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黄循财:人口增加不代表房子得“变小”

黄循财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坚定表示“没有计划”缩小住房面积,并有信心通过良好规划,为更多人提供住房的同时,组屋单位面积和建筑密度可维持现状。

人口增加不代表住房面积一定得变小。国家发展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有信心通过良好规划,为更多人提供住房的同时,组屋单位面积和建筑密度可维持现状。

2013年公布的人口白皮书把我国2030年的总人口规划参数,设在650万至690万之间。这令部分国人忧心生活空间,包括住房面积会越来越小。

不过黄循财日前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坚定表示“没有计划”缩小住房面积。

他也补充道:“我相当肯定我们可以维持当前的建筑密度。建筑师在规划时都非常关注密度。发展项目必须按人们的需要设计,即便高楼林立也必须让人觉得空间开阔。”

新组屋面积“越建越小”是国人的普遍申诉,但事实上,组屋面积在至少过去20年来不曾改变。

根据政府网页Factually的文章,因土地有限,政府曾于上世纪90年代末决定缩小组屋面积。原本介于85平方公尺至105平方公尺的四房式组屋在1997年后,普遍缩小至90平方公尺;五房式组屋也从123平方公尺缩小至110平方公尺。自此,组屋大致按此标准建造。

黄循财强调,确保有足够住房应付人口需求是政府的首要考量,但与此同时,政府也很重视环境的绿化与宜居程度,并希望能让更多国人参与规划讨论。

然而要为适度增加的人口提供住房,又要维持宜居密度,在土地有限的新加坡这些空间上哪儿找?黄循财的答案是“往上建”和开辟空地。

政府为全岛各区建筑制定了不同高度限制,但现有一些住宅项目尚未充分使用这个顶头空间。搭建更高的住房取而代之,是增加房源的一个可能性。

黄循财指出,政府在规划过程中会把各种可能性,包括更大的人口增幅等考虑在内,并保留一些额外土地以供不时之需。“在新加坡,土地永远有限。但凭着良好规划,我们可以更充分利用和开拓空间……为自己创造选项。”

借助科技开发新空间

这些额外空间,可能来自于重新发展现有区域,或借助科技把地面上的设施移到地底,以及转移部分设施到外岛,腾出空间打造新市镇。

黄循财说:“我们投资于科研,因为科技将有助我们开发新的空间。圩田(polder)是其中之一。我觉得它相当有潜能,可为我们省下成本,以及传统填海造地所需的沙石。”

政府是于两年前在德光岛西北端试用圩田方式造地,通过建设显著高于海平面的海堤,开拓围海而建的土地。工程于2022年完成后,将为我国增添810公顷土地,相当于两个大巴窑市镇的面积。

届时新加坡武装部队的训练将移至德光岛,在本岛腾出的土地则将变身为登加(Tengah)新镇。

除了登加,通过转移设施腾出的空间还包括巴耶利峇空军基地原址,以及市区港口业务迁出后的南部濒水市区。前者的面积约达800公顷;后者则相当于三个滨海湾。

根据政府2013年发表的《土地资源规划书》,规划给住房的土地预计增加三成,由2010年的一万公顷增至2030年的1万3000公顷。即便如此,政府下来还会继续寻求新的空间。

黄循财说:“如果我20年前说我们要扩建德光岛,移走武装部队的训练用地,改建登加新镇,你一定会说那不太可能。新加坡确实已有很多建筑,这确实是个局限,但我们总在寻求不同的可能性。新的科技将不断出现,为我们提供在地下或其他地方开发新空间的可能。”

“这都是我们日后可以考虑的……永远不要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