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右翼极端主义入侵新加坡,是“狼来了”?

一位16岁印族少年策划攻击回教堂的行动事迹败露,去年11月在内部安全法令下被逮捕。

这项逮捕行动是针对“右翼极端主义”,在新加坡算是新鲜事。

其实,在我国建国过程中,跟极端主义的对抗曾经是新加坡生死存亡的大事。新加坡独立前和建国初期,最大的威胁便是来自马来亚半岛的马来民族极端种族主义。

任何“主义”若走向极端,对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都是迟早会爆发的炸弹。年轻一代国人没有经历过极端主义危害的动荡时代,因此,以为这几年在西方兴起的右翼极端主义距离新加坡太过遥远。

这一回信仰基督教的少年策划的个人恐袭行动明确说明,极端主义,不是任何宗教或是任何种族可以躲避的。

一名16岁的本地少年计划恐怖袭击两座回教堂,第一个目标是位于海军部巷的阿斯雅法回教堂(左),第二个目标是坐落在兀兰的尤索夫伊萨回教堂(右)。两座教堂都在他住家附近,相隔约五公里。(红蚂蚁制图)

内安局高调处理印族少年拘捕事件,显示了事件的严重性,这不是一个乳臭未干小子年少无知,一时行差踏错那么简单。

社会上的任何角落可能还存在更多被网上极端言论“激进化”而蠢蠢欲动的青少年,这是“杯弓蛇影”吗?

反恐、维安是政府的工作,事实上,当局任何成功的反恐行动,可能得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公众的合作。

新加坡能享受国土安全,显示我们的安全网是高度严密,但越严密的安全网,对任何形式的极端主义者和恐怖主义集团反而是一项“诱惑”。能够在新加坡的安全网中找到突破口,对那些心存不轨的人更有满足感。

OMO(One-Man 0peration)个人运作模式的恐怖袭击阴谋,还比有组织性的行动更难觉察。

有组织性的行动,不管多严密都可能留下可疑的线索。

当局这次的行动想必得到内应外合,谋定而动,才能有效地一出手便逮个正着。

自2015年以来,在内安法令下被逮捕的人当中有七人不满20岁,这是一个叫人担忧的趋势。

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他们对现实中的理性宣导产生怀疑,家人、学校、宗教组织和政府得不到他们的足够信任。

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海峡时报)

此次涉案的16岁少年的“自我激进化”心路历程,是个特别个案,值得当局和学者作深入研究。

家人、学校和宗教组织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责无旁贷,但家长和学校一般上只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在青少年的学业和成绩上,无法进入他们的内心深处。

引导青少年走向正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才是关键。

要对抗自我激进化现象,国人不论身份、收入阶层都是在同一条船上,种族与宗教的理解与包容性不是理所当然。

“维安”的基本工程便在于维护各种族、宗教和阶层之间的相安无事。而在“有事”时,更是互相扶持,促进包容的时刻。

新加坡社会向来享有种族宗教和谐,也极为珍惜这份和谐。图为新加坡宗教联谊会的宗教领袖们在2019年庆祝该联谊会成立70周年纪念。(海峡时报)

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认为右翼极端主义的入侵,是“席卷全球浪潮的一部分”。部长提醒,内安局、社区与青年部和各宗教组织提高警惕之余,还要“作好危机处理措施”。

极端回教主义的浪潮,国人并不陌生,这次涉及基督教的危机,性质上虽有不同,但暴力倾向和年轻化趋势则是相同的。因此,类似危机处理有先例可循,如逮捕后对涉案者的“重新教育”。

自我激进化者,在拘留中仍死不悔改的例子,在其他国家是相当普遍,新加坡也有这样的问题。

因此,对自我激进化者的重新教育是一项重大任务,协助他们在日后重返社会的进展,也是衡量当局反恐维安成功的一项标准。

防止青少年在网上被旁门左道迷惑而走入歧途,学校、家庭和任何宗教组织都应该采取更多实际行动,单单“提高警惕”之言略嫌空泛,讲多了反而给人一种“狼来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