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刷微博热搜
刷到一个好玩的话题
#约会千万别去法国餐厅#
这是个海外综艺安利
讲述的是一位大兄弟
假装很了解法国美食
结果因听不懂法语当场翻车
连个菜都没点就落荒而逃
他慌了他慌了,他真的慌了
一顿哈哈哈之后
也不免为法餐感到几分心酸:
法餐的刻板印象又被加深了
其实吧
我在国内的时候
也对法餐有过比较偏离的认知:
一是贵且分量小
有多贵呢
吃一顿就去了三分之一工资
而且吃不饱
二是用餐礼仪复杂
复杂得让人头皮发麻,如坐针毡
于是
法餐吓跑了无数像从前的我一样的人
2017年
我去法国找朋友玩儿
吃了N家法餐厅
发现了和国内法餐完全不同的样貌
我也就此爱上了法餐
而且
要不怎么说结婚来到新加坡之后
我的日子越过越不错呢
新加坡法餐厅众多
连续吃一个月都不带重样的
更是大大满足了我的胃
曾经对法餐抱有偏见的我,如今要为法餐正名。尤其是新加坡的法餐,真的很值得体验!
这篇文章里,我将为大家分享,我最常去的新加坡法餐厅及菜品体验。来,姐妹们,张嘴,吃我安利。做优雅女人,从吃法餐开始!
1. 法餐刻板印象要不得
一提到法餐,不少人脑海里已经有画面了:
西装领带,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女生则拖着长长的晚礼服,挽着手臂,深呼吸一口,将自己的气场提高到2.8米,昂首挺胸地踏上法式餐厅的红地毯。
优雅落座,小口吃菜,抿嘴一笑。
把装了三分之一红酒的高脚杯摇得一晃一晃,嘴角带着三分讥笑四分凉薄,盯着与你一起用餐的男人。
拜托,现在电视剧都不这样演了好吗?
我在国内吃过的法餐厅不多,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在标榜“正宗”:正宗法式鹅肝、正宗勃艮第红酒…… 对法餐了解更多之后我才发现,在法餐的世界,就没有所谓“正宗”的概念。
我之前有个朋友在法国巴黎读研究生,2017年我请了10天年假就是去她那里玩儿。
第一天晚上,她就带我去当地的餐厅吃法餐,之后又陆续吃了几家,我就发现,虽然菜单的菜品很少,但好像每家餐馆都有不一样,能吃到细节和惊喜。
也就是说,吃的不是正宗,而是主厨的心思和惊喜。
也有人觉得法餐的礼仪和吃法都很复杂。但我亲身体验下来,什么好几套刀叉,必须穿礼服,入座顺序等等,其实若非米其林三星和顶级法式餐厅,懂基本的西餐礼仪就够了。
在法国当地的大多数餐馆和酒吧,大家穿的都是便服而已。
至于所谓的吃法复杂,更多的只是一种文化差异造成的陌生感,只要懂了法餐的逻辑,看菜单、点菜和吃,都是一件能够一气呵成的事。
忘掉那些十几道菜的fine dining,法国人本身也并不怎么吃,只需记住他们有“前菜-主菜-甜品”的顺序就好了,菜是一道道上,晚餐大概要花2-3小时。
他们这样吃的原因,是为了享受当下每一刻,“巴黎人的夜晚注定是要奉献给美食的”。
而且法餐不一定全是高贵。法餐可以是黑松露、鹅肝和鱼子酱,也可以是面包+芝士+一切烤的肉,各种肉脏也是法国人的心头好。
在BBC的纪录片《小小巴黎厨房》里,瑞秋就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觉得如今(大家)依旧有着对于法国菜的刻板印象。”
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朋友的房东是一对法国老夫妇,他们平时和朋友或者家人一起吃的晚餐是这样的:
简简单单的面包+鹅肝,就构成了他们的晚餐。相比于吃什么,他们吃饭的精髓更在于聊天,在于每个人的参与感,一顿晚饭甚至可以从晚上7点吃(聊)到凌晨3、4点。
在桌上,没有人会玩手机,也没有人会忙于工作,只会专注美食本身,和那个一起跟你吃饭的人。
没有法国人喜欢单独吃饭,无论下馆子还是在家做一顿美味,都喜欢三三两两,在他们看来,吃饭是近乎社交的一件事。
所以,别被坐在法式餐厅里,各种高大上的法餐吓跑,真正法国饮食文化吃的就是一种“发自内心,每个细胞都因此而调动”的享受。
当你把法餐“死贵”、“礼仪复杂”的标签摘下来时,才是你真正了解法餐的开始。因为法餐的真正内核,从来都不是装出来的“高大上”而已。
2. 做优雅女人,在新加坡吃法餐盛宴
从法国回来之后,其实我又很久没有吃法餐。是2019年在新加坡跟老公的朋友一起在法餐厅吃了一场家庭聚餐之后,我又重新爱上了法餐(括弧,新加坡的)。
这家店就是我今天要隆重介绍的:Odette。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Odette:它是米其林二星餐厅,2017年亚洲50家最佳餐厅,荣登新加坡 No.2 ;亚洲 No.9。开业不到一年就拿了米其林二星,同年入围亚洲50佳餐厅,直冲第9名,真的好厉害!
餐厅老板兼主厨Julien Royer,之前是另一家米其林一星餐厅Jaan的主厨,这家餐厅也在2017亚洲50佳餐厅排第42名。看来主厨的手艺还在不断精进啊! 而且,他还有点帅……
咳咳咳,言归正传,Odette 位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目前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法餐。 我的嘴还是挺刁的,真的是因为好吃,我才会做出这么高的评价。
而且餐厅的环境是非常优美的。大门被拉开,奇妙感官之旅就正式开始。由浅灰、浅粉和金色构成主色调的餐厅,可以完全满足我一直潜藏的少女心。
不管是餐桌还是椅子,哪怕是菜单,都是柔和的流线型,干净,柔软,让人放松。
三小碟餐前小吃是必不可少的,我去了很多次,每次都会有一些变化。
印象最深的一次,三种小吃分别为枕头形的竹碳鹰嘴豆泥夹心饼干,鱼子酱塔,和长的像雪茄的虾卷。我个人觉得,虾卷的脆皮裹着入口即化的酱,味道特别丰富,是三个里面最好吃的。
然后,侍应生一般会端上一个小托盘,用法式滤压壶往茶杯里倒入蘑菇茶,搭配用松露油烤过的面包,可能正餐还没开始,你就会被这两道餐前小吃俘获了味蕾。
不过我也有朋友不喜欢这种浓汤的口感,毕竟美食这个东西嘛,还是各人有各人口味的。
餐厅有有素食跟肉食的菜单,也分六道式菜单和八道式菜单。这里画个重点,主厨的招牌菜,只有八道式里才有。
咱们中国人有句老话:“来都来了”。既然来都来了,肯定要吃最好的!所以我建议第一次去的话,可以点八道式菜单。我也按照这个菜单给大家介绍哦!
蘑菇茶之后,法式面包会被端上来,三种口味,分别是黑松露酥皮卷、黑麦酸面包和蜂蜜焦糖餐包,配一份牛油跟一份猪油~我最喜欢的是黑松露酥皮卷,吃起来会有一点像葱油饼,简直好吃到想买一篮回家。
接下来是来自日本的海胆!可爱的海胆造型器皿里,有点缀著金箔的上等鱼子酱,下面白色的感觉像是一款奶泡,其实是贻贝小云朵(Mussel Cloud),配上新鲜的海胆,味道淡淡的,一口一个,香料的运用使得它一点都不腥。
有两个菜我觉得就还好,就不详细介绍了,分别是:生蚝两吃,生吃和油炸;泰式多宝鱼,肉质很嫩。
然后是颜值最高的一道菜,可惜我这个手残拍不出它的美丽。菜名叫做beetroot variation,简单的来说,就是各种蔬菜的集合,味道是酸酸甜甜的,女孩子应该都会喜欢。
然后是主厨的成名作——煮鸡蛋。在美食的魔法师手里,平平无奇的煮鸡蛋也能释放更多美味。烟雾中散发着迷迭香的味道,略带橙色的有机蛋,是主厨低温慢煮处理过的,搭配玻璃碗中的烤土豆和黑松露酱,浓郁的口感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接下来是很多人心中法餐的代名词:鹅肝。有的人觉得它入口即化,人间美味,也有人可能会对鹅肝比较无感,觉得它有些腻。我是前者,吃过印象比较深刻的两次一次是日式高汤里有鹅肝覆着极薄的日本鲍鱼片;一次是鹅肝佐草莓酱,刚好平衡了腻感,实力打call!
然后!硬菜来了,上鸽子!
五分熟的烧烤鸽胸肉搭配土豆泥,肉底下铺着烤的酥脆的牛肝菇,辅以鸽子高汤做的酱汁,啊!美味!油封鸽子腿,主厨还留了小纸条在腿骨上,可惜我找不到图了;鸽子肝精华基本尝两口就吃不动了。
所以说,到底是谁说法餐吃不饱的! 更别提还有甜点了。一份口感清爽的冰激凌刚好解腻,法餐中的经典——柠檬挞( Lemon Tart)也会可可爱爱地上桌。酥饼底上是用柠檬酱,泡沫也是酸酸的,点缀著罗勒叶,又好吃又好看。
最后的最后,餐厅还会上一份甜品合集,不过,吃得下算你厉害。
哦对了,如果你是个红酒爱好者,也可以开一瓶红酒,餐厅也会提供佐红酒的芝士。
价格的话,确实不便宜,每次去大概都得花个500新币以上,不过,冲着这环境,这菜品,这用餐体验,我觉得还是挺值的,推荐给大家!
地址是在1 Saint Andrew’s Road, #01-04, National Gallery, 178957,注意餐厅周日休息!如果你想在新加坡吃法餐,那Odette绝对应该是你的首选!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自我疗愈,是仪式感带来的。 白桌布熨烫平整,桌花新鲜;银刀叉闪出亮光,餐盘热烫……这都是生活中的仪式感。
在忙忙碌碌的工作和生活中,现代人的治愈时刻之一,就是花大把的时间来享受美味,慢慢感受,那份涤荡出的谈情说爱的柔软浪漫。
吃法餐,就是这样一种仪式感,也是治愈的过程。
偶尔抽出时间,来一场优雅法餐,享受你的惬意人生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