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第二代掌门人“无心”接手但用心经营 以科技拉动物流引领全球供应链

半年前有一项调查显示,拥有全盘接班计划的本地家族企业仅有8%。这个比率低于亚太区的12%和全球的15%。

事实上, 本地不少家喻户晓的老字号或历史悠久的企业早已在默默培养接班人 ,让年轻一代为企业注入新思维。

本系列特稿邀请来自保健业、物流业、 饮食业和食品制造业的企业第二代或第三代来分享, 他们如何为祖父或父亲创下的家族企业,另辟蹊径。

叶进国早年接掌公司是由不情不愿开始,他的长子叶立升自小却知道,有朝一日会接过这个棒子,也心甘情愿这么做。

叶水福集团(YCH Group)是由现任公司执行主席叶进国(67岁)的父亲叶水福于1955年所创。

起初,公司的业务是罗厘运输,专门载送公用事业局的员工。车队的规模一度达到103辆罗厘。

可是,公司于1976年失去了这个占公司业务八至九成的大客户。

尽管对公司业务不感兴趣,为了协助父亲,叶进国不得不暂缓到美国继续深造的计划,加入公司。

他原本只给自己两年时间,待公司重回轨道之后就离开,没想到一晃眼已是40年。

叶进国透露,当初父亲要他留下帮忙,“我开玩笑说:‘你退休,全权交给我管理,我就留下’,没想到他立刻答应。”

引进科技是领先一步秘密武器

两人的“君子协定”却让叶进国感觉仿佛掉入陷阱,因为当时的他还是排斥接班、抗拒物流业。骑虎难下的叶进国惟有好好想想要如何带领公司前进。

失去了公用事业局这个大客户,公司后来成功标得港务局的合同,公司从载送员工转型为运送货物。

然而,公司若要继续茁壮,不能就此停下脚步。

叶进国的经营哲学言简意赅,就是凡事领先一步,“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创新,能提出有别于竞争者的解决方案。”

他收购仓储公司,结合船运,打造一站式的物流解决方案,“那个时候很少人懂物流业,连‘logistics’这个名词也很少人能准确发音。”

叶进国认为,能做到这一点全靠科技。他透露,如果当初不接班,很可能就投入资讯科技行业了。

接着,他要求全公司上下去了解客户供应链,“我们要知道客户的货品是由哪里运送到目的地,也要知道每一次是透过空运、陆运还是海运,原因是什么。”有了这些知识,叶进国进一步将公司打造成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我们不是盲目听从客户意见,而是提出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真正的突破来自1980年代的国际客户康柏(Compaq)。当时康柏希望找一名物流业者协助接过和管理供应链后端。

叶进国于是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出“Intribution”的概念。他解释,一般人对物流的想象就是由一个地点发送到多个目的地。他所提出的是逆向操作的概念,由物流业者管理制造商的库存,协调所有原料的采购。

叶进国指出,和康柏的合作,真正奠定了公司在物流业的地位。

如今市场热衷讨论的线上到线下(O2O)商务模式,在叶进国看来,并不是特别新颖的事。他说,早年戴尔电脑(Dell)只提供线上订购,“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下单,我们保证五天送到。”

三年前,公司投资2亿元在 “裕廊创新区” 建了仓储设施 “供应链城市”(Supply Chain City)。这6.5公顷的设施里,包括了占地80万平方英尺,五层楼高的仓储设施,每小时能容纳120辆集装箱罗里装卸货,叶进国自信满满地说:“我相信在新加坡没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

为了管理这偌大的仓储设备,公司内部有一支500人的软件工程师团队,这一点也是叶进国非常引以为傲的,“科技一向是我们的秘密武器。”

制定知识产权策略

截至2025年,叶进国有意在东南亚和中国多个地点,建造10座较小型类似 “供应链城市” 的仓储设备,“这是我们下一波增长的基础。”

这也是他的长子叶立升(29岁)于去年10月份加入公司所背负的使命。

挂着“公司商务发展总监”的职衔,叶立升原本是一名执业律师。尽管自小已有接班的想法,叶立升仍坚持第一份工作不能是在家族企业内。

他希望在外汲取经验,经历挫折,拓展视野之后,可以为公司带来新的思维,“如果一切只是遵循过去的做法,那也不需要我,公司有很多很能干的同事。”

去年在父亲的生日前夕,叶立升送给父亲的“神秘礼物”就是一份辞职信的副本,宣示他离开律师事务所,加入公司的决心。

叶立升透露,并未有特定事件促使他这么做,“正好公司经历了两次不算太成功的接班经验,而我们的总部搬到供应链城也须要重新整合所有软硬件,我认为是时机到了。”

此前,叶进国曾延揽两名来自跨国企业的专业经理人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尽管加入公司不满一年,叶立升倒是看见公司有许多能够开发的潜力。“一名律师可以按每一分钟收费,我们在物流业提供咨询,为什么不能?”叶立升的意思是要将物流业专业化,加强发挥父亲提出的物流加咨询的“7PL”概念中的咨询那一部分。

他同时认为,父亲建立了很好的软件工程师团队,公司内部也有不少创新技术,“我们是不是可以更有制度化地制定一套知识产权策略,为公司增值?”

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叶立升相信,公司在软硬件上皆可获得进一步提升。

去年底,公司完成由重庆到新加坡全程4500公里的陆路货运测试,叶立升也参与其中。他指出,目前每个月约有四至五次货运,但还未达到理想状态,“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数码平台,让每一次通关更有效率。”

这只是他参与的其中一项计划,叶立升坦言,倾向亲自动手做的他如今开会和接待客户的时间变多了,“我尽量在两者间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