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未来的增长潜能巨大,单在亚太区便有望在2025年取得超过55亿美元(约75亿新元)的增长。
贸工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昨日在第七届全国增材制造创新组合(NAMIC)峰会上讲话时,作出上述表示。
他说,航空业、海事与岸外业、医疗科技业等都适于采用增材制造。他认为,以新加坡的条件,我国足以成为增材制造的枢纽,并可通过工业三维打印(3D)新技术,为制造过程带来转变、颠覆及创新,以争取更佳的表现。
同时,全国增材制造创新组合与柏林增材制造网络Mobility-Goes-Additive(MgA)昨天也签署谅解备忘录,一起探索新的合作领域,这为本地公司带来创新动力与新契机。
本地公司可在MgA的会员网中,找寻使用的解决方案“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该网的成员包括西门子公司以及科技公司TüV SüD等德国巨头。
许宝琨说,这个增材制造网络及其会员网的成员,一直致力于克服采用增材制造的挑战,尽量把它融为生产线中组成部分。这与我国工业愿景不谋而合。
此外,另一个德国企业集团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上个月宣布,准备在新加坡设立集团的第一所海外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许宝琨希望中心落成后,通过国际企业与本地公司的合作,促进增材制造更广泛的运用。他表示,这一连串发展对我国作为区域内增材制造研究及使用的枢纽,无疑是一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