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律师公会: 警惕骗子冒充律师行要求客户汇款

黄小芳 报道

xfhuang@sph.com.sg

律师行客户成为骗子的最新下手目标,短短两周内发生两起冒充律师行向客户索取巨款的诈骗案。

新加坡律师公会昨天召开记者会,吁请公众和律师行提高警觉,以免落入圈套。

这两起案件发生于4月底至5月初,干案手法极为相似。律师公会会长维贾延德兰(Gregory Vijayendran)指出,这是公会首次频密接获类似通报,“这股趋势令人担忧”。

两起案件都涉及房地产转让交易,干案者在入侵律师行客户的电邮账户后,冒充律师行职员要求客户把款项电汇进指定的户头。受害者都是个人买家,不是房地产公司。

假冒电邮地址和网站
与律师行名称相似

在其中一起案件中,律师行原本已发电邮给一名客户,要求他提供一张银行本票,以完成房地产转让交易。骗子在入侵这名客户的电邮账户后,通过账户取得客户和律师行的资料,并使用和律师行极为相似的网站域名,创建了多个和律师行相似的电邮地址。

骗子随后用假电邮账户冒充律师行的秘书,要求客户“更换付款方式”,转而把款项电汇至一个在香港的中国银行户头。经过多封电邮往来,该名客户不疑有他,按指示汇款。直到律师行职员致电询问款项事宜时,客户才惊觉受骗,随后报警处理。

律师行职员机警阻止交易

律师公会为保护受害者隐私,没透露具体的受骗金额,但维贾延德兰强调,这笔金额“庞大”。

在第二起类似案件中,干案者也成功诱骗客户把一笔高达30万元的款项汇入假银行户头中。所幸律师行职员发现事有蹊跷,才及时通过银行阻止汇款交易。

目前仍难以确定两起案件的干案者是否是同一人。

维贾延德兰说:“不少购买房地产的人是首次进行交易,很多人不熟悉交易程序,当中也有不少不了解网络科技的年长者,因此这类交易容易成为干案者的下手目标。”

他提醒公众,房地产转让交易通常会使用银行本票或支票,收款户头一般是卖家律师行的房地产交易户头,不太可能要求其他汇款方式,或转账至第三方的银行户头。

他也强调,骗子很可能用类似手法在其他涉及律师行的交易中行骗,英国已经出现不少类似的案例,因此民众和律师行必须格外谨慎。

为免受骗

三大应注意事项

●客户在付款前,必须向律师行再三确认付款通知的真伪

●若发现律师行改变付款指示,应格外谨慎

●律师行必须详细说明房地产转让和付款程序,以及付款时间

房地产转让交易通常会使用银行本票或支票,收款户头一般是卖家律师行的房地产交易户头,不太可能要求其他汇款方式,或转账至第三方的银行户头。

——律师公会会长
维贾延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