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华侨银行: 贸易融资市场应数码化 提高运作效率并降低造假风险

全球贸易融资市场应通过数码化提高运作效率,并降低造假的风险。

华侨银行(OCBC)全球大宗商品融资总经理黄翠萍接受彭博社访问时指出,随着文件伪造技术日益纯熟,不法分子已经能制作出和原版银行文件难辨真假的仿冒品。因此,全球贸易融资亟待转型,迈向无纸化。

国际商会(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去年公布的调查显示,全球贸易融资规模达9万亿美元(12.3万亿新元)。高达八成全球商品往来都以信贷、保险或抵押等形式进行融资。

银行在为这类贸易提供融资时,仍然高度依赖海关通知、检验证书和仓库收据等纸质文件,追踪货物的来源和去向。伪造文件带来的风险因而难以避免。黄翠萍说,假文件可以做到颜色和水印与原版一模一样,“根本看不出区别”。

2014年中国青岛港的大宗商品融资诈骗案件,令包括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和花旗银行(Citi)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蒙受数千万美元损失。这正是由于部分企业通过伪造仓库收据,用同一批金属库存重复抵押、骗取贷款导致。两年前,澳新银行(ANZ)的大宗商品交易部门也因收到伪造的金属收据而蒙受重大损失。

彭博社报道指出,上述三家银行都开始采取科技措施应对贸易融资欺诈,并提高交易效率。它们与另外四家金融机构共同推出一个试验平台,共享关于寻求融资的中小企业信息,以便加快决策速度。

华侨银行也正推行一些项目,借助科技减少在贸易融资中使用的纸质文件。黄翠萍披露,该行贸易融资部门自2014年设立以来,客户数量已翻了三倍,今年将在香港和美国增设人手。

黄翠萍不确定科技何时才能在贸易融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她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我认为这个行业必须走向无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