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黄金地段建组屋如何避免“彩票效应”? 新加坡网民给政府支招

新加坡政府早前宣布,市中心和南部濒水地区(Greater Southern Waterfront)等黄金地段将盖起“可负担”预购组屋,让一般工薪阶级做起了无敌海景的美梦。

政策本身绝对是立意良善的,黄金地段更具包容性,每个人都住得起,不同背景的新加坡人能同处一个生活圈。

简单来说,就是要避免这类黄金地段成为狮城版的“比佛利山庄”。

作为全球拥屋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如果我国能圆满实践这项计划,那绝对又是另一个领先全球的创举。

我国有超过八成人口住在建屋局组屋。(联合早报)

不过,这背后有许多挑战必须克服,尤其是如何避免这些黄金地段组屋,在五年的最低居住年限(MOP)达到后,再度因转售市场的火热交易而重新变为纯粹的“富人区”?

位于中央商业区旁侧的达士岭摩天组屋(Pinnacle@Duxton)是大家最熟悉的人例子。

该组屋项目在2004年推出预购时,四房式单位开价29万元至39万元,五房式单位介于34万元到45万元。

最低居住年限(MOP)一到,就陆续传出该地区多个单位以翻倍,甚至破百万元的价格转售。

位于广东民路的达士岭摩天组屋出现破百万元的转售行情。(海峡时报)

原屋主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但这样的价格显然并不是一般新加坡人负担得起的。市场效应下,这些地点优越的“可负担”组屋恐怕又会落入富人手里。

连带衍生的,就是这类组屋的“彩票效应”,抽到黄金地段的组屋项目,可能比中多多还好赚。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今天(17日)在面簿发文提到,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政府必须在黄金地段组屋转售时,回收一些当局提供的额外津贴。

“为了确保这些黄金地段的新组屋是可负担的,除了原本已提供的大量津贴,我们还必须提供额外的津贴。但这些额外津贴又会导致屋主在市场转售组屋时,获利更多。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必须设法回收一些额外的津贴。”

他说,政府至今收到了不少建议,包括在黄金地段组屋实施更长的最低居住年限(MOP)、更严格的出租限制、限制这类组屋的转售对象、实行津贴回收制度或采用回购方案。

然而,这些措施并非百分之百有效,部分限制甚至可能对意外陷入经济困境的屋主造成负担。

尽管如此,他强调政府仍会努力贯彻黄金地段组屋计划,因为“这是在做对的事”。他也留言请公众分享想法,为政府支招。

在贴文底下的留言区,部分网民建议,组屋不该再放到公开市场上转售。

“确保这些位于黄金地段,而且高度津贴的公共住宅只用来居住,而不是投资是必要的政策。组屋一旦空置,就必须归还给建屋局,而不是放到市场上转售。”

这名网民则认为,作为公共住宅的组屋,就应该要有公共住宅的“样子”,不应设计得像五星级公寓单位,因为这会导致新组屋的价格节节攀高。

“立法规定所有新组屋只能回售给建屋局,这样就能控制价格,屋主也能获得相对合理的微薄收益……”


上述建议相当于恢复到我国早期的房屋政策。

本地组屋是在1971年才获准在公开市场上转售,主要原因是当时有部分国人收入较高,不符合资格购买新组屋,但又没有足够资金购买私人住宅,组屋转售市场由此应运而生。

也有网民建议,为转售组屋建立齐头式的收益门槛。

“任何在公开市场获得的收益,不得高过全国转售组屋得平均收益,超过的必须收回。”


下面这位网民则建议政府应该把更多心思放在提升邻里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只要条件相当,组屋建在哪里并不重要……邻里和黄金地段的面貌和感觉不应该有太大的差距。”

已拥屋、尚未拥屋的蚁粉又有什么妙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