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揭秘新加坡高大上华人俱乐部——怡和轩

如果有人要问新加坡有哪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华人俱乐部,那怡和轩俱乐部绝对要算其中的一个名头响亮的老字号。怡和轩俱乐部是新加坡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为新加坡华人社团核心机构,会员均为新加坡华人侨领和商界领袖人物,俱乐部各类华人富翁、政界、商界名人云集。陈嘉庚、林以顺、陈六使等知名南洋华人领袖都曾当过该俱乐部的主席。

不仅仅是富豪消闲的场所

成立于1895年的怡和轩俱乐部,是新加坡华人社团中的百年老字号。俱乐部初期会员不多,1939年增至100多人,目前有会员数百人。

作为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华人俱乐部之一,怡和轩自创办以来,不仅是富商消闲的地方,而且与时代共呼吸,扮演重要的社会角色。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怡和轩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之间的关系。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怡和轩俱乐部,但相信很多人一定听过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这个名字。同为百年老字号,成立于1906年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一直以来都是领导新加坡华社的主要力量。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一样,怡和轩俱乐部在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与地位。中华总商会是新加坡华社工商界人士的行业团体,集中了华社商业精英,作为中国政府和英国殖民地政府认可的商会机构和华人最高领导机关,自成立之日起,就在照顾华族福利、为中国赈灾、资助教育、支援抗战等各方面,全面发挥作用。

而怡和轩则主要是作为华社工商界人士消闲的俱乐部,承载社交功能。但是在新加坡独立前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怡和轩超越消闲的范畴,与总商会密切合作,相辅相成,成为新加坡华人参与中国社会运动的中枢之一

虽然怡和轩没有直接投入中国和新加坡的社会活动,但由于历届主席、理事及会员同时也是中华总商会的会长或董事,包括陈六使、高德根及孙炳炎等,两者的领导层很大程度是合二为一的,因此,由中华总商会发动的各种社会活动如救灾工作、争取公民权运动、争取华文教育平等地位、创办南洋大学、商定由连瀛洲赴美国聘请林语堂为南大校长等决定,都曾在怡和轩酝酿和讨论,形成了华社领袖在怡和轩讨论重要课题、再由中华总商会出面发动的决策运行模式。

图为怡和轩会员和时任中华民国总统的孙中山的合影。

与时代共呼吸,扮演重要的社会角色

 

作为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华人俱乐部之一,怡和轩自创办以来就不断在扮演重要的社会角色。俱乐部曾领导新加坡华人社会、甚至东南亚华人社会支持辛亥革命,支持抗日,并作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的总部。

该俱乐部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党无派、关心民族、关心国家”的精神,积极支援祖国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参与区域性重大活动。开展禁毒、提倡卫生、赞助公益活动。

1937年怡和轩组织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及新加坡华侨自由公债劝募委员会。

1945年10月,陈嘉庚从印尼避难回返新加坡,他继续担任怡和轩主席两年(1946-47)。

怡和轩曾接待过许多中国政要和外国领袖。最轰动的是1946年3月19日接待印度民族领袖尼赫鲁,那时候印度还未摆脱英国殖民地而独立。

1950年代,在推动华社争取公民权及创办南洋大学的重大事件上,怡和轩也曾扮演重要的角色。

1955年,在林德宪制下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推动成立的民主党,也得到怡和轩的支持,党址就设在怡和轩俱乐部内。

中国从祖国变成了外国,但俱乐部仍一直心系中华

 

陈六使接替陈嘉庚出任怡和轩俱乐部主席,在新华社会和怡和轩的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转折点。在新加坡华人的政治认同上,陈六使接任后的怡和轩俱乐部关注的焦点中国从转向了本土,陈嘉庚回到中国则标志华人社会以中国为本位认同的时代的结束。

抗日战争胜利后,俱乐部曾积极支持祖国的解放战争。新加坡独立后,俱乐部仍在不断积极开展促进中新两国友好交往和中国经济建设的各类活动。

2008年四川大地震,全球华人为之心颤。秉承传统,怡和轩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短短几天里,怡和轩汇集了会友近十七万新元的义款,这包括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会员捐献的十万元。5月21下午,主席林清如将收到的义款送交中国大使馆,并代表怡和轩,在使馆的吊唁处向罹难者致哀。

21世纪的怡和轩将更多向公众开放

在新加坡独立后,怡和轩仍旧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对社区及慈善福利事业作出贡献,继续成为新加坡华人社会企业家、商人和社会领袖的聚集地之一。会员中的许多人除了自己的经营领域,还在会馆、民众联络所、医院、学校、基金会、慈善团体等任职,他们早已突破地缘、血缘和业缘的华社传统联系纽带,为新加坡整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效力。“集贤达于一室,寓娱乐于公益”是怡和轩的传统精神。这种精神贯穿着它超过一个世纪的活动,并将继续发扬光大。

俱乐部历任主席/总理:

 

林推迁(1914-1922)

陈嘉庚(1923-1926、1928-1930、1935-1947)

林义顺(1927、1931-1932)

李俊承(1934-1935)

陈六使(1948-1963)

高德根(1963-1965)

孙炳炎(1965-2001)

黄鸿美(2001-2003)

林清如(2007-2013)

谢万森(2013- )

联系怡和轩俱乐部:

 

地址: 43 Bukit Pasoh Road Singapore 089856

电话: 6223 9797

传真: 6222 2745

电子邮件: admin@eehoehean.com

官方网站: www.eehoehean.org

相关活动

【9月27日】讲座:华人移民的宗族与东南亚华社――以闽南为例

明朝中后期开始,中国人开始大批移民到南洋。他们有的是父子、兄弟一起移民,甚至是同村同宗一起移民,这就必然会把中国传统的宗族制度带到东南亚。这些宗族制度到东南亚之后是如何运行的?有什么新的发展趋势?对新马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有何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刘云副教授将以陈庆炎总统与永春人陈金声家族的关系、吴作栋返乡祭祖,以及前总统黄金辉率子孙18人会福建漳州认祖等故事为铺垫,谈宗族观对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影响,也会提到漳州薛佛记家族与陈笃生家族对新加坡早期的贡献,鼓励新老移民在认祖归宗时不忘对本地的建设和贡献。

讲座:华人移民的宗族与东南亚华社――以闽南为例

日期:9月27日(星期六), 2pm签到,230pm开讲,4pm结束

地点:怡和轩(43 Bukit Pasoh Rd, Singapore 089856)

主办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校友会、新加坡漳州总会

协办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怡和轩俱乐部

主讲:刘云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历史学博士

主席:许振义,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校友会文教主任

讲座免费,欢迎各位参加。把姓名和手机号发到jing2001sg@gmail.com即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