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新成立的新加坡保洁工作小组的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表示,冠病疫情不知道会持续多久,但现在已进入新局势、新常态,必须加强公共卫生和清理环境,人们的社交习惯得改变,打造国内防疫的重要防线。
李熙爱 报道
leeheeai@sph.com.sg
我国对抗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战役进入新阶段,改变与个人和公共卫生相关的社交习惯成了抗疫的第一道防线,政府鼓励国人在外使用公筷公勺、吃饭尽量用托盘,见面也避免握手,减少病毒在社区内传播。
冠病疫情在本地已持续超过一个月,而全球疫情的中心已从中国转移至世界各地。联合领导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国家发展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昨天在跨部门工作小组记者会指出,病毒已传播至世界各地,各处也有漏诊病例,我国越来越难准确找出疫情集中点以阻止境外输入病例,也不可能封城,因此边境防疫措施的效果会越来越小。
然而,黄循财说:“我们并非束手无策,个人与社会责任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防线。我们当初就说过新加坡有多道防线,如今最重要的防线是我们国内所采取的行动。”
为此,政府昨天宣布成立跨部门的“新加坡保洁工作小组”(SG Clean Taskforce),通过保持公共卫生、鼓励个人卫生,以及改变与卫生相关的社交习惯(social norms),避免病毒在社区内广泛传播,同时提升我国长期的整体卫生水平。
领导新加坡保洁工作小组的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说:“我们不知道冠病疫情会持续多久,但我们现在已进入新局势、新常态,必须加强公共卫生和清理环境,让这些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要避免病毒在社区广泛传播,我们的社交习惯得改变。”
下来会要求餐馆提供公筷公勺
马善高举例,亚洲人很喜欢共享食物,但最好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例如香港就使用黑白筷子来分辨公筷和个人筷子。当局下来会要求餐馆提供公筷公勺,他也呼吁国人在这段期间最好不要共享食物。“我们应该让这些措施形成常态,而非在冠病危机结束后马上打回原形,这会帮助我们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疾病。”
卫生部长颜金勇也强调,社交习惯如今已成了我国的第一道防线,比边境措施更重要,因为温度检测、鼻咽拭子检测以及边境措施等都无法100%防疫。
本地近期调查显示,冠病患者会在四周留下不少病毒,但例常消毒后就能有效消灭这些病毒。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也在记者会指出,他们调查本地感染群时发现,病毒主要还是通过接触感染传播,即含有病毒的飞沫落在物品表面后有人碰触。由此可见,保持个人卫生仍是避免病毒散播的主要途径。
李显龙总理昨天也在面簿贴文说,我国在找出病患、追踪病患曾接触的人,以及停止感染群传播这几个方面相当成功,但要放慢病毒的传播就得提高卫生水平。
新加坡保洁工作小组的五名成员是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李智陞、环境及水源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通讯及新闻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教育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次长刘燕玲,以及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
本地增13新病例
九起与裕廊私人宴会感染群相关
另一方面,本地昨天新增13起冠病病例,创下单日新高,其中九起与裕廊战备军人协会俱乐部私人宴会感染群相关。另有两起病例相信从境外输入、一起感染源不明,最后一起曾与早前确诊的70岁病例同住新加坡中央医院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