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8万个遍布全国的蓝色回收箱今年将逐步换上“新装”,通过崭新设计教育人们哪些废物可回收。同时,国家环境局也将更新蓝箱的回收物清单,一些物品如衣服,因常遭其他物品污染无法回收使用,接下来不能丢入蓝箱内。
随着蓝箱设计图案更新,预计一些已安装在预购组屋的再循环物垃圾槽的回收物标示图,建屋发展局之后也会考虑更换。
环境局发言人受询时告诉《联合早报》,当局正在更新蓝色回收箱上的设计图。新设计料能在今年完成,届时所有回收桶将逐步换上新设计。
发言人也透露:“可丢入蓝色回收箱的可再循环物清单将不再包括衣服。这是因为根据公共回收物收集公司的反馈,丢入蓝箱的衣服一旦遭污染,便无法再回收,只能当垃圾丢弃。”
本地家庭的废物再循环率一直以来都偏低。前年,来自家庭的垃圾只有21%得以再循环,非家庭再循环率则为76%。
根据环境局网站数据,新加坡去年产生的垃圾总量达770万公吨,其中472万公吨可再循环,全国整体再循环率为61%。
摆放在全岛各私人与公共住宅区内的大小蓝色回收箱,由四家公共垃圾与回收物收集公司分区负责。
《联合早报》早前跟随其中一家回收物收集公司——胜科环卫的回收卡车前往公司的材料回收设施,了解这个设施如何处理蓝箱中的废物。据记者观察,设施主要是将蓝箱中还能回收的物品,分类放入专门囤积纸制品、铁制品(铁桶与易拉罐)、玻璃制品(玻璃瓶)、塑料袋与塑料瓶等的大型收集箱中,并未看见可囤积衣服的收集箱。
厨余和液体等倒入回收箱 衣物被污染只能当垃圾处理
胜科环卫材料回收设施运营经理陈志文当时受访指出,公众将衣服等丢入蓝色回收箱内,按理说应该能回收。
“但由于也有人将厨余、水等丢入回收箱内,导致这些衣服被污染,脏乱不堪,实在不适合回收处理。”
目前,所有回收箱主要是通过醒目的绿、蓝、红与黄色图案,清楚告诉公众可分别将玻璃、纸张、塑料品与铁制品等丢入蓝箱。回收箱的侧面也印有打钩和打叉的图案,列明可将旧衣服丢入回收箱内,但不可丢入纸巾、食物包装和陶瓷品等。
设有再循环物垃圾槽的预购组屋,也按照现有设计图制作标牌,贴在这些新组屋每层楼的再循环物垃圾槽上方,让居民一目了然。
本报日前走访数个设有这类再循环物垃圾槽的预购组屋,发现虽然标牌上印着公众可将旧衣物丢入回收槽的图案或文字,但这么做的公众并不多,因为大多数居民担心回收槽里的其他物品会弄脏衣服。
曾将旧衣物丢入回收槽的居民李珍妮(53岁,行政人员)说,她以前一般都是将旧衣服送给慈善机构,自从搬到设有再循环物垃圾槽的预购组屋后,看见标牌上写着也可将衣服丢进回收槽内便偶尔这么做。
当李珍妮知道丢入回收槽的衣服常被弄脏,当局也将更换回收设计图时,她说:“希望当局能尽快更新这些回收设计,免得有人跟我一样白白浪费了还能穿的衣服。”
环境局发言人吁请公众将可回收使用的衣服捐给慈善机构,同时也希望公众不要在蓝色回收箱内丢入食物与液体,以免污染箱内的其他回收物。
公众可将旧衣服捐赠给新加坡救世军、新加坡智障人士福利促进会商店,以及触爱社会服务的商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