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犯罪激增,疫情是导火索,还是照妖镜

平时提到新加坡,大家总会想到“干净”“整洁”“治安好”“花园城市”等等一系列正面词汇,这似乎也成了新加坡给人的固有印象。

然而,有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

2020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让这个热带小岛笼罩在了乌云之下。新加坡积极应对,在各方面都让我们在疫情这面镜子中看到了属于它的坚持、勇气与乐观。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新加坡潜藏在角落里的黑暗。

新加坡警察部队于8月26日公布的2020年1月至6月罪案数据显示,新加坡上半年整体罪案数量增加了1881起至1万8121起,相较去年同期的增幅为11.6%。

有人说,疫情是万恶之源,也有人说,疫情不过是“照妖镜”,这些黑暗在新加坡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从前每人关注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新加坡犯罪激增,疫情到底是导火索,还是“照妖镜”?

01. 暴力

压力会引发暴力,似乎是一件耳熟能详的事情;而疫情会让人感受压力,相信也是大家感同身受的。

疫情与压力蔓延,一般人无从阻挡。当疫情、压力、暴力三者串联起来,疫情引发的压力就成为了暴力的最终导火线,暴力行为也就随之增长。

在所有暴力行为中,家庭暴力一直备受关注。

家庭暴力是冲突的极端表达,施暴者将其亲密伴侣或家人视作内心积怨的宣泄口。这一问题长期以来都是社会痼疾,难以根除。

早在疫情在全球传播开来之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就有三分之一的女性遭受过家庭暴力或性暴力,大部分的施暴者是她们的亲密伴侣。

疫情期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家是最安全的地方,但对家庭暴力受害者来说却不一样,家并不是他们远离暴力和虐待的“天堂”。

关门之后,屋内,另一场灾祸开始悄然蔓延。

据联合国妇女署掌握的数据,由于疫情的爆发,针对妇女和女孩的暴力,特别是家庭暴力,正在急剧上升。在全球范围内,在过去12个月中,有2亿4300万名年龄在15至49岁的女性遭遇过亲密伙伴的性暴力或身体暴力。

具体到国家来说。自疫情爆发以来,黎巴嫩和马来西亚女性求助热线的电话数量比去年同月增加了一倍。在中国,数量增加了两倍。

英国内政大臣曾在4月的一场会议上面色凝重地透露:过去24小时,英国家暴求助热线接到的电话数增长了120%。英国最大援助家庭暴力慈善机构报告说,封城后单日求助热线电话就激增了700%。

不少英媒甚至称:家庭暴力是疫情伴生的“邪恶孪生兄弟” 。

澳洲的家暴案件在疫情期间激增,夸张到什么程度呢?相关部门曾公布过一些令人揪心的数据:

警方每隔2分钟,就接到一宗有关家庭暴力的事件;

每天,有12名女性因为遭遇家暴而住院;

每9天,就有1名女子被前任或现任伴侣杀害。

同样的事每天都在全球不断上演,在新加坡也不例外:

4月24日,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发觉,阻断措施实行后出现了更多家庭冲突和家暴个案,有的防止家庭暴力中心所接获的询问,在几个星期里就比过往多出近四成。

5月14日,新加坡警方发表文告说,在阻断措施期间,接到更多涉及家庭暴力的报案。

仅4月7日至5月6日一个月期间,警方就接到了476起涉及家庭暴力的报案,包括伤人、暴力和人身攻击、刑事恐吓、非法拘禁等。这比阻断措施实施前、每月平均389起案例,增加了22%。

另据妇女行动及研究协会(AWARE)公布的数据,该会在3月份收到的询问数量达到619个,打破近年来的单月纪录。

通过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在今年疫情的大背景下,新加坡的家暴事件日甚一日。

家,本应是避难所,却成了受难地。

为什么?

首先,疫情对新加坡经济冲击很大,导致大规模失业。有研究表明,经济压力与家庭暴力存在正相关关系。一旦经济压力过大,就很容易将家庭暴力作为一种宣泄的出口。

其次,封城等政策使家暴受害者更加难以摆脱施暴者,难以获得原本可以帮助她们的社会支持。

据CNN报道,因为疫情,很多家暴受害者求救无门,无法与朋友交谈,无法寻求法律顾问的帮助,甚至也无法通过运动的方式来排解自己。

第三,因为疫情带来的恐惧和经济压力,有不少人在封锁期间开始酗酒,这也可能成为他们对伴侣施暴的诱因。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有证据表明,过度饮酒会导致家暴的频率上升,受害者也面临着更加严重的伤害。

说到底,疫情并不是导致家暴的直接原因,不过是一根导火索。但不要忘了,家暴其实也是一场看不见的疫情。

不仅是在新加坡,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数据也表明,家庭暴力如同一种伺机性感染,在疫情造成的大环境中日益猖獗。

疫情引发的可怕的全球问题其实不止家庭暴力,外部暴力事件的频繁上演也值得人们警醒起来。

8月,南非警察部长塞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2020年6月到8月,南非犯罪率有所增加,平均每天有61人被杀(平均每23.6分钟一人被杀)。

在新加坡,情况没有这么夸张,尤其是在阻断措施期间,街头的暴力行为明显减少。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在逐步解封的过程中,公共场所发生的暴力事件一点也不少。

9月13日,两名男子在美芝路组屋楼下起争执,其中一人骑坐对方身上挥拳殴打对方脸部。被打的67岁男子伤重不治,当场身亡,涉案的56岁男子当场被捕;

10月7日,两名男子在文礼购物中心二楼的职总平价超市外起争执,结果其中一人举刀劈向对方。伤者逃到超市内,嫌凶追入超市继续劈砍后逃离现场;

10月8日,两名男子凌晨在路上起争执大吵,其中一名男子突然拨出利刀朝对方砍去,33岁男子左臂被砍多刀受伤,嫌犯过后逃离现场;

11月7日,美芝路黄金熟食中心,一名男子大闹煮炒摊,向女摊主爆粗口,再拿铁罐砸头,当场被制伏逮捕;

……

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

虽说新加坡警方并没有公布疫情以来暴力事件的相关数据,但是仅9月和10月短短两个月,《联合早报》就报道了不下20起暴力事件。

在疫情的冲击下,新加坡的失业率在8月攀升至3.4%,失业造成的经济压力和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都有可能导致人的情绪失控,进而增加暴力事件发生的几率。

暴力其实一直都存在,但不可否认,疫情的种种冲击也使得暴力事件更为频繁的出现在我们视野中。

02. 诈骗

今年的新冠疫情给了诈骗犯罪者完美的作案环境。

到目前为止,根据各国反诈骗机构的统计资料,美国因疫情相关的诈骗案件,已经损失1.61亿美元;英国损失了1,670万英镑(约合2,180万美元);澳洲则损失了510万澳币(约合360万美元)。

根据新加坡警方公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共接获7253起与10大诈骗种类有关的报案,比去年同期的3027起增加近140%,这些案件骗走的金额也从去年上半年的4160万新元增加一倍至8200新元。

其中最严重的四种诈骗案类型为电子商务骗局、社交媒体冒充骗局、贷款骗局和冒充银行钓鱼骗局,数量占所有骗局的七成。

电子商务骗局是最多案件的诈骗组别,案件数量从去年同期的1202起,增加约74%至2089起案件,涉及金额从100万元暴涨至540万元。

其中有294起骗局涉及防疫物品如口罩、消毒液和温度计。新加坡警方曾指出:疫情期间,诈骗十分猖狂。诈骗分子多利用人们在此期间的担忧,恐惧和需求来行骗。

疫情期间,社交媒体冒充骗局更是猖獗。

新加坡去年同期只有83起案件,今年上半年却暴增至1175起案件,共骗走270万元,最大数额的单一个案骗走36万7000元。 

贷款骗局和冒充银行钓鱼骗局则是老生常谈了。

骗子往往会冒充受害人熟悉的银行、政府机关或公司,利用遭破解的电子邮件账户或使用以假乱真的伪造电子邮件地址。

打着向商业伙伴或职员支付薪资等幌子发送指示,发布以假乱真的电邮或简讯,诱骗受害人点击连结。

美国最大的消费者游说团体之一——AARP诈骗监督网主管Amy Nofziger说:

“人们现在比平常更容易被骗上当。压力下,不会理性思考而会感情用事。”

这话不假,强调的是疫情对人们的心理造成的影响。

同时,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人居家办公,远程办公应用程序迅速普及,由于家庭网络不如公司网络安全,犯罪分子更容易利用程序漏洞窃取信息。

另一方面,公众在家使用电脑和网购的时间有所增加,这也给了诈骗分子更多机会实行犯罪。

03. 自杀

不谈安乐死以及宗教法律的问题,自杀本身不是一种法律权利,法律对此无禁止,应该说是自然人处置自己生命权的一种自由。

但在新加坡以前的法律规定中,企图自杀是犯法,最高可判监禁一年或罚款,或两者兼施。

也就是说,在新加坡自杀,如果能死透了,还算夙愿得偿。如果没死成,就犯法了,可能生不如死。

从2020年1月1日开始,企图自杀在新加坡不再是犯罪,但教唆他人自杀依然要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新加坡援人协会(Samaritans of Singapore)于8月3日公布的最新报告,2019年新加坡共有400起自杀身亡案例,虽然不是历来最高,但对比前年的397起和2017年的361起,已连续3年呈增长趋势。

11月12日,新加坡内政部兼永续部政务部长陈国明日前在国会答复穆仁理(武吉巴督区)的口头询问时透露:截至9月,新加坡共有166起自杀死亡事件,远低于去年的400例。

但是,新加坡警方在今年1月至9月之间接到1800起企图自杀的报案,远远高于2017年至2019年的每年平均1200起。

疫情之下,政府实行断路器措施、公司倒闭歇业、辞退员工大潮……压力一时间被无限放大。有的地方更是频繁出现自杀现象,比如新加坡客工宿舍。

7月,新加坡客工频繁自杀事件闹得满城皆知。短短几天内,一连发生好几起客工自杀事件,还有1人当场死亡。

7月22日,榜鹅S11劳工宿舍,一名中国劳工因买机票回国事宜和公司协商无果后想要轻生,一度爬上顶楼想要纵身跃下;

7月24日,又一位中国劳工因想回家却得不到公司的帮助,而走上高空护栏。

之后,又发生了好几个类似的客工跳楼事件。甚至有客工朋友说:想回国,先跳楼。

而就在8月2号,一位客工真的跳了下去。

新加坡慈善机构Health Serve主要负责为有需要的客工提供心理辅助服务,根据他们统计的数字,自4月下旬启动虚拟咨询诊所以来,已经为700多名外来客工提供了咨询服务。

8月初,参与沟通和参与负责人Suwen Low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过去的两周中,提出自杀念头的客工数量增加了两倍。”

那时的客工们,有家归不得,有工做不得。选择自杀,是没有收入的生存压力、长期隔离的心理压力以及无法回家见到家人的希望破灭之下的最后抗争。

根据援人协会的统计,今年病毒阻断措施及第一阶段开放期间,打电话或发电邮求助者增加了近3500人。

在4月至6月短短三个月内,求助者就从去年的8977人增加到1万2415人。这些求助者多是因与家人发生摩擦或工作和收入不稳定而陷入焦虑。

是的,因为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选择自杀的人也不在少数。

9月28日,一名在新加坡任职厨师的马来西亚男子,因为在疫情期间失业面对的经济问题选择上吊自杀,只留下中国籍妻子和两名年幼孩子。

该男子原本在新加坡当厨师,可是在今年3月遭公司裁退。根据警方调查,男子生前没欠债,也没有与人结仇,不排除因面对经济问题自寻短见。

事发时,死者的6岁儿子正在熟睡,醒来时竟发现父亲悬挂在空中,放声大哭才引起邻居注意。

10月17日,一位在新加坡谋生的印裔男子不堪压力,加上7个月未见到家人,在组屋8楼跳下,了结了生命。

死者生前在新加坡一家快递公司工作,面对许多压力,包括生活方面、无法和家人团聚,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的工作量压力。

他在去世前曾多次向妻子抱怨对工作感到沮丧,但依旧开朗,迫不及待想见妻子和孩子,看不出任何异常。据悉,该男子自杀前正在通过周期性通勤安排(PCA)准备在10天内回到大马新山和家人团聚,他却走上了极端。

至今都没人知道,压垮这个男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究竟是什么。

新加坡心理卫生学院医疗委员会主席冯舜圣早在4月就有提醒,每当有金融危机发生时,自杀率必会增加,相信此次疫情也可能会推高自杀率。

失业率的上升,失业人口的增加,沉重的经济压力都会在一些人的心上留下烙痕,最终推着他们走上绝路。

可以看出,不管是暴力、诈骗,还是自杀,无一例外地都是在疫情爆发之前就存在的,当然,疫情的爆发也确实导致了某些情况更加严重。

所以说,疫情既是照妖镜,也是导火索。

作为照妖镜,疫情让我们开始关注一些从前忽视的地方;作为导火索,无非就是疫情爆发带来的经济与心理双重压力。

如今,新加坡的单日新增确诊控制在几例到十几例,社区病例鲜少出现,估计明年就可进入解封第三阶段;经济上,各行各业也都随着疫情的控制逐渐复苏中,尽管进程缓慢,却也总有个盼头。

文章的开篇,我们说:有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

同样地,有阴影的地方,也一定会有光。

我们希望,也相信:会好的,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

资料来源:

1. 环球外汇网: 疫情也不是全无好处:全球多地的犯罪率下降了!

2. 8视界新加坡: 上半年诈骗案激增 冠病疫情为导因之一

3. 华人头条:警惕疫情大流行后的犯罪“大流行”,下半年犯罪率将上升

4. 人民日报:新加坡网络犯罪受害者损失超540万新元 420多名人员正接受调查

5. 8视界新加坡:本地家暴案件增多 警方严厉执法

6. 工商管理学之家:新冠疫情下,家庭暴力增多了吗?

7. 联合早报:特殊时期应特别关怀家暴受害者

8. 联合国:新冠大流行折射下的“家暴”问题

9. 经济日报:上半年全球诈骗案件猖獗!连新加坡都激增140%

10. 联合早报:共7253起报案 总金额达8200万元 上半年诈骗案增近140%被骗金额翻倍

11. 联合早报:连续三年上升 去年400人自杀身亡 20至29岁青年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