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由心理卫生学院进行的研究显示,多达94.5%的主要看护者表示自己在至亲患病后,开始感受到负面影响,而且相对于50岁至64岁的看护者,35岁以下的看护者所受的负面影响较大。
叶伟强 报道
yapwq@sph.com.sg
本地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心理疾病患者主要看护人在至亲患病后,因社会大众对病患有误解、不谅解甚至歧视等而受到负面影响,其中年龄较轻的看护者以及病患的家长面对的影响可能较大。
由12名心理卫生学院研究部专员进行的研究访问了344名主要看护者。他们的至亲患有精神分裂症、失智症和精神错乱症等心理疾病,并曾于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在心理卫生学院和相关诊所求医。主要看护者是指和病患同住至少六个月,每天负责照顾病患的成人。
研究显示,多达94.5%的主要看护者表示他们在至亲患病后,开始感受到负面影响。
负责领导这项调研的心理卫生学院高级研究员章韫珏受访时,对于这个“相当高的比率”说道:“这显示看护者的情况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不应忽略他们。”
相对于50岁至64岁的看护者,35岁以下的看护者所受的负面影响较大。
章韫珏解释,这或许是较年轻的看护者刚开始负起看护至亲的责任,也就刚开始感受到负面影响,心理状态可能尚未调适好,而年龄较长、可能有多年看护经验的看护者,或许已能应付这类来自社会大众的负面影响。
“另一个可能是年轻人或许较愿意把心里负面的感受说出来,而年龄较大的可能觉得没必要说,所以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调研也显示,与配偶、儿女、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相比,主要看护者若是家长,所受影响也较大。
研究团队指出,其他类似研究发现,在亚洲家庭中,家长所受的负面影响一般上比兄弟姐妹和配偶来得大。这主要是一般人会认为,孩子心智发展的主要责任落在家长身上。
一般来说,看护者所受的负面影响包括感到羞愧、自卑,甚至是愤怒,也会刻意不让他人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的情绪。
调研显示,60.2%受访看护者曾因至亲患病而“沮丧、抑郁”;45.1%认为有必要在某些时候隐瞒至亲患病,而且有49.4%会在与其他人第一次接触时刻意隐瞒这个情况。另外,有43.6%曾向其他人解释,至亲所患的心理疾病并非他们想象中的“疯人”。
这项研究今年4月刊登在学术期刊《精神病学研究》(Psychiatry Research)。
章韫珏说,国内外较少有专注于看护者因社会大众而产生负面影响的研究,下来有必要继续进一步研究,才能为看护者提供更好的支持。
看护者可通过两管道求助
心理卫生学院目前通过两个管道扶持心理疾病患者的看护者,包括让有需要的病患和看护者等,可拨电全天24小时运作的热线6389-2222向专业辅导员求助。学院每月也会举办以英语或华语进行的看护者路演,让看护者学习应对技能,以及了解社区邻里有哪些可善用的资源等。公众若想知道这些免费路演举办的时间和地点,可上网www.imh.com.sg/events查找。
非营利组织照顾者联盟(Caregivers Alliance)长期通过举办培训课程、提供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协助心理疾病患者的看护者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有需要者可拨电6460-4400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