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黄胸织雀筑巢: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

庚子三月,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球,各地封城,旅客禁足。这期间,热带岛国上最惬意、实在的活动,莫过于逛公园、海边“吃风”之类的本土旅行,既能远离尘嚣,避开闹市,更可享受新鲜空气及温暖阳光,放空放松心绪。双溪布洛湿地自然保护区(Sungei Buloh Wetland Reserve) 是这非常时期我的首次自游,应黄胸织雀的感召而来。

犹织灯笼树间挂

一大早抵达克兰芝地铁站,虽然是上班时间,但因前几天邻国刚宣布封城,原是新马交通要站,却显得空荡荡,毫无人气。我乘搭925线公交车,来到克兰芝蓄水池车站;越过马路,满怀期待步入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的侧门。

站在空旷绿野中,观看鸟儿在草间雀跃飞行,逍遥自在,宅家多时的郁闷之气,也一并掏出在此放飞,顿时感觉舒畅无比。

放眼往远处一望,只见不远处几棵灌木上,出现或棕、或绿,大小不一的“草包”灯笼般垂挂着。啊,那不是我牵挂多时的画面?这种期盼已久突现眼前的惊喜,迅速转化成一股特强驱动力,双脚不由自主直往树丛方向跨步前行。

“草包”灯笼

走在地里,穿过高及人腰的野草;宿露未干,渗透进脚上的运动鞋,水汽透过袜子,脚趾感觉有点潮湿。此刻,这些芝麻绿豆都不重要了,我的心神已追附在那群挂在树上的“灯笼”上;风吹过处,随着它们摇晃、起舞!

野地高低起伏,由杂草、芦苇、茅草重重复盖着,这些尽是织布鸟就地取材的筑巢材料;间中,还有遍地蔓延的薇甘菊牵线,簇拥在一起。幸好早已有先行者走出了一条路。我心怀感激、小心翼翼地循着前人的足迹,来到自觉理想的位置才止步。伫立在背阳的角落,晨阳照射在后背,有如充电般暖和。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高挂树间的“草屋”,深恐错过鸟儿表演特技的镜头。

好戏即将上演,静心等候。耐性,这或是野外观鸟者最基本的修行。当然,很多时候还需要好运气!

错过繁衍高峰门可罗雀

这次,场面的冷清出乎意料,不仅是“表演者”,“观众”也只有我。并非如友人之前所描述的热闹,或许繁衍高峰期已过?幸好,随着太阳升高,绿地水汽蒸发后,逐渐温暖起来,三两只雀儿一溜烟飞进鸟巢,迅速钻入后即窜出,来去匆匆、分秒必争,似为觅食喂雏忙?

聚焦注目,细打量树上悬挂着的20几个草包。众鸟巢型式色泽、大小不一,有陈有新。有些绿色倒钟形的,开着几个门户;有些圆浑长卵形,附有飘逸的丝袜形设计。后者令我联想起人们的住家,有宽敞的洋房,有谦卑的组屋……

其中有新绿色鸟巢,形若倒锺,向下开着两个大口,其间搭著一道横梁,里头还堆著些许浅色粘土。雄鸟可站在横梁上,如荡秋千般,迎宾接客;而泥土有重量,刮风时能起著平衡的作用。这是雄鸟精心打造的“示范公寓”,属于“半成品”。求偶时,雄鸟“唱情歌”吸引“女友”登门,若获青睐,即缔结连理。尔后,即加紧衔草织巢,雌鸟或也帮忙,协力将倒钟形巢加工扩建,延伸成标准的长卵形“豪宅”,其底部圆钝处为孵卵哺育室,另附加像漏斗形、通花丝袜般的长筒,用于掩护鸟巢的出入口,预防外敌入侵!遇上雌鸟对“房屋”设计结构不满意,或会故意刁难,甚至“拆屋”,可怜的雄鸟就得重新筑巢。看来,岂止人类,织雀也以“房子”为论婚嫁的先决条件!

新绿色鸟巢,形若倒锺,向下开着两个大口,其间搭著一道横梁,里头还堆著些许浅色粘土

织雀心细喙巧天才建筑师

平常时期,雌雄织雀的体形与外观相去不远。繁衍期为3月至9月。为准备娶亲,繁衍期一到,雄鸟即换装:头顶金黄羽冠,背羽有深褐条纹,胸部呈浅黄色,显得帅气耀眼。它凭著鸣叫声求爱,愿者上门。

雄鸟

织雀心细喙巧,织巢技艺高超;天生黑色圆锥形喙,可用来衔草筑巢,如针和线,灵巧自如;单凭鸟喙,即可作捆绑、打结等功夫,非常神奇!加上细长的脚趾,均为“裁剪”和织筑专用的利器。据自然观察者描述,一个鸟巢约需超过三千条来自茅草等的纤维,须耗十余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一般“正规”织雀鸟巢长约一米。其织工细致,选材讲究,结构牢固,通风舒适;里外干净美观,堪称高智慧的精心杰作,因而享有鸟界天才建筑师的美誉。

鸟巢筑得轻巧牢固,还可循环使用。为策安全,雄鸟会事先检查结构,或进行“维修”。难得鸟类也讲求物资的循环再生,值得人们借鉴!

织雀社群属于一夫多妻制,群居。鸟儿配对后完成新巢,雌鸟产卵育雏,不久雄鸟即离去,继续筑巢,另结新欢。据研究人员观察,一只雄鸟可织筑多达5个巢,雌鸟每窝可产2至4枚卵,需时14至17天孵化。雄鸟草屋藏娇,三妻四妾为常态,生产力颇高。草屋外貌相似,偶尔会出现雌鸟摆乌龙,误闯他家下蛋的情况,母鸟都能接纳。

向大自然学习共生同荣

早年曾见识织雀部落、群鸟忙筑巢求偶的胜景,印象深刻。那是十余年前的事,靠近克兰芝军事管制区的一处池塘边野地里。当时,由自然导师LF驾车率队,我们在晨曦中赶路。抵达后蹲驻丛林间,在蚊虫漫舞,鸟声啁啾中,我们通过望远镜,屏息细看织布鸟的神奇筑巢特技。我虽然在渔村长大,但是织雀只爱淡水野地,那是我首次亲眼目睹,叹为绿野仙踪!

时过境迁,克兰芝湿地一带起了巨大的变化。欣慰岛国有这么一块宝贵的双溪布洛自然湿地,延伸保留了这片荒野旷地,让草木肆意漫长,吸引鸟兽虫蛇居留;娇小玲珑的织雀成了野地里的常驻明星,以这宽阔天地为舞台,为岛国子民展示巧夺天工的“织巢”技艺。图中的雄鸟足上套著指环标签,为研究、追踪之用。

设计高手隐于大自然生态之间。世代久远的遗传基因,经历传承与进化,成就了织布鸟高超的筑巢技艺,或可媲美人类的建筑艺术?行文至此,不禁想起中国北京的国家体育馆,该世界级建筑物由瑞士、德国与中国大师联手设计,俗称“鸟巢”,形如其名。此类仿生设计的创意与灵感源头,常来自大自然的无名大师!

织雀具天赋,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本地放映的泰国电视剧《天生一对》,讲述阿瑜陀耶(Ayutthaya,公元1350至1767年)的故事。该剧刻意多次加入旷野织雀栖息草间的镜头,有意无意间描绘出织雀在泰国(农业社会)的地位,自然生态取景的穿插,加深了观众对泰片温馨美好的印象。

走近湿地生态,观察体验自然界中物种的多元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制衡、竞争,共生共荣!慎思人类处于自然生态之中的尴尬身份(友好成员或破坏分子?),面对天灾人祸的时代,人们务必致力生态环境平衡、环保再生,坚持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才有望改善地球母亲的健康,继续成为众生子民安居的福地。

小资料:

黄胸织雀(拉丁文学名:loceus philippinus)

雀形目,文鸟科。

外型:如麻雀(约13-15公分)体型。雄雌鸟体态相差不大,唯有求偶期间,雄鸟披上鲜艳毛羽,吸引异性。常选在乡野淡水湿地附近树上筑巢繁衍。

食物:主食植物种子、稻谷类,繁殖期多捕捉昆虫,有益农耕环境。在稻谷类秋收期间,一些地区或能见到织雀群窃食稻谷;失衡,则被视为害鸟。

分布:中国云南地带、南亚、中印半岛、东南亚地区。

(作者为亚洲文明博物馆、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导览员,植物园导赏员)

(本文首发于《源》146期,文章版权归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源》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欢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