震惊全球……
4. 联合新闻网:韩国研究:感染新冠肺炎痊愈者9成有后遗症
5. 联合早报:冠病19存在后遗症风险
6. 健康界:新冠后遗症的可怕真相
7. 英国大家谈:BBC: 新冠患者后遗症超出想像
8. 八点健闻:新冠肺炎后遗症:失去嗅觉的人
9. 旅日侨网:日本确诊破10万人,NHK正式报道新冠后遗症,大脑老化10年以上,记忆力与思考能力大幅衰退
10. 丁香园:新冠“后遗症”从何而来?很多所谓的后遗症,可能都不是真的
11. 网络公民:曾患冠病客工中风瘫痪 客工亦重募款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