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CBD中央商业区的午餐人潮。(联合早报)
作者 祥子
贸工部星期四(27日)发表声明,回应媒体询问,答说新加坡与印度签署的全面经济合作协议并没有让印度籍人士享有自动获得就业准证,或是自动成为公民或永久居民的条款。
新加坡跟任何国家或是地区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是如此。
这项新印协议,也就是新加坡人比较熟悉的CECA。
根据当局的说法,并非我们所看到的来自印度的白领人才都是托CECA之福而进来的,有些是通过企业本身的内部调动。通过内部调动来我国工作的外籍人员来自许多国家,来自印度的仅占其中小部分。
(联合早报)
说得简单明了一点,所谓的CECA的文字里并没有“自动”这个字眼。外籍白领人士不会“自动”拿到就业准证,不会“自动”成为永久居民或是公民,这一点说明很重要。
印象归印象,事实归事实。但是,有关CECA的争议性不会就此结束,否则,当局没有必要时不时回答公众的类似问题。
上网一看,可以发现到,当局并非第一次作出这样的解释,贸工部长陈振声去年11月也曾经向媒体作过类似的澄清。
贸工部长陈振声。(联合早报)
尽管政府重复解释,却一直在数据上缺乏透明,既然网民和社会如此高度关注CECA,政府讲来讲去,却没有公开在CECA之下来我国工作的印度籍白领人士的数据,其中又有多少人在新加坡工作之后开始申请永久居民或是公民,多少人最终获得批准?
此外,人力部刚宣布从下个月起,提高就业准证的薪金门槛,从3900元增至4500元,而金融业被“另眼相看”,从12月起,这个薪金门槛进一步调高至5000元。
其实,当局为了表达照顾本地人公平竞争的决心,就业准证的薪金门槛调高今年已是第二次。过去,这项调高是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调高300元。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证明政府过去虽然知道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应对之策仍有不足之处,也许是因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处于正常轨道,失业率低;更重要原因是,有些金融机构的管理层缺乏提拔本地人进入中高层领导的诚意。
申请就业准证门槛的调高,对确保高层领导职位的公平竞争没有实际作用,因为高管的薪金已是远远超过政府定下的门槛。通过内部调动而来的外籍人士,不是高管就是高薪人士。
(海峡时报)
本月初,人力部宣布,把47个雇主列入“涉嫌歧视本地人”的名单。另240家公司没有遵守“公平竞争考量框架”下的规定,在本地媒体刊登招聘,而是把外籍人选预设为招聘对象。
这个现象显示尽管有关问题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还是有雇主或是企业公司的高管基于种种原因,把外籍人员的利益建立在本地人的损失之上。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是因为外籍人员比较“便宜”,而歧视本地人。所以,S准证和就业准证门槛的提高,可能还点不到问题的要害。
新一代领导人多次重申为本地人保住饭碗和制造就业机会,是当务之急,那就请领导们在“新加坡人优先”这一点上,更有针对性的多用心思吧,目前的宣布还不够叫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