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只有新加坡,把研究中国当作一件国家大事来做

(原标题:从新加坡的中国论坛所想)

在香港工作时曾经有缘到过新加坡,那时的感受就是相比香港,新加坡更加像一座安逸的花园城市,商业气氛可能不如当时的香港;今年年中有幸参加了新加坡的“Future China”论坛,论坛的地点就是“香格里拉对话”所在的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在论坛上听到有关中国的讨论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外交、政治、科技林林总总的话题,包罗万象。

近日再次有幸参加了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中国论坛,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紧扣中国目前的现状问题,又颇具多种问题的包容性,足够各界嘉宾展开一谈。

听了整整一天,讨论的话题涉及了上海自贸区、人民币国际化、依法治国等议题,相比半年前的“Future China”,议题继续切中时点主题,讨论继续吸引人。

一方面,话题的选择能够恰如其分地应景,另一方面,嘉宾的讨论又能深入浅出,切中肯綮;我参加的两场论坛是,新加坡把研究中国当作他们的一件大事来做,不仅自己做的扎实,而且调动一切国际资源集思广益地做。

这次来新加坡的飞机上,看到《海峡时报》讲李显龙总理倡导新加坡建设“智慧国家”的理念,又想起今年上半年财新传媒采访李显龙总理时,他曾经表态“下一任国家领导人不太可能从他们的家族中出现”,还联想起上次来新加坡,拜访客户的路上已经感觉到相比初次来新加坡时,新加坡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我真实地感觉到,这个国家的人才,从政府,到商界,再到学界,有一种推动新加坡不断突破的劲头。

另一方面,新加坡管理大学有不少中国留学生,数量之多,超乎想象,我们的学长张向东先生在会上也提到,在新加坡我们的校友也达到近千人,还闻听过新加坡各个层次的学校都在中国积极招生,有一些老先生,退休后投身教育事业,有时为了中国大陆的一个好苗子,专门飞到中国国内做几天家长和小孩的工作。这样的情况,相比新加坡的国土和人口规模,我的感受是,在过去几年,特别海外华人聚居地面对大陆游客和移民态度越来越不积极的背景下,新加坡仍然在积极地延揽人才,吸引外部精英,其开放心态,可见一斑。

“亚洲四小龙”1980年代以来,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新加坡的特定地理位置、国际环境和人口结构规模,决定了新加坡有很多不得不选的模式,相比香港、台湾,一方面新加坡并不容易借助中国崛起的大势,但另一方面新加坡能够更好的吸纳各方面资源。但最近几年,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新加坡一方面积极在中国国内投资“智慧城”、“生态城”等项目,另一方面新加坡也在积极从中国学习改革的成功经验。十年光景,“四小龙”发展情况各异,令人唏嘘。

回想上次从香格里拉饭店走出来,看着鳞次栉比的高档公寓,新加坡一位朋友讲说,所谓的“香格里拉对话”,就是说的这里,而不是什么真的“香格里拉”。其实世界上固然有真的“香格里拉”,但群贤毕至,集思广益,不更是我们追求的“香格里拉”吗?

(感谢作者授权新加坡眼分享本文。高尔基,笔名北方君子,张家口人,财新传媒助理总裁,曾任职于汇丰银行、中信证券,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首届本科生校友导师。更多文章可点击本文底部的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