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通识理事会昨天在首届“推广良好网络风气会议”推介两份新素材,一份是由“神探福尔摩斯”讲解什么是假新闻、人们发布假新闻的动机等,另一份素材则帮助教师规划校内课程,教导学生辨识网上伪造信息,加强他们的分析能力。
家长、学生、教师及公众即日起可上网参考两份新素材,掌握辨识网上伪造信息的能力,并培养正确的网上行为。
媒体通识理事会昨天启动今年迈入第六届的“推广良好网络风气运动”。配合今年的运动,理事会也举办首届“推广良好网络风气会议”,并推介两份新素材。
首份共五本小册子的素材以“神探福尔摩斯”为主角,由他讲解什么是假新闻、人们发布假新闻的动机、一般人为什么会被假新闻欺骗、假新闻的影响,以及七个识别假新闻的步骤,包括检查新闻的来源、查看文章是否有明显的语病或拼写错误等。
小册子今年稍迟时将翻译成中文、马来文和淡米尔文,也会分发给自助团体和其他社区组织。
另一份素材是由理事会和美国教育机构“常识教育”制定的新闻和媒体通识指南,助教师规划校内课程,教导青少年学生辨识网上伪造信息,加强他们的分析能力。
公众可上网https://www.betterinternet.sg/2019-BIC下载素材及观看视频。
主管网络安全事务的通讯及新闻部长易华仁昨早在会议上致辞时说,要应对网上伪造信息等挑战,首要防线必须是见多识广、能明辨是非的公众;也得要学生、家长、民众、业界和政府,即全体国人一同合作。
他指出,尽管我国正草拟相关法律,遏止网上伪造信息的流传,但政府深知单靠法律不足够,“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可信度取决于网民。再怎么强调和加强国人的媒体和数码通识都不为过。”
政府有意今年较迟时推进立法程序,更新和加强法律框架,应对外国势力对我国发起的恶意信息传播行为。
政府也已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推出一系列活动和计划,协助国人提升数码通识。易华仁去年11月宣布,政府将为推行数码通识课程的公共机构和其他组织制定全国框架,供它们设计课程时参考。他昨天说,政府正与学者及相关单位合作制定框架。
此外,2012年成立的媒体通识理事会也陆续推出各种素材提高国人意识,包括昨天的两份新素材。
理事会虽已耕耘数年,但本地信用卡或社交媒体账户遭盗用,以及网民误信钓鱼电邮等案件仍屡见不鲜,甚至逐年暴增。
邀学府和青年组织参与加强国人数码通识计划
理事会主席骆伟汉受访时指出,网络罪案增加可能是科技日新月异和犯罪手法日益复杂造成的,因此理事会坚信,国人从小就得掌握对媒体和数码的了解。为此,理事会与教育部合作为学生提供相关培训。
他说:“但近几年我们也发现,家长和教师需要更多扶持,毕竟青少年如果懂得比你多是蛮难进行教育的,所以我们陆续推出各类素材。”
理事会过去两年也发出“青年优良互联网提案要求”,邀请学府和青年组织等构想加强国人数码通识的计划。第二次提案要求去年9月发起,共吸引了27项提案。易华仁昨天颁发证书给七个获资助的项目。
其中一组是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的大四生胡正颖、陈嫣、颜群均和庄勇智。他们以海洋生物图像传授一些避免被“钓鱼”的贴士,对象是18岁至25岁的年轻人。
庄勇智受访时说,小组之前对385名这个年龄层的人进行调查时发现,尽管近九成认为自己不会成为网络诈骗案受害者,但在接受测试时,超过八成却无法成功辨识钓鱼信息。他认为,年轻人在家人聊天群组里扮演着阻断假信息传播的重要角色,但调查显示连年轻人的意识都有必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