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NTU校长徐冠林:创业与创新让梦想飞扬

创业与创新,让梦想飞扬

 

——南洋理工大学终身荣誉校长徐冠林教授座谈

 

(文/新加坡眼特约记者Lucy)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徐冠林教授的一次座谈,听他讲治校心得、中国关系,还有他大力扶持的创业创新课程。


座谈人员

徐冠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荣誉校长

夏智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科技创业中心(NTC)研究生项目主任

杨玲:J’AMOUR(简.爱)品牌总代理兼设计师

北京天下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

谢耀庆:Roderick Chia,RodVenture创办人

许振义:南洋嘉木商务咨询创办人

 

一、徐冠林校长简介

 

徐冠林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荣誉校长暨电机与电子工程教授,2003-2011年间任南洋理工大学校长,为南大转型为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作出重大贡献。掌校期间,致力进行体制改革,提倡全方位教育,培养跨学科博雅人才,并促进跨学科研究与跨机构合作,大力提升大学的科研水平,使南大发展为卓越的科研密集型大学,在生物医学、环境与水务技术,以及互动与数码媒体科学等多元领域建立了强大的优势,也促进了新加坡在创新科技领域的发展。至今,南洋理工大学世界排名正大幅度提升,2013年排全球41位,亚洲第七位,并跻身世界最优秀年轻大学,列全球第二名。

 

 

二、座谈笔记

 

 

1NTU南大这几年进步神速,前人种树之功有目共睹。可否谈谈您的治校心得?

徐冠林:一所学校的改革和提升起码要20年,远远超过一个校长的任期,更多像是几任校长的一场接力赛。高校开始施行改革,肯定得经过阵痛。以NTU为例,体制改革时把所有教授进行重新评估,评估总分为12分,含6分研究、4分教学、2分其他,结果有四分之一(大概200人)同事不符合要求,最终必须离开。其中有不少是做过贡献的人,但是在新形势下必须让他们找其他出路,更可惜的是流失一些教学不错但是研究较弱的老师。现在看到的是整体教授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改革的初期难免矫枉过正。大概三四年前,在改革取得初步成果之后,我们把学术人员的评估比例回调了一下,成了5分研究、5分教学、2分其他来平衡对研究和教学的要求。另外,有些项目偏重教学,科研较次要,但是很有开展的价值。这样的项目我们就特别给予关照,让它们发展下去。创业创新是其中之一。

 

这些年来,我们努力提升研究水平,有了非常好的成果,研究生的水平也跟着教授逐年提高。在过去,有些研究生总是问老师要课题,其实,最好的学生应该是先去理解自己的领域,甚至跨领域去看看别的领域有没有些什么可以对本领域有关联、有启发的,自己想出个初步课题然后问问老师是否认同,听取老师的建议。然后有如杨振宁教授最近在南大公开演讲说过的兴趣、准备、成功三部曲,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才能做出最好的成果。


2
、您在NTU南大当校长时大力发展中国校友会,今天桃李满天下。中国国务院也给您颁发友谊奖。您对中国、新加坡两国无论在官方、半官方和民间的交流有何评价及期望?

 

徐冠林:我接任校长之后,认为发展中国关系和创业创新教育是NTU可以取得突破的两个方面。我先谈谈中国。一来中国重视中新关系,二来NTU的前身南洋大学与中国有些切不断的渊源……。

 

当时,市长班开办不久,我去视察和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发现很多学生因不适应本地炎热、潮湿的气侯而引发身体不适,当时的宿舍都没有空调,学生们热的几乎都光着膀子在房间里学习,而学校教室里的温度平常都低于20度,上课时需要穿件外套才行,这一出一进,一冷一热,很多同学来新加坡都有先感冒一场的经历……

 

NTU目前在中国的校友有约17000多人,校友事务处主任孙敏炎在这项工作中,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由于校友事务多在双休日举行,他几乎一半的周末和假期都在飞机上度过的,为了组织和支持各地校友会的会议、选举、活动,他任劳任怨的付出,而且还积极热情的为校友们的事业和学业提供帮助,他的努力也充分体现了学校对中国校友的关注和重视。我记得有一次在和北京校友的聚会中,听到一位学生说:“我在国内知名的大学读的本科,整整五年的大学生涯,我们只在大会上见过校方的领导,毕业多年,大学从没联系过我们……我在NTU只学习了一年,NTU就像家长一样,时刻记得我们,每月的学校动态信息分享、互动、生日的祝福,每一位老师来到北京,都会和我们联系……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得有多少人?学校肯把这么多的精力、财力关注在已经毕业的学生身上,让我们感动的同时,我们的心和情感也都有了归宿感—我觉得这才是母校”。这段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更加关注和关心我们的校友,更愿意尽最大的可能去帮助他们,因为人的情感是相互的,校友们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校友们对母校的支持!

 

 

32006年您是怎么想起在开设创业与创新专业的学位课程的?并且还专门开设了中文班?

 

徐冠林:事实上,开办创业创新课程起源于陈丁琦教授。他是南洋大学的校友,有丰富的新加坡,欧洲和美国的市场经验,也有在深圳的创业经验。他是我的前任詹道存校长聘请来南大创立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共同出资创办的创业创新研究生文凭项目。他在开创这个课程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难,我都尽全力帮助他和支持他。我个人认为,创业就像在迷宫中中找宝藏,你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可能随时就会有怪物蹦出来把你吃掉,所以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各种准备,储备武功,以免遇到突发情况,被攻击时无还手之力。陈教授的教育模式是我特别欣赏的,因为他把实况体验带进课堂,也就是以搏斗方式练武功,不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众不同。

 

创业创新思维对个人重要,对社会重要,对整个国家更重要。瑞士只有600万人口,在某些领域如化工、制药、金融都有很多世界级的大型跨国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和技术别说新加坡没有,中国那么大也没有。中国的大公司,很大程度上是靠政府的保护,目前还不能在全世界竞争。目前新加坡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对创业创新思维也产生约束,由于过去的成功,我们很难放下过去成功的包袱,来突破现在的局限。创业创新思维,说到底就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敢于突破,敢于失败。我常常说,要摸着石头过河,这石头指的是新石头,而不是过去的石头。新加坡现在的问题,就是太多人不太敢创新,太多人还是在摸着以前的人摸过的同样的石头过河,但是大家没注意到的是,这河的水质环境,甚至气象环境已经与过去不一样了。

 

目前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已有600多名,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在他们的行业里做出了成绩。

 

近几年来,我曾受邀访问过中国的一些地区和大学,他们也有不少设立创业园和创新课程。但是我觉得很多时候为了快速完成许多地区只是在学校建一栋楼,提供一些起步资金、免1-2年租金,让毕业生在里面自己创业(有点孵化器的意思)但没有创新思维和内涵的培养。我认为这不是真正的创业创新,更像是学生“被就业”。南洋理工大学的创业创新课程,录取的是来自各行各业而且已经有一定创业经历或职场阅历的学生,当然还会有些应届毕业生,他们往往是具备了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或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我们将这些各具所长的学生融在一起互相交流,在竞争中学习,不仅扩宽他们的视野和人脉资源,最重要的是能够感恩分享、学会欣赏他人所长,建立团队,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

 

比如说我们创业创新课程的毕业生Roderick Chia以前是做高科技的,来读书前把公司卖掉了,毕业后沉淀了一段日子,现在做VC(创业投资)。有空时候,他会回到学校辅导学弟学妹们的学业,同时将他的创业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另一位同学-杨玲(Linda)来自中国,最早是学音乐的,后来又读了工商企业管理,在国企工作了几年又跑来新加坡读创业创新课程,你们猜她现在在做什么?她去做珠宝设计了,哦,对了,还是智能珠宝,没听说过吧?所以我的一个感觉是,读我们这个创业创新课程的人都特别能折腾。

 

杨玲:我们在读TIP那会儿,尤其是上陈丁琦教授的课时,几乎没有同学睡过安稳的觉,一个挨一个的案例学习、分析、案例呈现,让我们抓狂,尤其是案例呈现,我想所有TIP的同学们都对之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我们在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中探索、一场又一场模拟创业情境中呈现(自编自导自演自丑)不断冲破着自己能力的底限。在教授们的“高压”和引导下,我们不仅领悟和破解了市场与专业矛盾,学习和分解从优秀到卓越的距离,把握如何在商场中与竞争对手相处,工作中如何与自己的团队相处,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突破自我、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怎么说呢?就是从前不敢想的,不敢做的,进了这个课堂就全颠覆了,完全抛开了“不敢想、不敢做”的顾虑,不仅敢想,还天马行空的想,不着边际的想……这些在这里都是受到鼓励的,教授常说:所有的办法都是来自于想法……经过这个课程的学习和“魔鬼式”训练,我相信,不论是我还是我们众多的创业与创新专业的同学来说,这门课程让我们在面对今天或今后的职业、事业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认知和承担,我们会用平衡感性和理性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绽放自己的人生。

(笔者按:杨玲同学的创业过程和内容很有意思,限于篇幅,这里不多介绍,将来另做一篇专访)

 

 

4、上完这个课程的学生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比如对他未来的职场生涯有什么影响;课程结束后创业的学生多吗?

 

夏智强:TIP给众多立志创业的学员带来四个主要收获。一、远大的梦想:不管他们选择毕业后立刻创业或将来创业都很有启发;二、创新的思维:让他们跳出常规俗套的思维,以创新的视角看问题,在生活中以及从顾客与市场的角度发现和捕捉商机,创造价值;三、创业的信心: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普通的人也可以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四、宝贵的资源平台:TIP本身是一个创业教育的平台,同时它把各种创业相关的资源引进课堂,并组织学员到海外进行创业考察和体验,拓展国际视野和人脉,毕业后各界学员互动联系,相互支持与合作,共同发展。

 

现在很多企业面临转型或者二次创业的抉择,企业呼唤具备创业与创新精神与素质的员工,TIP倡导的理念和学员培养的领导力、团队精神、创业与创新能力等都对其职业发展非常有用。

 

根据毕业生的反馈,迄今有40%的毕业生在创业、30%的毕业生在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就职,20%的毕业生在中小型企业工作,其它10%服务于政府、公共部门或研究机构。

 

三、后记

 

徐教授目前在给NTU做一些新领域、跨学科的复杂科学(Complexity Science)研究工作,其中一个就是建立整个新加坡的国家治理模拟器,希望通过大型电脑的演算,能以科学分析的电脑模拟来思考复杂群体如城市和社会多个方面如交通、环境等政策的变数所带来的变化和结果,看看能不能引发一些创新思维和点子,进而让政府有更大的空间制定政策,寻求咨询和建议。

 

去拜访徐冠林教授的时候,创业创新课程的两位毕业生Roderick和杨玲刚好也在。大家一起听徐教授谈古论今,气氛份外活跃。

 

Roderick和杨玲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说起话来就像老朋友一般熟络。Roderick说,“我们学过这个TIP课程的人,就算不是同届,只要见面一聊就发现彼此完全没有任何沟通问题,大家有共同的思路和感触。我们这个专业的同学如果聚在一起,你会发现我们的精神状态都有很多的共同点,就是校长的那句话,都挺能折腾的,有很多同学还提出过,如果有机会,把我们这个专业的同学组个团队,大家尽情折腾一把!(哈哈)”

 

 

四、徐教授背景资料

 

徐校长是新加坡总统奖学金及哥伦坡计划奖学金得主,先后获得加拿大亚伯达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电子电机工程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另外他也获颁斯坦福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及新加坡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文凭,并在哈佛商学院完成高级培训课程。他是新加坡国防部首批国防科研人员之一,1986年出任国防科学院院长,领导科学院发展成为新加坡规模最大的研发机构。1997年重组为非赢利性企业机构,更名国防科技研究院,任首任院长。1998年升任国防部副常任秘书(科技),两年后,倡导成立国防科技局,整合国防科技有关组织,全权处理国防部采购、研发、信息技术和基础建设等工作,任首任局长。2003年经过全球招聘任命为南洋理工大学校长。

 

徐教授是新加坡国防科技先驱,领导团队建立电子战,导向武器,电脑作战系统,通信保密等科研实力,把新加坡国防科研带上世界水平,与多个先进国家如瑞典,英国,美国,法国,以色列建立合作关系。在科技管理方面,徐教授致力于创建有活力,有创造力的组织架构与企业文化,作出多项改革。在国家科技发展方面自1990-2009年担任新加坡国家科技局董事及副主席,并积极参与国家科研基金工作。

 

任期内,徐校长致力于营建南大蓬勃旺盛的学术创新氛围,招揽全球顶尖人才,推动创业与创新教育,创建三所新学院,筹备医学院,推动本科通识教育,积极打造激励科研、创造力与创业精神的校园文化,以培养勇于开拓的创新型领导人才。2009年4月,徐校长推动的“全球科技大学联盟”成立,他出任首届联盟主席,于2010年再次当选为联盟主席,联盟七校为加州理工学院、乔治亚理工学院、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印度孟买理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

 

徐校长是新加坡工程师学会前会长、荣誉院士,也是新加坡工程院和东盟工程院的创院院士。他兼任沙特阿杜阿齐兹国王学、香港理工大学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加拿大亚伯达大学水研究专项国际顾问团委员,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研究奖学金遴选委员会委员,北京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海南大学常务理事,西南财经大学校长顾问暨客座教授,四川省科技厅高级顾问,海口市政府智囊团海外高级顾问,中新广州知识城合资公司监事,新加坡科技中学董事主席,南洋女中董事,陈嘉庚国际学会会长。

 

徐校长曾获颁多项国家级奖项,包括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颁发的中国外专局友谊奖,法国总统颁授的国家骑士荣誉勋章,新加坡总统颁授的国庆功绩奖章、公共行政功绩金、银奖章、公共服务勋章,新加坡国家科技贡献奖,新加坡电脑学会名人堂奖,新加坡工程师学会/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卓越成就奖,东盟杰出工程成就奖,亚太工程师学会2011年度杰出工程师奖,以及2012年广东省长朱小丹颁发的广东国际友谊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