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承载空防炮兵回忆 实里达有待再次“起飞”

如果实里达是一本小说,那它大概有两条主线。一是它作为我国航空和空防发源地的历史,二则是上世纪60年代在实里达山一带开发的住宅发展项目。两条主线平行叙述,似乎没有交集,却又相互映衬,谱写出质朴而真挚的人情故事。市区重建局近年在重新发展实里达时,也有意识地呈现其丰富的历史,让这些故事不至于被遗忘。

实里达航空园椭圆区(The Oval)内,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游乐场。

它的滑梯设计,仿造螺旋桨飞机和机场控制塔,诉说着实里达作为我国航空和空防发源地的历史。

这个位于我国东北部的地区,不仅设有本地第一家民用机场——实里达机场,也是新加坡首个空防单位——160空防炮兵中队诞生的地方。

这一切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从防务角度而言具有战略优势,因此早在英殖民时期,已被视为英军在远东的主要防线。

根据《沿着实里达河》(Down the Seletar River)一书,英军自上世纪20年代起清除了大片橡胶园和森林,并对红树林和沼泽进行填土,以兴建实里达空军基地。

书中写道:“空军基地竣工后,成了英国皇家空军在亚洲最大的空军基地以及其远东指挥部。它旨在维护英国在东方的财产和利益,却也间接推动东西方之间的民航发展。”

随着英国在70年代从我国撤出驻军,该空军基地移交给了新加坡防空指挥部(新加坡空军部队的前身),而160中队于1970年成立后也在此扎营32年。

如今重游故地,空军基地已夷为平地,幸得市建局在2014年发展总蓝图中,将第450座营房和第179座营房列为受保留建筑,才让这两栋建筑得以保存至今。

炮兵当年戏称营房为实里达的莱佛士酒店

对于160空防炮兵中队军友会会长、战备军人吴汭刚少校(45岁)而言,90年代初在第450座营房服役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我们戏称营房为‘实里达的莱佛士酒店’,因为它具有强烈的殖民建筑特色。高高的天花板、木制的百叶窗门,让营房在热带气候中能够保持通风凉爽。”

营房也临近海岸,吴汭刚因此常在训练结束后,于傍晚在附近小跑,感受海风吹拂。“以前,营房的周围没有太多车辆,环境清幽,就像在公园一样。”

每天早上7时,营房后的树林也会聚集大批绿色长尾鹦鹉,此起彼落的鸟鸣声成了士兵的天然闹钟,让他们不必担心睡过头。

吴汭刚解释,160中队当年配备口径35毫米的欧力根双管高射炮,在我国空防的分层防御战略中,负责坚守最后一道防线。

而在实里达受训的时光,仿佛是一场成年礼。“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那段时光塑造了我们的基本价值观与领导力,也奠定了彼此间真挚的友谊。”因此,当160中队在2002年从实里达军营搬迁至义顺军营时,历届队员纷纷回营探望,在第450座营房前的广场举行了最后一场阅兵式。

当晚,他们围着营火促膝长谈,隔天再用烧了一整晚的营火,点燃24公里接力跑的火炬。就这样,中队队员由老至少,一代一代地将火炬传递下去,最后一次离开了实里达。

市建局将为受保留建筑注入新生命

第450座营房被列为受保留建筑后,160空防炮兵中队军友会曾于2015年在此处举行45周年庆,邀请历届队员回巢叙旧,并且收集旧照片和资料,在营房内展览。

在那之后,营房一直搁置着,军友会至今仍在协助市建局寻找愿意接手的业主,将它重新发展成为餐饮、零售或办公用途。

但吴汭刚坦言,这具有一定难度,“毕竟保留总是比重建要更昂贵,业主必须投入许多资源来整修营房”。

但他依旧坚信,随着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如今有更多余力来保留这类历史建筑,作为国人情感的纽带。

“千多名炮兵曾在这栋营房逗留过。当他们再次见到营房时,回忆会更加强烈。有多少地方又能像这样,真正地触动人们?”

除了两栋营房,市建局在2014年发展总蓝图中也将实里达航空园内、曾居住过英国皇家空军军官及其家人的32座建筑物列为受保留建筑。

其中,椭圆区黑白洋房经裕廊集团的重新打造,已成为国人新的休闲餐饮去处。

对实里达山情有独钟 居民望保留历史遗迹与自然生态

现年71岁的金杰(译音,Ginger Tiah)住在实里达山一带的双层红砖洋房已将近半个世纪。

实里达山私宅区居民委员会这些年来不遗余力地收集有关实里达的历史资料,希望当局在发展该地区时,也尽量保留其历史遗迹与自然生态。右起为居委会主席白思华、成员乔治、金杰和彭顺光。(陈来福摄)

她是实里达山私宅区居民委员会(SHERA)的成员之一。采访当天,我们一群人坐在她的房子里,丝毫感受不到外头的暑气。

金杰说,虽然这些年来,有不少新屋主将洋房拆掉重建,但还是有部分老居民认为原有的建筑设计宽敞透风,因此选择保留。

上世纪40年代,拥有大片橡胶园的万国公司意识到我国土地稀缺将限制橡胶业发展,决定将所拥有的土地转变为住宅发展用途。其中,实里达山住宅项目因临近实里达空军基地,成了英国皇家空军军官及其家人在外租房的首选。

SHERA主席白思华(Percival Jeyapal,76岁)说,实里达山当年的屋价仅一两万元,英国军官却付得起三四百元的月租。许多中产阶级国人因此在这一带置产以作投资用途。

但随着英军在70年代撤出,该租金来源被切断,也引发一股转售热潮。白思华便是在那时幸运地购买到一栋单层洋房,多年来选择保留其建筑原貌,即使常有人劝他出售,他仍不为所动。

对于实里达山的居民而言,这里是一个拥有浓厚甘榜情的地方。住在这一带已有26年的彭顺光(66岁)尤其喜欢其绿意盎然的环境。

他透露,万国公司当年在规划该住宅区时,有意识地融入许多小型公园,让这一带至今仍保有许多古树。

2017年,实里达山居民曾因市区重建局拟在杨厝港路旁兴建重型车辆停车场而提出抗议,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该地段原本有一片茂密的树林。

城市发展的脚步始终不停息,但SHERA这些年来坚持与市建局保持对话,争取尽量保留该地区的历史遗迹与自然生态。

与此同时,他们也不遗余力地收集有关实里达的历史资料,甚至写信给当年派驻我国的英国军官,以获取旧照片和档案,并分别在2013年和去年出版了《沿着实里达河》与《解密实里达》(Uncovering Seletar)这两本书。

尽管《解密实里达》目前在纪伊国屋书店售卖,但SHERA并没有从中赚取分毫,反而将全部收益捐献给总统挑战慈善活动。

目前,SHERA也同有关当局合作,凭借对该区的认识,为实里达设计一条历史走道。该历史走道将沿着日后竣工的环岛绿道,并穿过实里达航空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