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路名的背后 : 有钱、还有妾

N年前有位老师问同学们:

Where do you all stay?

你们住哪里?

一个刚来坡没几天的东北老乡思索片刻,艰难地翻译道:

Red…..Hair……Bridge !

(红……头发……桥)

同学们面面相觑一头雾水,只有老师颇为淡定地摇摇头:

No, I’m pretty sure there is no such place in Singapore.

(不不不,我很确定新加坡没有这个地方)

同学们赶紧追问他所住区域的中文名是什么?东北老乡尴尬一笑:

“宏茂桥啊!不知道怎么翻译,Red Hair Bridge最合适?”

老师捧腹大笑,说人家叫 Ang Mo Kio。

图片来自Google

根据Remember Singapore网站的说法,Ang Mo Kio源自Tomatoes红番茄的闽南话发音,但经老辈们一番推敲,这地儿压根儿没种过柿子啊!因此另一种说法更站得住脚:英属殖民地时期,红毛人(洋人、泛指英国人)在汤申一带建了9座桥,人们便将福建话“红毛人的桥”音译为 Ang Mo Kio。

The Straits Time: GE2020

PAP wins Ang Mo Kio GRC with 72% against Reform Party

2020年新加坡大选,李显龙总理(C位)率领人民行动党一举拿下宏茂桥集选区

刚抵达小坡时常常盯着路名一头雾水,远看是英文,近看非英文,什么Tampines 、Paya Lebar 、Tanjong Katong Road,除了 “Road”能翻译为“路”,其他的拼了半天也摸不着头脑。

后来我才渐渐知道,大部分的街道路名取自历史名人、植物水果、国家地区、星象星座、自然景观、语言音译以及古代文人等,连李白杜甫都榜上有名。

“bro,我俩的路在新加坡挨着哟~ !”

图片来自Google Map

榴梿树的榴梿路、已消失的韭菜路、代表贵族的王子/伯爵路、渲染快乐的开心路、马来西亚地名之怡保/槟城/马六甲路……五花八门的路名充分体现出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浓郁的南洋风采,但我更好奇那些以华人命名的街道纪念著何等风云人物?

Kim Seng Road – 金声路

陈金声( 1805 – 1863 ) 出生于马六甲,祖籍福建永春。

1819年新加坡开埠后,陈金声受英殖民政府邀请,成为首批从马六甲来坡投资的华商。他开公司买轮船拓展海外贸易,可谓富甲一方。

此外,陈金声积极推广华文教育,先后创办崇文阁、萃英书院。19世纪中叶,他捐献1万3千元支持殖民地政府兴建供水系统,改善坡上人民拉牛车贩卖雨水的窘境。这笔巨资不知被贪了多少,直到陈金生逝世14年后才落实自来水工程。

图片来自:百科知识——牛车水(新加坡华人的原点)

Ah Hood Road

亚福路

图片来自Google Map:

新加坡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位于亚福路)

1906年孙中山先后两次下榻晚晴园

根据国家图书馆史料记载,1901年这里名为Mandarin Road, 次年为了纪念黄亚福改为“亚福路”。

黄亚福(或译:黄亚佛,1826-1875),潮籍商人,以布业白手起家。无从考究他究竟多富,但19世纪中叶新加坡若有华商富豪榜他肯定名列前茅。他的宅邸被中华总商会租用并于1911年买下。

Hong Lim Park & Cheang Hong Lim Street

芳林公园 & 章芳林街

一直以为“芳林”二字是为了衬托公园的绿草地而取的芳名。疫情爆发前我几乎每天都跟同事去芳林苑旁边的小贩中心吃饭。

芳林公园位于市中心与牛车水交界处,毗邻ParkRoyal酒店,是新加坡唯一可以聚集示威之地(限公民和永久居民)。这里每年都会举办声援同性恋者的大型户外活动Pink Dot (小粉点)聚会。另外,敢于批判政府的勇士也常在此愤慨演讲。

图片来自Dear Straight People

2019年小粉点活动

李光耀的孙子Li Huanwu公开自己是同性恋者

扯远了,言归正传。

章芳林(1841 – 1893)是新加坡土生土长的富二代,祖籍福建漳州长泰县。其父于19世纪初南下创业,在如今市中心Telok Ayer直落亚逸街一带经营烟酒生意。

章芳林子承父业,在当下华人族群帮派斗争激烈的乱世中游刃有余,联合潮州帮富商投资鸦片买卖,叱咤商界,深受英殖民地政府官员的信任,并被委任福建帮首领。

图片来自新加坡墓碑铭集录

位于武吉布朗的章芳林墓碑

Teo Hong Road – 赵芳路

赵翁/赵芳(1847-1942),祖籍福建,曾参与Fullerton酒店和现今的新加坡人力部大楼等重大建筑工程。

Fullerton Hotel于1928年竣工

你以为赵芳平平无奇没啥财富?当时裕廊一带的黄梨园可都是他的。

赵芳路

Eu Tong Sen Street 余东旋街

余东璇街是牛车水(Chinatown)的主干道,想当年牛车水尚未开通地铁,我为了找到裕华国货不惜胡乱坐车各种迷路。

余东璇(1877 – 1941),是余仁生创始人余广的独子,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余东璇共有妻妾11名,后来余东璇的女友黄美珍与邵逸夫相爱,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促成了这段姻缘,让邵逸夫一生感激。

妻妾11人,严重超出三妻四妾的限制

Nee Soon Road 义顺路

新加坡的义顺市镇和忠邦社区分别以林义顺和其子林忠邦命名。

义顺中心的林义顺像

先贤林义顺(1879-1936)祖籍潮州,精通中英双语,是助攻辛亥革命的海外华(金)侨(主)骨(爸)干(爸)之一。孙中山来坡8次皆由林义顺接待。黄岗起义失败后,林义顺更是出面为革命志士保释,安顿逃亡人员。

前排中间C位是孙中山先生,右一是林义顺

Cheong Chin Nam Street 张振南街

扣题了!新加坡不但有以张振南命名的街道,还有他的妻妾!原配郑玉棠(玉棠道 Yuk Tong Avenue)、妾室谭崧(谭崧道 Tham Soong Avenue),另外还有个林氏比较低调没有路名。

心里不禁犯嘀咕:啥大人物啊?连妾室都路上有名。

张振南本来子承父业经营牙科诊所,后来因投资牙科仪器、房地产、黄梨园、橡胶园而成为富翁。

根据海峡时报记载,张振南于1912年至1915年之间分别以叻币2400元、210元以及1900元买下武吉知马一带的三处地段。叻币全称为“叻屿呷国库银票”,是英殖民政府发行的货币,英文名为Straits Dollar。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根据CPI网站货币膨胀率的换算结果

1912年的$2400是如今的$63784.82 (仅供参考)

敲打键盘的双手悠然停下,我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开始幻想:

如果以后新加坡有个小熊路、小熊公园、小熊大厦、小熊学校……

芳林公园的草坪和ParkRoyal酒店

File:Park Royal on Pickering at dusk from Hong Lim Park Singapore.jpg 芳林公园

封面图片来自: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参考资料:

痞客帮《20世纪初东南亚纸钞“叻币”》

https://desmondonglk.pixnet.net/blog/post/294669928

联合早报《张振南:一个人两条街名》

https://www.zaobao.com.sg/zlifestyle/culture/story20191021-998703

Singapore’s Grandfather’s Roads – Legacies of Our Pioneers

Singapore’s Grandfathers’ Roads – Legacies of Our Pioneers

Interesting Singapore Road Names

Interesting Singapore Road Names

The Straits Times

On a little street of Singapore, A road map of history, culture and society

https://graphics.straitstimes.com/STI/STIMEDIA/Interactives/2019/06/singapore-street-names/index.html

NLB Singapore Infopedia

https://eresources.nlb.gov.sg/infopedia/articles/SIP_2016-05-26_131044.html

https://eresources.nlb.gov.sg/infopedia/articles/SIP_217_2004-12-27.html

邵逸夫的大亨之路,离不开背后的两个传奇女人

https://www.sohu.com/a/364147052_100068089

Balestier Heritage Trail

https://www.nhb.gov.sg/~/media/nhb/files/places/trails/balestier/balestier.pdf

东南早报《陈金声:倾尽一生,造福华人》

http://kuabaklim.blogspot.com/2016/07/blog-post_12.html

新加坡历史上的华侨“先贤”

http://www.mnwhstq.com/szzy/qzrwk/201608/t20160815_85362.htm

芳林溯源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14/02/blog-post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