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您知道吗?
新加坡的首位建筑师乔治·科尔门 (George D. Coleman) 在 1822 年到达这里,他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为史丹福·莱佛士爵士 (Sir Stamford Raffles) 修建宅邸。他还建造了很多帕拉第奥式房屋。
很久很久以前…
新加坡一度被称为“水镇”。有关新加坡最早的历史记录,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追溯,但公元三世纪的中国史料曾将其描述为“蒲罗中”,意为“半岛末端的岛屿”。到了公元 1298-99 年,首批移民落户此处,并将城市命名为淡马锡 (Temasek),爪哇语意为“水镇”。
公元 14 世纪,这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小岛被赋予新名称。
传说,当巨港(即室利佛逝首都)王子山尼拉·乌他马 (Sang Nila Utama) 某天外出狩猎时,看到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他认为这是一个吉兆,于是决定在这个发现动物的地方建一座城市,称它为“狮城”或“新加坡拉”(Singapura),这个名字源于梵文中的“simha”(狮子)和“pura”(城)二字。
此后,古老的狮城相继由五位国王统治。由于狮城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是海上航线的天然交汇点,因此很快就崛起成为繁荣的海上贸易中心,中国平底帆船、阿拉伯三角帆、葡萄牙战舰和布吉纵帆船等都途径此地。
新加坡开埠于 19 世纪初,应归功于国际政治、国际贸易和托马斯·史丹福·莱佛士爵士 (Sir Thomas Stamford Raffles)。
当时,大英帝国正在东南亚寻找一个港口,作为商船队的据点,同时藉以遏制荷兰的势力扩张。新加坡当时已是马六甲海峡极具发展潜力的海上贸易站,正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1819 年 1 月 29 日,在苏门答腊岛担任明古连(Bencoolen,即今日的明古鲁 Bengkulu)副总督的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他很快就意识到这个布满沼泽的海岛发展潜力巨大,于是决定与当地统治者谈判签订条约,将新加坡建设为海上贸易站。这座城市快速发展成贸易中心,吸引了中国、印度、马来群岛和更远地方的移民前来。
1822 年莱佛士实施了莱佛士城市规划(又称为杰克逊计划),以解决殖民地越发混乱的问题。
不同种族的居民被分隔居住在四个不同区域。住在欧洲人区 (European Town) 的居民包括欧洲贸易商、欧亚裔人士和亚洲富人,而华人则聚居在牛车水 (Chinatown) 以及新加坡河 (Singapore River) 东南部。印度人居住在牛车水北部的珠烈甘榜 (Chulia Kampong),而甘榜格南 (Kampong Gelam) 则是移民新加坡的回教徒、马来人和阿拉伯人的落户之处。
战争与和平
盟军于 1942 年投降 ,在 1941 年 12 月 8 日,日军强攻马来亚,而新加坡原本享有的繁荣也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日军从马来亚北部进攻,让原本以为要在南部海岸迎敌的英军指挥官阵脚大乱。尽管兵力占优,联军还是在 1942 年 2 月 15 日农历新年那天向日本投降了。这是英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投降。这个海岛曾被视为难以攻陷的要塞,后来被日本命名为“昭南岛”(在日语中表示“南岛之光”)。
1945 年日本投降后,英军重返新加坡,英国殖民政府恢复了对槟城、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殖民地的统治,一直到海峡殖民地被解散为止。1946 年 4 月,新加坡成为英国直属殖民地
独立之路
1959 年,随着人民自主意识的崛起,新加坡成立自治政府并首次举行立法议会选举。此次选举中,人民行动党 (People’s Action Party) 以 43 席绝大多数议席胜出,李光耀 (Lee Kuan Yew) 当选新加坡第一任总理。
1963 年,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砂劳越和北婆罗洲(今称沙巴州)正式合并成为马来西亚。这一合并的本意是促进更紧密的联系,然而事实证明合并没有成功,不到两年,1965 年 8 月 9 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独立自主的民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