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加坡是否要“赶走”外国人、EP设配额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新加坡领导人以及其他主要角度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考虑:
反对党:EP应设配额
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郑德源,在国会敦促政府加紧保障本土劳动力核心,除了倡议严惩履涉不公聘雇的雇主,他也认为应设立就业准证(EP)限制配额。
他认为人力部宣布调高S准证和就业准证(EP)薪金门槛,还是“棋差一著”, 那些外籍高管会“很乐意支付同乡更高薪资”,或扩大同乡的工作范围,以将高薪金合理化。
郑德源建议政府为就业准证设下限额,分成两个层次,即薪资较优渥的高熟练专才,以及中等收入的熟练执行人员。雇主还是能招揽那些有助提升本地技术的外籍人才。
杨莉明:非常不明智!
人力部长杨莉明表示,为就业准证设定配额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她先给出了一组数据,表示过去的5年里,EP和SP其实已经大幅度减少,而在2014年-2019年,新加坡担任白领工作的本地人年均增加3万5000名。
与此同时,新加坡本地的企业本地每聘请多一名EP或SP外籍员工,就需要保障有4名新加坡本地员工被招聘到PMET(professionals, managers, executives and technicians)岗位上。
凭就业准证来到本地工作的外国专业人士,人数相对的少,而我们比较重视的是这些外国人的素质。例如,他们可能拥有特殊的技能,能够帮助企业公司开拓新领域,日后也可把技能转移给新加坡人。因此,政府通过调整薪金门槛来确保公司聘请到的是有才之士。
如果这些外籍员工的专长和经验无法达到薪金门槛,他们就无法凭就业准证来到我国打工,而只能获得 S 准证。如果公司的S准证配额已经用满,这些外籍员工就无法到本地工作或续约。
李显龙:别发出错误信号,毁了新加坡前程
李显龙表示,必须注意市场情况,以适当的步伐作调整收紧就业准证标准,来让更多可以胜任PMET职位的国人就职。但需要注意的是, 新加坡不能向外界发出不欢迎外国人的错误信号 ,那对新加坡未来的发展会是个灾难。
“关键问题是控制质量,并确保我们引进的人员是可以为新加坡做出贡献的。 外国劳动力是补充本地劳动市场,而不是取代本地员工的 ”。
哈莉玛:本地人利益第一,但不宜固步自封
其实,早在新政府宣誓就职的国会演讲中,哈莉玛总统就工作准证持有人是否抢占了本地人饭碗这一话题,表达了观点:政府的政策一直都是首要考虑本地人利益的,但也希望本地人能从大局来理解,新加坡要持续高速发展,是完全离不开外来优秀人才的加盟与贡献的。
本地雇主:本地人能胜任外国人职缺吗?
新加坡目前拥有 142万外国劳动力 ,占全国570万人口的近四分之一。除了持有就业证或S-Pass的近 40万外国专业人员外,几乎所有其他专业人员都是低工资、低技能职位的工作许可证持有者。
但是疫情之下,空缺的众多外劳岗位,大多在建筑业、服务业等,本地雇主表示,雇佣新加坡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愿意承担这些行业所需的长时间、低工资和周末轮班。同时2500至3000新币的月薪,也不足以打动本地人来应聘就职。
对此,不少专家、评论员却有担忧,认为大幅度减少外国劳动力,或会出现青黄不接迹象。如果空缺的职位,新加坡本地人可以胜任,OK,没问题,皆大欢喜,不但解决部分国人的生计问题,也让雇主节省了人头费开支。 但如果空出来的职位,新加坡白领的技术和能力,无法胜任,这或许将成为雇主新的问题。要么,提高外籍员工的薪资来保住他们的准证,以继续为公司服务。要么, 就可能会通过外包项目这一途径来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