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起,新加坡小六会考改以“八级”的积分等级来评估学生自身学习表现。新加坡教育部公布各类别中学的积分等级(简称AL)截分点范围,供明年上小六的学生和家长参考。这是根据2019年小六会考学生成绩和选校趋势得出的参考范围。
新加坡政府中学和政府辅助中学O水准快捷课程收生的截分点预计介于8分至22分,直通车课程的截分点则介于7分至9分。自主学校的直通车课程截分点料介于6分至8分,当中提供O水准课程的,截分点介于8分至10分。这类学校包括莱佛士书院、华侨中学、南洋女子中学校、美以美女校等八所。
属自治学校(Autonomous Schools)的圣尼各拉女校、公教中学、德明政府中学、四德女中、维多利亚学校等28所中学,截分点可介于7分至9分(直通车课程),以及8分至16分(O水准课程)。
以往,小六会考后,学生得到的是T-分数,而新的评分制度实施后,学生将获得AL分数。并根据学生在科目中的个人表现进行评分,这一改革,旨在减少孩子在小学阶段的精细差异,尽可能摆脱用学习成绩来对孩子将来一锤定音的残酷现实。给孩子更大的灵活性和空间,培养他们的长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如今,小六考生每科的积分等级会根据考试得分,介于AL1至AL8,AL1是最优秀的等级。学生在小六会考四科总成绩因此会介于4分至32分。
AL COP是指通过S1发布在上一年中被录取到特定学校的最后一名学生的AL分数。在特定学校类型的学校中,AL COP范围依次表示最低和最高AL COP。
与当前的T评分系统类似,AL COP每年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取决于学生在当年的S1发布练习中的PSLE结果和学校选择。
这些学校是新加坡教育体系的支柱,以标准化收费提供优质教育。他们提供一系列选修课、应用科目和学生发展课程。这些学校的AL截分范围是:
图源:MOE
这些学校有权自主发展课程,以配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比如莱佛士书院、华侨中学、南洋女子中学校等这些学校的AL截分范围是:
图源:MOE 与小六会考在明年开始等级制区分相对应的是,今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已经给中学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分班制,并在中学实施Full Subject-based Banding (SBB)全面科目编班制度。共有28所中学从今年起全面试行科目编班制,让中一级任班不以快捷、普通学术或普通工艺源流区分,大家依据不同的学习程度分班上课。
什么是全面科目编班制?
2014年
中学的科目编班计划推出,让普通源流学生从中一起就根据个人强项修读程度较高的科目。
2020年
28所中学试推行全面科目编班制度。中一班级,不再以快捷、普通学术或普通工艺源流区分,同一班将有不同源流的学生。
学生有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起上课,六个共同科目包括美术、音乐、体育、品德与公民教育、饮食与消费教育,以及设计与科技。其他科目如英文、数学等学生则会根据各自不同的程度来分班修读。
2024年
全面推行科目编班,逐步落实“统一的中学教育,多元的科目编班”目标,让学生根据能力修读适合自己水平的科目,因材施教的同时,也减少分流的标签效应。
去年,教育部长王乙康今天在国会上就作出重要宣布,从2024年起,教育部将在新加坡所有中学全面推行科目编班,取代实施了近40年的中学分流制度。
今年念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将是首批受影响的学生。这将是本地教育政策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自2024年起,学生们将不再以“快捷源流”(Express)、“普通学术源流”(Normal Academic)和普通工艺源流(Normal Technical)来分班。原有的“聪明学生”和“不那么聪明的学生”的身份标签也将从此划上时代的句号。
教育部早已在2008年废除小学分流制度,用科目编班计划取而代之,成效不错。现在又进一步将科目编班计划延伸至中学,逐步落实王乙康口中的“统一的中学教育,多元的科目编班”的目标。
“我们的鱼儿今后不是在三条隔开的水道往前游,而是在一条宽阔的大河里一起游,但每一条鱼是以自身速度来展开各自的旅途。”
科目编班(subject-based banding)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根据所选的科目来编排班级,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根据小六会考的成绩来分班:成绩好的就可以进入快捷源流,成绩较差的只能被编入普通源流,往后的人生从此就被钉上相关标签,日后的发展无形中也受影响,变得较为“普通”。
教育部2014年在12所中学试行了科目编班计划,让普通源流学生从中一起就根据个人强项修读程度较高的科目。
该试行计划取得良好成效,去年已扩大至所有提供普通源流的中学,不过学生目前可选的科目只限于英文、母语、数学和科学。
25所中学明年起将率先试行全面科目编班(Full Subject Based Banding, FSBB),让普通源流学生可选的科目进一步扩大至水平较高的人文科,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学,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修读适合自己水平的科目,做到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
(联合晚报制图)
与此同时,一些学生日后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选修水平较低的科目,例如:快捷源流学生可以选修普通工艺程度的移动机器人(mobile robotics)科目等。
为何不早点取消中学分流制度?
教育部长王乙康在早前录制的一个视频中解释说,上世纪80年代,教育部推出中学分流计划,是因为当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读完小学后辍学。分流制度实施后,时至今日,教育部已成功地将学生的辍学率减至1%或更低。这说明分流制度是有效的教育手段。
“但是我们必须在利与弊之间取得平衡。分流制度的益处是成功减低了辍学率,但弊端是在学生身上添加了标签,并限制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
王乙康说,分流制度永远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尤其是在学生年龄较小时进行分流。
王乙康说,分流制度永远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尤其是在学生年龄较小时进行分流。
“较重要的是,如果就读一个被认为较‘低级’的源流,很可能会带来一种烙印或自我限制的心理。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想法,告诉自己‘算了,我只是一名普通源流学生,能力不可能变得再好的’。”
王乙康也指出,新的全面科目编班将能让所有中学生都上同样一个课程,学生们的身上将不再出现不同源流的标签。所有的中学生将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选修不同难度级别的课程。
这些难度级别将分为G1(基础水平,相等于普通工艺源流课程)、G2(标准水平,相等于普通学术源流)和G3(高级水平,相等于快捷源流课程)。G代表General(普及)的意思。
这听起来很像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内容不变只不过换了一个新的名称。其实不然。
王乙康说:
“区别是很大的。分流将教育区分为不同课程源流,然后将学生装进这些源流里。每一个源流就像一个大瓶罐,你可以将不同的饼干放入瓶罐内,但当你将罐子标上‘黄梨塔’的时候,罐内所有的饼干都会被归类为同样的食品,不管是准确或不准确的。”
全面科目编班的推出就是“打破瓶罐”,让学生“恢复自由身”,根据各自的学术能力高低,选修不同难度级别的科目。选修基础课程的一两个科目并不会将学生标签为最低源流。这些学生也能同时选修一两个高级课程的科目,让整个新加坡教育制度变得更加个性化。
”这样一来,就可以继续享有因材施教带来的好处,同时减少负面的标签效应。”
当然,小学会考成绩在分配中学上依然重要,小六会考仍是实用的参照点,会考成绩将能让中学在收生时了解学生所适合的科目水平。
小六会考(PSLE)文凭。(联合早报)
2024年本地中学全面推行科目编班后,小学毕业生在分配中学时,依旧会以小六会考成绩为准。只不过学校会按三个会考积分段(PSLE scoring bands)来录取学生。
成绩属于第一个积分段的学生一开始会修读较多的G1科目,属于第三个积分段的学生会修较多的G3科目。但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可以在发掘自身的兴趣和学术强项后,选修其他难度级别的科目。
所有学生将参加同一个中学毕业考
第一批全面科目编班制度下的学生在2027年上完中四课程后,将参加同样的统一全国考试,毕业时领取的中学毕业证书也是相同的。换句话说,我国的中学将采纳统一全国考试框架,教育部和英国剑桥将共同制定新的毕业证书。
从2027年起,中学会考不分N水准和O水准,改以全国统一考试框架。(联合早报)
王乙康说:“这是中学教育的新证书。新加坡和剑桥在教育界享有国际名声,双方会联合制定证书,提升它的价值和受承认的范围。”
新证书上将列出学生所修读的科目(G1、G2和G3)级别及成绩。到时候证书上可能会出现各种组合,例如:
六个G3科目 + 一个G2科目
五个G3科目 + 两个G2科目
两个G3科目 + 三个G2科目 + 1个G1科目等等
学生可以随心所欲进行组合来学习。
这项教育政策的修改即意味着,在首届全面科目编班制的学生于2028年领取毕业证书前,初级学院、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等“中学后教育学府”的分配制度,也必须提前作出相应调整。
王乙康说:“我们需要检讨中学后教育的分配制度,以便让修读不同水平科目的学生在报读工教院、理工院和初院时能被公平评估,肯定学生的强项。”
技术上保留中学五年级制度
新制度的推出也意味着,到了2024年,教育部希望学生都能用四年时间来完成中学课程的科目。
不过,教育部技术上依然保留中五年级,但前提是念第五年能让学生从中获益。部分学生如果主要选修的是G1和G2科目(相当于现在的普通源流),但是想报读理工学院或初级学院,那教育部就会让这些学生重读一年中学,完成G3科目(相等于目前的快捷源流科目)。
特选中学和部分只推出快捷源流课程的学校也将不受制度改革影响。王乙康说,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里,都会保留一些学校让学业成绩较好、拥有特殊专长、或者想追求一门手艺的学生就读。新加坡也不例外。
如果有机会,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在全面科目编班制度下会选择哪些科目?
“我是在一个讲华语的家庭环境下长大。我母亲是一名华文老师,父母在家都不说英语。他们曾尝试教我英语,也曾尝试用英语讲故事给我听,但(他们)并不是很成功。
那时候我们的教育制度也没有学习辅助计划(LSP),没有老师将我隔开来一对一教导,教我英语基础知识、提早教我发音、增加我的词汇量、教我如何正确运用语法。所以升上中学后,我在英语这门科目上依然应付得很吃力,这也影响了其他用英语学习的科目,例如地理、历史和文学。
如果有机会选择G2程度的科目的话,我想G2英语应该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打好基础。等我成绩稳定后,我就能转修G3英语来提升。如果有更多的个性化选择,相信的学习进度将变得更快速。”
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总有很多中国教育学者喜欢拿中国教育和新加坡教育进行对比。相比起中国的高考的几乎一考定终身相比,新加坡的优秀生选拔来的更早,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小六会考(小学考初中的考试能够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孩子和家长们也会倾注更多的精力)。从入取比例来看,能够参加新加坡高考A水准的学生,接近9成能够考上不错的大学(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或新加坡本地公立大学),这在中国,这个比例要小很多,尤其是一些在中国排名较高的985大学,世界排名依然不高。其原因是经过层层筛选,只有30%的新加坡学生最终进入了高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JC学习,可以说选拔的时间点提前了,或者说分散在各个年龄段中。新加坡较好的教育资源相对于他较低的总人口数来说,高考入取难度要比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小很多很多!因此,一直有传言说要取消小六会考,如今,小六会考迎来了改革,中学分班制的取消,这或许对于那些晚熟的孩子来说迎来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