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大选结果显示,少数种族候选人不一定处于劣势。有学者因此建议将集选区规模缩小至两人,加强选举竞争同时,也保留设立集选区的初衷。
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瓦利德(Walid Jumblatt)博士日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香灰莉树学院论坛(Tembusu Forum)上提议检讨我国选举制度。
瓦利德说,目前有不少集选区由少数种族代表领军,而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带领的阿裕尼集选区团队在今年7月举行的全国大选中表现同样亮眼。毕丹星的五人团队中有三名少数种族代表,但仍以比上届大选更好的成绩成功守土。
此外,武吉巴督区议员穆仁理也在华族比率偏高的单选区,二度战胜新加坡民主党秘书长徐顺全。
瓦利德认为,这都显示我国少数种族在大选中已能独当一面,甚至能帮助弱势候选人,让他们搭“顺风车”获选。
集选区制度在1988年推出,以确保国会里有少数族群的代议士。瓦利德认同设立集选区的初衷,但觉得如今这个理由已不足以掩盖制度的缺陷。
他认为,集选区规模若能显著缩小至两人,可以创造更具竞争力的选举平台。“候选人将无法搭顺风车。这么一来,更优秀的候选人能脱颖而出,现有候选人也不得不拿出更好的表现。”
他进一步建议,如果下届国会有100个国会议席,15个集选区可以保留给马来族,另外八到10个保留给印族和其他少数族群,其余则应为单选区。
论坛以“2020全国大选的事实、分析和经验教训”为题,请学者和政治观察家与学院学生交流意见。
因冠病疫情,论坛首次在线上举行,吸引380人报名参加。其他主讲嘉宾包括国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兼高级研究员许林珠博士,以及前官委议员维斯瓦。论坛由巡回大使许通美教授主持,他也是香灰莉树学院荣誉院长。
未必人人能接受非华族总理 但政党应推动改变
问答环节中,主讲嘉宾一度就副总理王瑞杰的“国人未准备好接受非华族总理”一说展开激烈讨论。王瑞杰当初是在出席一场论坛时,回复提问时这么回答,而提问的正是瓦利德。
瓦利德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即使社会某些群体还不能接受非华族总理,但政党仍应考虑推动改变,新加坡“须从根本重新思考应如何对待种族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