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域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上市,最受欢迎的目的地是香港。
过去五年内,区域企业在海外交易所筹集了36亿元的资金,香港交易所占了32亿元,伦敦则有2亿2100万元。
不少本地企业近年来也选择去香港上市,但德勤发现,不论是税后盈利,还是融资额,今年在本地上市的新加坡公司的平均水平,都高于香港上市的新加坡公司。
今年在本地挂牌的八家新加坡公司,平均融资3000万元,最新审计财报的年税后盈利平均为930万元。在香港挂牌的14家新加坡公司,平均融资额1800万元,平均税后盈利为390万元。
郑惠玲解释说,这可能是因为在香港上市的本地公司,多数是在创业板(GEM)挂牌,只有五家是在主板上市。创业板对盈利没有规定,因此赴港挂牌的公司可能规模较小。
凯利板也没有盈利门槛,但需要一家保荐机构负责指导和监督,保荐机构对公司可能有一定要求。
郑惠玲说,本地企业赴港挂牌的热潮是从大约两年前开始,第一批以建筑公司为主,它们在本地的本益比只有五六倍,但在香港可获得双位数的本益比,吸引其他领域的公司也前往融资。
她指出,企业走出国门上市有几个理由,例如公司希望在要扩展业务的市场融资,或对本土市场帮助他们融资的能力缺乏信心,但海外挂牌的成本往往较高,“本地市场应该加大努力,向新加坡公司宣传在本地上市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