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祭奠 黄帝陵 天下第一陵

我们来到这里,首先见到的是一块高耸的大石,上书”黄帝陵”三个大字,旁边表示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到了轩辕庙前,六柱撑着一面坡的银瓦,门梁正中悬挂着一副黑色匾额,上书三个金黄大字——轩辕庙。左右楹柱悬挂着黄底黑色龙图腾。内柱楹联:”院内千秋柏,祥云浮紫阁;亭中诚心人,喜气绕朱轩。”外柱楹联:”开天辟地,始祖神圣通四海;人文光辉,千秋永照遍九州。”点出了轩辕庙的景致、历史与作用。

诗云:’七搂八拃半,疙里疙瘩不上算’。”据说是全国最大的柏树,被称为”百树之王”,又有”世界柏树之父”美誉。

即原来的过亭,整冠备祭之处,楹联写道,”诚朝圣地人文祖,心寄神州儿女情”,与门口内柱的楹联就相应起来了。

近的有孙中山的题词,

毛泽东的祭文,

院内碑廊,也是如此,比比皆是,还有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

又是一个奇特的柏树展现在眼前,这就是”挂甲柏”,又称”将军柏”。树旁石碑介绍:”汉武帝征朔方还,挂甲于此。”相传,汉武帝率大军北征匈奴,班师还途径桥山黄帝陵,登山行祭祀大礼,随手将铠甲挂在这棵柏树上,从此,留下了斑斑铠甲的烙印。据说,每逢清明时节,该树斑痕中还会流出树汁,结成串串莹莹的树球,像是挂满珍珠。这树也有二千多年,是汉武帝谒陵的历史见证。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他开创了古代文明之先河,他教人们伐木筑屋,以避风雨,他的妻子嫘祖是养蚕抽丝能手,她教人们桑织制衣,以遮身体,还有探索医药为民治病,如中医的”岐黄术”,《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都是他的创造。所以”人文初祖”四个大字,是对他最恰当的评价。

正中大殿左右双双立柱撑起,中间也是六柱,两柱是龙图腾,四柱是楹联颂语,横额悬挂着一条长长的会标,”某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大殿上位依旧伫立着依据汉画石放大的黄帝石像。每逢清明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祭奠黄帝。

桥山,因其形而得名,与黄帝陵建造的位置也有很大关联。黄帝陵龙珠在颔,正是桥山向南突出,沮水从东、南、西三面环绕之地。站在沮水边向上仰望,只见山势拱起,宛如一座桥,故名。

穿过幽深的古柏林,路旁立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再往前走,就到了黄帝陵。

亭后即是陵墓,高三米多,周长近五十米,砖砌花墙护转,四周古柏簇拥。祭亭与墓冢之间还有一碑”桥山龙驭”,是明人唐奇的遗墨。传说,黄帝在此乘龙升天。

炎黄子孙祭奠黄陵的历史悠久,早在汉武帝之前,秦灵公就开了祭祀黄帝的先河,自汉武帝亲率大军祭典黄帝陵后,更成了国家的大典之一。从此,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这一祭祖礼仪。据不完全统计,历代祭文刻成碑文的就有30多通,仅”御制祝文”就达26通。近代祭文也妥善保存。

清明将至,抗疫将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祖先的中医药典,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让我们不忘中医先祖——《黄帝内经》,再一次掀起祭典黄帝陵的高潮。“四海同朝圣,中华祖辈情,桥山龙角下,俯首祭黄陵。”

九口20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