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25年经历三次战“疫” “护士保姆”何佩华处变不惊

每天早上,何佩华一抵达医院,就会把高跟鞋换成平底鞋,穿梭于各楼层病房,慰问护士们的近况。大家见到她,都亲切地唤她“Sister Laura”。

入行25年,经历过三次传染病疫情,何佩华如今面对冠病疫情已处变不惊。疫情暴发后,她带领陈笃生医院的护理团队,在短时间内改造病房及调配人手和医疗资源。

何佩华(48岁)是陈笃生医院与中区社康联盟护理行政管理部副主任,属下共有2300名住院和社区护理医护人员。

她受访时说:“过去几个月,没日没夜地工作,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我常提醒护士们,要准时吃饭,要有足够的休息,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随着冠病疫情局势迅速变化,医院的工作流程也一直在改变,何佩华认为,开放沟通是最关键的一环。“我会不断与护士们沟通,希望他们了解这些改变背后的用意。重要的是指示要清晰,大家明白各自负责的工作,职员们才会安全,医院才能顺利运作。”

她笑说,现在一接到护士的“求救”电话,不论多晚都会赶回医院一趟。“有时候凌晨回去探班,护士们见到我都说‘你不可以倒下’。”

何佩华也定期进行视讯会议,聆听护士们的反馈。

她透露,一些外籍护士原本打算请假回国,出席妹妹的婚礼或孩子的毕业典礼,也有护士每天须回马来西亚为刚出生的婴儿喂奶,常常因想念孩子而落泪。

每天面对巨大精神压力,却能沉着应对,原来是因为她已“身经百战”。

2003年沙斯来袭,当时身怀六甲的何佩华还是个初级护士,主要在病房里照顾年长病患。

家人对她身处前线感到担忧,甚至劝她在家好好养胎,但她决定继续坚守岗位。“只要好好照顾自己,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

不过她坦言,由于一些德士司机对医护人员避而远之,她下班后只能顶着大太阳,挺着大肚子步行回家。亲戚也建议她别参加家庭聚会,使她感觉被孤立,对父母也感到无比愧疚。

“身为过来人,我更能体会怀孕护士的心情,与她们沟通时也会更谨慎敏感。”

比起沙斯,2009年的H1N1疫情较为短暂,但何佩华认为这次的冠病疫情是一场持久战。

今年4月,本地冠病病例开始激增,何佩华当时最担忧的是床位和护士是否足够。“我们必须走在疫情前头,预想可能发生的情况,然后提前策划。如果国家传染病中心的床位满了,病患就会转移到陈笃生医院,到时就要腾出病房专门照顾冠病病患。”

全副精力投注在工作
孩子体谅“机不离手”

陈笃生医院是从4月中旬开始接收冠病病患,医院前后改造了两层楼的六个病房,腾出230张普通床位和36张加护病房床位给冠病病患。从处理鼻液样本到转移病房,护理团队也多次进行演习,如今已熟能生巧。

随着病毒阻断措施逐步解除,陈笃生医院自5月下旬已开始把一些照顾冠病病患的病房,逐渐恢复为照顾普通病患的急症病房。

疫情打乱了生活节奏,何佩华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少了,所幸三个孩子(18岁、17岁和10岁)都很懂事,让她能放心把全副精力投注在工作上。“他们小时候常去医院当义工,所以很了解我的工作性质,也能体谅我为何一直‘机不离手’。”

问她疫情结束后最想做些什么,何佩华笑说:“想带家人去吃自助餐,庆祝错过的生日。生活还是要继续,但我们不能松懈,必须时刻做好准备应对任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