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论述的侧重点虽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同意网上伪造信息是极为复杂和严重的问题,需采取系列措施多管齐下,减缓假信息的破坏力。
研究对付蓄意散播网络假信息问题的公开听证会昨天开始,六组学界和宗教界人士轮流供证,从心理、军事战略和立法等方面出发,聚焦假信息对种族和宗教的影响。
纵使证人论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同意网上伪造信息是极为复杂和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多管齐下,减缓假信息的破坏力。
第一组出场的供证者是联名提交陈情书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孙婉婷博士和研究助理吴泽松。两人宣誓所言属实,并仅代表个人立场后,便开始接受国会特选委员会约两个小时的盘问,是昨天所有证人中供证时间最长的。
特委会除了针对陈情书提问,也参考两人去年撰写的相关论文。这份论文提到,假信息之所以难以消除,离不开人类天性,而且假信息一旦出现,就很难根除了。
孙婉婷受访时说,心理学研究显示,不论信息的真假,只要这些信息能挑起愤怒、焦虑或恐惧等情绪,就会散播得更快。“人们向来容易受到认知偏差和情感的支配,造谣者利用的就是这个心理。”
她说,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将真相包装得更吸引人,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递事实将更能让人接受。
尚穆根:我们未达到“后种族”境界
特委会成员、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针对这方面的研究盘问孙婉婷超过一小时,他指出有人以为新加坡已是个“后种族”社会,即我们已经完全没有种族问题,但我们其实还没达到那个境界。他总结,种族身份不一定左右个人的政治观点,但可被利用来拉拢中立者。
研究军事的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麦克·拉斯卡(Michael Raska)则警惕我国正面临信息战的威胁,一不小心可能被迫在大国之间选边站。
拉斯卡受访时以前年我国装甲车遭扣查事件为例,事件当时引起许多讨论和争议,网民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可能听信传言和假信息,无意间变成恶意攻击者的棋子。
尚穆根盘问拉斯卡时也问,如果一个国家的武力不及新加坡,它是否更倾向通过网上伪造信息攻击我国。
拉斯卡同意,他说,通过不易察觉的信息战可渐渐分化特定族群,尤其这类危机不一定源自国内,“进而威胁到新加坡的声誉、可信度和国际地位”,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获胜。
特委会主席张有福和八名成员昨天都出席首场听证会,旁听公众最多的时候有20多人。
供证者提出不少建议应对问题,如设立独立委员会来评定一些网络信息的真假。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修博士(Mathew Mathews)提议建立一套机制屏蔽一些刻意散播伪造信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媒体网站。
马修也提议设立一个独立委员会,审理这些网站拥有者解除屏蔽令的要求。
不少证人也提及加强法律是重要的一环,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院长吴亦涵副教授更深入分析现有法令,指出其中的不足。
他认为,尽管政府可修订法令对付网上伪造信息,但制定专门的全新法令是更理想的做法,这能提高执法能力,同时释出这个问题须严厉看待的信息。
吴亦涵回答官委议员谢邕邕的提问时说:“言论自由在宪法中是重要的,并且体现其中,但它并不是绝对的。事实上,如果我们妄发虚假言论,言论自由反而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