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昨天发表2017/18财政年度审计长报告,被点名有“较显著疏失”的包括国防部、教育部、人民协会、民防部队、会计与企业管制局、移民与关卡局、海事及港务管理局、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国立研究基金会。
公共部门再次在财务管控和资讯科技系统监管方面被点名出现松懈和不足。审计署在审计公共部门的财务报告上指出,公共部门在合同管理和研发津贴管理方面也存在疏漏。
审计署昨天发表2017/18财政年度审计长报告,重点提出三个政府部门、三个政府基金和四个法定机构在上述四个方面监督不足。
被点名有“较显著疏失”的包括国防部、教育部、人民协会、民防部队、会计与企业管制局、移民与关卡局、海事及港务管理局、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国立研究基金会。
审计长陈育明特别指出,合同管理上的疏漏持续困扰公共部门。过去几年的审计结果已披露类似不足,只是被查出出现这些疏漏的机构有所不同。
合同管理疏漏具体表现为,为没有交付的服务付款,颁发合同时没有获得适当批准,及修订合同方面存在疏失。
例如,教育部在被查的30份建筑合同中,没有按照合同在完工13个月内总结账目,而是拖延三个月到3.7年不等。这些合同中被拖欠款项总值1361万元。审计署也指教育部65.5%被查的更改合同未经批准就施工。教育部也没妥善记录工程更动,导致多支付约15万4900元。
审计意见表示政府财务报告可信
针对公共部门连年出现类似审计疏漏,陈育明指出,这些疏漏虽然在不同部门出现,但公共部门应投入更多心力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加强公共部门整体的财务监管。“每个公共部门必须扮演各自的角色,实施有效监控措施应对这些疏漏。”
审计报告对所有16个政府部门和八个国家机关的政府财务报告,以及三个法定机构、一个政府基金、四个政府所拥有的公司和另外三个账目的财务报告,给出的审计意见是“无修正”(unmodified),表示这些政府财务报告都可信,所有公款的使用也合理妥善。
这份长58页的报告也涵盖审计署另外针对九个法定机构和三个政府基金的财务报告进行的抽查审计,以及对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国立研究基金会所管理的部分科研津贴项目展开的专题审计。
报告指出,这两个机构虽然在审批和发放津贴设有适当的措施,但管理津贴的流程上仍有改进空间。例如,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没有向部分项目索取审计报告,国立研究基金会在核实部分款项申请的过程中则有所松懈。
政府全盘接受审计署建议
财政部昨天就审计长报告作出回应,指政府已全盘接受审计署的建议。相关机构也已在跟进并采取必要措施,如展开调查和对有过失的官员采取纪律处分,及追讨过多支付的款项。
政府也重申,资讯科技系统监管不足没有导致任何机密数据外泄。财政部代表所有政府部门和机构承诺,政府致力于确保公共资源的问责性和透明性,并强调“公款也已获得妥善处理”。
审计长报告本月3日已提交给哈莉玛总统,前天提呈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