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居家学习将被纳入新加坡常规课程,如何保护居家学习时孩子的心理健康

从明年起,居家学习将成为新加坡各个学校课程的一部分,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育部长黄循财在该部门施政方针附录中说,冠病疫情导致颠覆性转变,却为重新思考教学模式迎来新契机,教育部会以早前推行居家学习的经验为基础,让在家学习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今年4月和5月的病毒阻断措施期间,不少师生进行有创意的居家学习课。

教育部在6月的工作蓝图大会上指出,居家学习无法取代面对面授课,但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学校下来预计会定期为学生安排居家学习日。详情预计稍后公布。教育部施政方针附录就“相互扶持,共渡冠病疫情难关”以及“打造更包容、公平和具凝聚力的社会”两大主题,发表下来工作重点。

黄循财昨晚也发布面簿贴文说,疫情让技能创前程计划更显急迫,教育部如今首要任务是辅助全国就业理事会,为国人制造就业及培训机会。他说,疫情促使教育部加快两大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继续确保教育帮助国人自我提升,改善生活;其二是借助抗疫经验,更好地帮助学生应付未来挑战。

在帮助新加坡人实现自我提升方面,教育部会加倍努力,通过各项措施确保没有学生会因弱势背景而掉队。对于特需孩童,教育部会投入更多援助资源,包括开办新的特别学校、翻新现有特别学校,以及加强主流和特别学校的师资能力。教育部会继续通过跨部门“提升”工作小组(UPLIFT)援助弱势家庭孩童。到了2025年,教育部计划设立至少60所幼儿园,为家长提供负担得起且优质的学前教育选择。

数码学习计划将比预计提前七年实施!

为了加强学生应付未来挑战的能力,教育部会加速全国数码学习计划的进程,最迟明年底为所有中学生提供个人电脑等数码学习配备,让计划提前七年落实。中小学明年也推行升级版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及网络健康教育。高等教育部学府也会提供更多跨学科学习的机会。此外,教育部将会继续为学生开拓多元升学途径,让学生按各自强项发展才能,减少对考试分数的过度重视。

从明年起,小学离校考试采用新的积分等级制,减少对分数进行过于细致的区分;中学则从2024年开始不再分流,全面推行科目编班计划。到了2030年,工艺教育学院将增添进修学额,包括增加技能创前程工读专业文凭课程、高级国家工教局证书(Higher Nitec)课程,及理工学院课程的学额。

黄循财在贴文中说,落实教改背后的理念是,教育要继续作为改善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有效工具,同时为每个人提供实现最佳潜能的机会。“改变和延续之间必须取得平衡。我们会同家长、雇主和社区紧密合作,落实这项目标。”

居家学习,也会导致不少父母不得不居家办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员。虽然没有一线抗“疫”工作者那么大的身心压力,但疫情的断断续续、爆炸式讯息的输送等,也让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焦虑、恐慌、紧张、担心。该如何自我调适,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何在家办公又能照顾好孩子的学习便成了一个重大课题!

一、普通人自我调适有哪些方法?   

第一,面对疫情遇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自我心理恐慌的问题,要积极察觉,不能否认,要去接纳自己的恐惧。作为一个普通人,社会人,肯定会有恐慌情绪的,这个时候要察觉自己的情绪。   

第二,一定要去了解权威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这是做好心理防护的前提。现在信息很多,这个时候就要有理性的判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情绪化的,首先要有理性判断。   

对待疫情,包括以后可能的一些公共事件或者自然灾害,或者人生所遇到的挫折,我们既不悲观,也不过分乐观。我们一定要接纳这个事实,然后才有可能去应对。   

第三,最主要的一点,个人的心理防护是持久战。战“疫”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心理应对也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接纳这个过程。对我们普通人来讲,这样的心理防护才是做到位了。   

那在疫情过去后,我们应该要让自身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得到提升,感悟生命需要、珍惜生命,更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这样我们就能够更顺利地处理生活当中的一些困难,更好地应对下一步的心理压力,包括一些创伤。

二、普通人如何做简单的心理测评?   

面对疫情,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心理反应,用专业词叫应激反应,通俗表达叫压力反应。一个月内我们称为急性应激反应,会有恐惧、紧张、焦虑;一个月以后,也会出现一些延迟性的反应。实际上,很多人在第一个阶段、第一个月的时候没有急性应激反应,到了一个月以后才可能出现一些反应。   

针对急性应激反应,目前有一个心理健康自评问卷,也叫SRQ,是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一个问卷。它有20个问题,答是,就记1分,答否就是0分,积分累积大于等于7分以上,就说明这一段时间心理反应比较大,需要求助。可以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寻求帮助,也可以去医院进行相关心理方面的帮助。这是一个初步的鉴别,告诉我们如果心里压力达到这个值,就需要做好自我调整。   

如果自我调整后,心里还不能够平静,那么就可能需要去找心理专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地交流。但现在由于疫情,很难去找一对一的咨询,所以建议要多寻求一些对自己有用的资源,谈一谈,聊一聊。比如说有哪些困难,可以和朋友、亲戚、老师、同事进行求助,得到了心理支持,压力就会减轻。

在新加坡,疫情持续攀升,假期延长和假期时间的调换,导致孩子在家与父母密闭空间相处的时间更多了,这对疫情的担心,沮丧无聊,信息不完全,缺乏与同学、朋友和老师的面对面接触,缺少个人空间,以及家庭经济损失等一系列应激情况,都会对儿童青少年产生显著和持续的影响。

居家限制引起的生活方式变化和心理压力相互作用,可能会加剧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已有研究发现,因为疫情被隔离的儿童创伤后应激得分是未隔离儿童的4倍。

家长的心情得到缓和后,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做好疫情期间精神的调整呢?

首先可以通过facebook、YouTube,微信等社交媒体帮助孩子和同伴建立联系,通过网络让孩子们定期在线上聚会,让孩子在居家的日子里依然能享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其次,家长们也要反思自己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安排和规划是否合理,要给孩子更多主动选择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够提高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家长们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个特殊的假期,学习与孩子沟通,调整好亲子关系,让家庭关系变得亲密,让亲子沟通变得顺畅。健康的亲子关系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家长是儿童居家限制时最亲近也是最好的支持者,儿童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最好的帮助。家长保持与儿童密切、开放的沟通交流,是识别儿童身心健康问题并为长时间居家限制的孩子提供心理安抚支持的关键。家长自身也应该为儿童树立健康居家生活好榜样,居家隔离期间给孩子和整个家庭安排正常的作息时间,每周都布置适当的作业和任务并且予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