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转型 重塑未来系列
面对数码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善用创新科技刻不容缓。顺应商业环境的变化,积极进行转型,采纳创新科技,是中小企业形塑未来的制胜之道。本系列分成十期,本周已来到最后一期,登场的是传统木业公司联合木业控股 ,公司董事经理叶美思分享公司如何依靠创新和科技成功转型。
传统木业公司依靠创新和科技成功转型,还开创出全球独一无二的技术木,公司也凭借科技在区域木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谈到公司的发展之路,联合木业控股(LHT Holdings)董事经理叶美思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目前,完全是科技主宰整个行业,如果单凭辛劳,没有科技作为后盾,无法取得成功。”
公司于1977年成立,之后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已成为我国领先的木制托盘和货箱制造商。
科技和市场环保意识的提高,在公司的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推动角色。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木原料涨价,公司于是思考如何做环保,用废木进行再循环。它在1999年设立了我国首个拥有德国自动化系统的再循环厂,生产一系列技术木产品。
多年来,该公司认真推动研究与开发,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旗下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SIMTech)合作,一步步通过创新为业务转型。
2009年,联合木业开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托盘管理系统,提供可实时追踪托盘的服务。
2016年,公司又开发了托盘与货箱设计系统,不必专家也能够利用软件画出托盘与货箱的技术图案。有关设计提高了托盘与货箱的重新使用率。
2017年,在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的支持下,联合木业开发了一种新的环保材料,利用再循环塑料与木废料制造出木与塑胶的合成物。
叶美思说,联合木业对于创新的追求,尽管如今见到成果,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公司在1997年花钱研究用废木进行再循环,制作环保产品,可是很快却发现现实没有想象中尽如人意。
用技术木创造环保产品也做托盘租赁业务
公司在1999年上市,并投下1500万元装置可对废木进行再循环的机器后,但木材价格这时却突然猛跌,加上人们当时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原本就不高,公司的业务顿时备受冲击。
由于技术木卖不出,加上折旧又高,公司在2001年蒙受亏损,这也是它自成立以来首次亏钱。
公司挣扎求存,于是利用技术木做成家具配件,创造出许多环保产品,也做托盘租赁业务。
2004年,联合木业终于遇到转机。
原来,菲律宾和印度商家因为原木产品发霉,要寻找替代包装,结果找上联合木业的技术木。叶美思说:“因为这样,我们的产品才能区域化,若我们没有自己的产品,将很难区域化。”
此外,国际上要求原木材,必须经过热处理熏蒸,但是这个过程耗时耗电、须要搬动,木材也可能出现龟裂。相比之下,公司生产的技术木就没有这些问题。
叶美思说:“我们的技术木产品没有这个问题。我们当时于是要求农粮与兽医局(AVA)提供认证,证明我们已经达到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IPPC)国际木质包装检疫措施第15项标准。”
这项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防止昆虫经由国际运输,在其他地方传播疾病,对当地植物或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公司向客户群宣传技术木的许多好处,包括同原木材相近、无须经过熏蒸处理,并且把公司的托盘标榜为“无虫托盘”。结果,公司终于转亏为盈。
联合木业的另一项重要发展,是在2013年收购了面对经营困难的竞争者。该家公司的木材属于绿色产品,而且直接做成托盘,于是买下该公司的工厂和机器,以及取得对方制作托盘的技术。
公司的管理层了解到,业务要经营下去,必须创造出新颖和可持续性的生意模式。因此,一有机会,公司就派员工出席中小企业大会或新科研举办的会议,从中发现有些科技可供采用。
她说:“我们必须迎合创新,不可能天天都在做买卖,以价格同对手竞争,这是不明智的。
“我们必须有绿色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并用科技来证明我们所描述的产品确实达到标准。我们也要引入科技才能与同行竞争。”
提及公司托盘与货箱设计系统的优势,叶美思指出,系统可计算排碳量和节省的能源,并且专业地向客户呈现设计,公司在这方面可说是先锋。
她说:“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去年访问我们的工厂,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学院就告诉他,我们把废木制成技术木,一年救了超过4500棵树。”
至于公司制作的木与塑胶合成物,她表示,这种外层为塑料,内层为木材的新材料将使得所制作的托盘更加耐用。“公司盈利的四成都用在修理托盘,如果修理减少,我们就能够赚更多钱。”
利用科技转型为亲环境企业
公司的科技也让它能够转型为亲环境的企业,一改人们普遍认为木材业伤害环境的既定印象。
她指出,公司是不折不扣的绿色大使。一些获准砍伐的路旁树木、旧木制家具和废弃的托盘等,可送交该公司进行再循环。该公司的机器可搅碎这些木弃料、剔除铁钉,再循环制造木材。
此外,把木废料送交联合木业进行再循环,也比交给国家环境局处理来得便宜。这对联合木业和要丢弃木废料的公司来说都有利,属于双赢策略。
公司对创新的追求与推动,使得它能够扩大在海外的足迹。2016年,其客户“可口可乐装瓶投资集团”邀请他在菲律宾设立工厂。
展望未来,公司计划通过收购与兼并把业务扩大到海外市场。
(完结篇)
【本系列由未来经济理事会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