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家庭养老模式的启示

家庭养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经济上的扶助,二是生活上的照顾,三是精神上的慰藉。对于前两项,国家和社会可以给予适当帮助,而第三项却无法替代。老年人在退出工作领域之后,更需要通过与家人的朝夕相处获得精神的慰藉,所以,家庭养老具有国家、社会等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功能。

新加坡是个年轻的国家,却是世界上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32年,新加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90万,约占总人口的18%。养老问题已引起新加坡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新加坡政府推行以强制储蓄为原则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而政府一直提倡和鼓励的家庭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代同堂”的“温情”政策

新加坡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视为“治国之纲”,创造了尊老敬老、赡养老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李光耀曾经强调家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巩固国家永存不败的基础”,极力主张按照儒家传统“保留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认为三代同堂家庭结构稳固,具有抚育下一代继往开来的巨大潜力。为了保持这种家庭结构,新加坡于1994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赡养父母”立法的国家。

《赡养父母法》规定,凡拒绝赡养父母或拒绝资助年迈父母者,其父母可以向法院起诉,如发现确实未遵守《赡养父母法》,法院将判决对其罚款一万新元或一年有期徒刑。1996年6月新加坡根据该法又设立赡养父母仲裁法庭,由社会工作者和公民组成,地方法官担任主审,调解不成的可由仲裁法庭开庭审理裁决。同时,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对与老人同住组屋的家庭提供便利和优惠,如在分配政府组屋时对三代同堂家庭给予价格优惠和优先安排;规定单身青年不可租赁和购买组屋,但愿意与父母或50岁以上老人同住的可优先考虑,同丧偶的父母或残疾兄妹一起居住的纳税人可享受“父母及残疾兄弟税务扣除的邮袋”等。

此外,政府为鼓励儿女与老人同住,还推出一系列津贴计划,为赡养老人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养老医疗方面的补助,以减轻其家庭负担,提高赡养老人的积极性。新加坡政府自1993年以来推出了12个《公积金填补计划》,其中4个是专门的《敬老金计划》。还推出“三代同堂花红”,即与年迈父母同住的纳税人的扣税额可增加到5000元新币,为祖父母填补公积金退休户头的人也可以扣除税额等。在医疗方面,政府规定家庭成员平均收入在700元新币以下的老人,可以到社区发展理事会申请加入基本护理合作计划,到家庭附近的私人医院或牙科诊所看病时能享受政府的医疗津贴。因病重而残疾的人,如家庭每月人均收入不足700元新币,每月可获180元新币援助金。正是因为政府为赡养老人的家庭提供了得力的经济援助,使得这些家庭老人在住房、医疗等方面确实享受到实惠,因此绝大多数新加坡人选择家庭养老方式,便利之余还能享受天伦之乐。

家庭养老是我国“老有所养”的主体

“老有所养”是我国传统的道德追求之一,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的实现形式。家庭养老历经千年而不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也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虽然现代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这种养老模式依然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养老方式的主要选择。家庭养老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必须做且要做好的事情。

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增长速度比欧美发达国家快一倍。我国老人绝对数量也居世界之首。老龄化程度已经超出国家经济实力能承担的程度。我国现在经济文化尚不发达,政府和社会对养老资源的供给有限,但实际需求巨大,两者矛盾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单靠社会养老远远不够。即使在城镇,也不是每个老人都能享受社会养老。在农村,社会养老刚刚起步,尚未全面覆盖,农民对家庭养老的依赖远高于城市。我国75%老年人生活在农村,他们在经济上一直由家庭供养或靠自身劳动所得,到了高龄阶段更需家庭赡养,所以家庭养老方式更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

新加坡家庭养老模式的启示

社会老龄化加快,“4—2—1”的家庭结构,核心家庭的普遍化,以及传统家庭观的变化,使我国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笔者认为,应当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并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在建设社会养老体系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家庭养老。应继续弘扬孝道传统,将家庭养老作为我国养老保障的重要支柱,舆论部门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政府部门应通过立法等手段强化老年人受赡养的权利,增强养老法制观念,强调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在经济上供给、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维护老年人的尊严,对侮辱虐待老人、拒绝赡养老人等情节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

二是给予贫困家庭以适当的经济援助。我国目前有贫困家庭人口6000多万,主要是城镇下岗人员和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民。可以借鉴新加坡做法,对于有老人的三代同堂的贫困家庭,给予定期或不定期的经济补助并减免个人所得税,在购房、老人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和优惠。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两代老人同时在世情况日益增加,下一代退休老人照顾上一代老人是目前可倡导的家庭养老模式。对于下岗、退养人员,政府若能通过保障体系向这部分人分配适当的社会资源,将有助于节约和有效地满足家庭养老需要。

三是发挥社区服务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家政、保健、咨询、应急服务等。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发展老年社区服务产业,不仅可减轻子女养老压力,而且方便老年人在不脱离原来生活环境的前提下享受到社会服务,避免产生心理上的孤独感,为家庭养老提供有效的保障。

新加坡“成功化养老”成功在哪里?

原来是这样!

亚洲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从亲和源的一站式养老开始,国内的养老公寓就生根发芽,全面开花。全龄社区,介护公寓等各种类型做得风生水起;政府支持、保险金介入,钱途通畅;国内外专业管理公司都说我最牛B。

国内养老地产还停留在地产层面,背后还是挖掘老人的财富,美其名曰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方式完全建立在经济能力的基础上,而我们的邻居新加坡,对养老地产有别样的解读,这个“家庭农场”项目,通过建筑设计使养老与生产相结合,让老人的退休生活更有意义。

多数的亚洲老年人都爱子心切,不愿意给孩子增加麻烦,他们内心的想法总是:“我们不要被供著,我们想体现自己的价值”。

事实上,随着亚洲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新加坡这样的国家。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在20-64岁这个人群里,1970年每13.5个人里面只有一个老人,目前大概每4.8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预计到2030年会变成每两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老人。

同时,新加坡是全球7个完全城市化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没有内地的国家,他们90%的食物依靠进口,这使食品安全成为一个显著的问题。所以新加坡政府为了让食物来源多元化,想通过密集型的农业技术来提高食物生产。

新加坡老年人口战略是”成功化养老”

如何解决这两个突出的矛盾,我们先分析一下新加坡老人目前现状:

最传统的还是和孩子一起居住,但现在这个观念正在改变,因为新加坡老人没有退休金,所以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他们除了从孩子处得到经济支持外,还需要通过工作来支持生活。大概每4个老人中就有一个老人经济上会有所不足。

政府针对老年人口的战略是“成功化养老”,具体有以下4点:

1. 提高就业和金融安全

2. 提供无障碍环境和社区基本服务

3. 提供全面的和可负担的医疗保健和老年照顾

4. 促进积极老龄化(保持身心健康,继续为社会服务)

咳咳~~~说了这么多废话就是国家困难,你老了也不能休息~~~~

案例:家庭农场,老人薪资可抵房租和费用

所以就有人设计了这么一个“家庭农场”(HOMEFARM),将集成垂直农业和屋顶土壤种植与高密度住房集合起来,为居民提供一个理想的花园环境和退休后的就业机会。

这个模型使农业覆盖在建筑表面,老年人在家门口农场里就可以工作,包括:种植、收获、分拣、包装、旅游、销售、清洁等等。家庭农场的居民报酬可以是工资或者抵消房屋租金和水电费等等。

设计还是很现代的,快点附上美图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