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要全面推行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我们ready了吗?

今早翻开《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封面,全是一堆“环保、可持续发展、绿色、节能”等字眼。

(联合早报)
(海峡时报)

红蚂蚁过去两天在国会听了五个政府部门的部长和议员们,花了十多个小时介绍与辩论《新加坡2030年绿色发展蓝图》的各项内容,光听都听晕了。

他们掷出来的数据之多、项目之复杂、涵盖范围之广泛,只能说,新加坡政府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课题上,这回是玩真的,也极度认真。

红蚂蚁的邻居今早边做运动边摇头晃脑地说,新加坡很可能又在全球范围内不小心囊括了一个第一:

第一个由上至下、由小到大,由政府带头全方位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不但制定了大目标,还将这些大目标分解成许多可具体落实的小目标,不是纸上谈兵。

(联合早报)

如果看完上面图表里的文字,你觉得眼花缭乱消化不良,实属正常。是不是心中还有点小小自豪?

姑且不论看不看得懂,消化不消化得了,至少你不可否认,新加坡政府确实在可持续发展这方面想了很多,也付诸于行动。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这个课题很大,也错综复杂。大部分国人不会嗤之以鼻,但也不代表就会高度配合政府的方针。政府ready,人民未必ready。

红蚂蚁私下接触的人,不少都有这样的心理:

保护地球固然重要,但目前不是他们的生活重心,毕竟凭借一人之力,对全球环境的改善根本微不足道,只有我一个人做,别人都不做,有什么用?

一旦环保措施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不方便,当下还是会选择不那么环保的做法。

即使超市为塑料袋收费,人们还是愿意付费拿塑料袋,因为方便。(海峡时报)

网上甚至有一群人在长期争论,何谓环保?

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使用一次性餐具相比,表面看来,使用一次性餐具比较不环保。但如果将制造非一次性餐具的过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使用的材料和能源等加起来,再加上反复清洗这些餐具时会用到的洗涤液和产生的污水等等,何者更为环保,答案未必那么直接。

(联合晚报)

新加坡人普遍与土地的感情不深,很多人都叫不出路边的花花草草名字,或者盘中蔬菜的名字。居民对土地都没有感情,还谈什么环保?

教育部已经在开展的一些让学生学习大自然的生态规律、贴近土地的教育方式,方向是对的。

辅华小学在校园内增设人造湿地,让小五小六生观察植物生长周期,学习大自然的生态规律。(联合早报)
教育部的“4C”计划,让学校在校园内种植树木、设置更多生态栖息地,以及使用节能和可持续设施。(联合晚报)

芬兰人之所以能够让环保意识融入血液中,是因为他们与土地贴得很近。

在芬兰,大自然可以供所有人在尊重它的前提下享受。公众有进入大自然的权利,任何生活在芬兰或访问芬兰的人,都有权在乡间徜徉、采摘、用鱼竿和鱼线钓鱼。这个当地称之为“每个人的权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自扫门前雪”的心理。

再如,日本街头放置少量垃圾桶的做法,以及美国强制垃圾分类的做法,都立竿见影地减少了垃圾量、也让当地民众对垃圾量的产生和垃圾的分类有较高的敏感度。

新加坡要提倡环保,除了政府由上到下、由小到大所作出的各种努力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必须想方设法让环保意识渗透入民众的血液里。

一旦让国人觉得,可持续发展措施做起来原来这么方便,相信没有人会说NO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