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将投入270万新元用于海平面上升活动研究

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伴随着气候变暖的是全球海平面上升。对于新加坡来说,全球海平面上升犹如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著新加坡的国家安全。

为此,新加坡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应对这个难题。近日,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发文宣布,将投入270万元来研究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的问题。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

是新加坡环境与水利部辖下的法定机构,专责维持及改善环境卫生。该机构对抗污染,维护公众健康,提供气象信息。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管理的部门包括公共卫生部、环境保护部以及、新加坡气象局。

根据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发出的文告,所投入的270万新元的资金分别用于以下的两个项目。

项目的具体内容

项目的研究工作分别由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地球与观测研究所主任霍顿(Benjamin Horton)教授和助理教授石艾得(Adam Switzer)带领。

霍顿负责的项目会集中了解海平面从过去到现在的具体变化和导因,以协助新加坡和东南亚更好地预测日后海平面上升的幅度。

团队也会研究红树林和小环礁珊瑚,以了解海平面之前究竟如何改变。

石艾得带领的团队则会集中研究可导致沿海洪灾的海平面活动。

一般发生风暴浪潮或海啸时,海平面可能会突然上升,团队希望借助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研发出海平面监控和警报系统。

这些研究项目,连同去年推出的新加坡全国海平面研究计划,将由全新的气候科学研究办公处负责。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说,办公处将负责制定预计2022年出炉的全国气候科学研究总蓝图和相关实行工作。

另外也会协调针对气候变化的核心研究工作,在本地打造强大的气候科学研究生态。

海平面上升对新加坡的影响

新加坡作为一个岛国,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海平面上升对新加坡而言关乎生死存亡。

据新加坡媒体报道,自1970年代以来,新加坡三巴旺、西南部岸外的苏丹浅滩和莱佛士灯塔的测量显示,这三个地点的海平面,平均每年分别上涨了2.12、2.78和3.55毫米。

这使到新加坡的海平面自1970年代之前到现在,上升了140毫米,也就是平均每年上升了2.8毫米。

新加坡气象署表示,全球暖化使到海洋的温度上升和格陵兰以及南极洲的冰原融化,以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这对新加坡这样人口密度高的岛国,以及地势低洼的海岸地区,构成了严重威胁。

据新加坡地产顾问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报告显示,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新加坡中央商务区(CBD)的顶级办公房产极容易受到洪水的威胁。

根据报告显示,假设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5摄氏度,新加坡金融区将有51栋大楼、约2,080万平方英尺(190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处于洪水高风险区。

世邦魏理仕指出,办公大楼林立的新加坡滨海湾地区最为危险,这些办公大楼的价值以十亿美元计算。

而新加坡金融区多数是填海造地,只比海平面高出不到5米。有许多跨国企业及银行都在该地区设有办公室。

世邦魏理仕称,假设2100年全球气温上升4摄氏度,CBD将再有13栋大楼、40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区域可能面临威胁。

世邦魏理仕的分析师在报告中称,“新加坡极易受到气候变迁所造成的长时间热浪、突如其来的洪水、以及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影响。”

新加坡政府采取的措施

为了应对海平面上升给新加坡带来的威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100年新加坡政府预计将投入至少1000亿新元,应对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威胁。

现有计划包括要在滨海堤坝的另一端,兴建第二个水泵房,加强排水能力。

也探讨以填海方式于东部岸外填海造岛,与新建堤坝相互连接,形成新的蓄水池来防洪。

此外,李显龙还指出,新加坡未来所有的新开发案都要在离海平面至少4米的平台上进行,重大的基础建设,例如未来的机场,则更要建在至少5米高以上的平台。

李显龙提到,关键在于建造海岸线防御措施,其中一个方法是可以仿效荷兰,采用“圩田”的填海造地技术来保护海岸线。

另一个方法则是填海造岛,并用堤坝将这些岛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蓄水池,以作为雨水的排水系统。

为了有效应对海平面上升,新加坡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对此,新加坡环水源部长马善高表示:

“要应付这类可让未来几个世代获益的花费,我们可以通过借贷机制应对开支需求。这样一来可确保未来支出也由未来几代人共同承担。”

新加坡政府将探讨透过发行政府债券,甚至动用国家储备金,应付新加坡为保护海岸线而预计必须支付的1000亿元长期大账单。

他指出,较短期的应对措施,如政府要花4亿元翻新全岛沟渠,支出可来自政府部门的预算。

但至于长期花费,如进行大规模填海造岛或建设圩田(Polder)保护海岸线,就需要政府动用国家储备金,以及发行政府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