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将阐明常见专科治疗的风险与副作用,协助医生为病人提供有用信息,减少沟通不良导致的投诉,希望借此避免医生为求自保而进行防御性医疗。
本地医学界最快明年将制定一套符合国情的全国准则,阐明常见专科治疗的风险与副作用,协助医生为病患提供有用信息,减少沟通不良导致的投诉,希望借此避免医生为求自保而进行防御性医疗。
近期两名医生因被指没取得病患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险遭重罚,让不少医生犹如惊弓之鸟。其中,私人骨外科医生林联安没告知病患消炎针副作用差点被罚10万元后,一些医生索性抬高注射消炎针的价格。
业界也反映,有医生准备厚厚的同意书要病患签,或把所有潜在副作用与治疗选项都一股脑告诉给病患,对他们进行信息轰炸。
为避免这样缺乏互信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卫生部委任检讨获取知情同意程序的工作小组经过9个月时间、征询超过1000名医生意见后,昨天发布报告,提出应更好指导医生获取病患同意。
报告建议,由医学专科学院等专业团体与公共医疗机构联手,根据各专科的常见治疗程序,制定一套符合本地情况的全国准则,列出这些程序的风险和替代方案等,并不时更新信息。
医生无须绝对遵守这套准则,而是当做参考,并得考虑到病患的具体情况。如果病患有任何问题,医生也应详尽回答,最终是否看病得当,是由同行说了算。
国会预计明年中之前修法,更新知情同意的定义。工作小组成员、医学专科学院书记黄长彦医生说,这套准则应该会在修法后推出。
新拟议的获取知情同意理念,可视为在现有两种做法之间取得平衡。本地自2017年施行改良版蒙哥马利测试(Modified Montgomery Test),要求医生按个别病患的具体情况提供详尽咨询,这虽强调病患主导权,但一些医生觉得这增加工作量,更带来不确定性。报告指出,这段时间来,医患之间逐渐丧失信心,医学界更是弥漫着悲观情绪。
以往使用的博兰—博莱索测试(Bolam-Bolitho Test)只依赖一群德高望重医生来判断医疗行为是否构成疏忽。
工作小组联席主席柯文婷高级律师指出,本地虽然有病患懂得较多,擅于发问,但也有的比较被动,这样更容易引起误解而引发纠纷,医生需要鼓励他们说出顾虑。
“如果病患不善言辞,心里有些许担忧没有说出来,等到治疗过后出现并发症,可能难以接受,对治疗结果感到不满。”
除了医生该如何获取知情同意,工作小组也检讨了新加坡医药理事会处理投诉案件的程序。
卫生部已接受小组建议。律政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唐振辉说:“这些建议在维护病患与医生双方的利益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我们相信医生确实想要照顾病患的福利,这份报告将给予他们某种程度的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