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战开始至今,一个焦点课题是:选民该不该担心反对党全军覆没?
反对党提醒选民,说大家应该担心。
行动党也提醒选民,说其实一点都不用担心。
这个争议的背后有个历史。
2015年大选,建国总理的逝世帮了行动党,好多选民不好意思投反对票。结果,反对党几乎全军覆没,连工人党也差点失去阿裕尼集选区。
这次大选,新冠病毒害了经济,但可能帮了行动党,因为它撑船撑了几十年,撑过风风雨雨,而今风高浪急,船客胆战心惊,多半不敢更换舵手。
反对党担心历史重演,尽量顺着民众心理开展战略,试图说服选民相信行动党是输得起的,可以输掉二三十席,而不会影响大局,还可以做政府,还可以防疫抗毒。
行动党也明白群众心理,知道没有反对党的日子,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过的。尤其是现在,花姐退休了,少了她另类的言论,剩下的只是“风雨同舟,共创未来”的样板演讲了。
行动党不忍人民伤心难过,多年以前就在想办法了,让民众觉得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它修改了几次宪法,在国会里增设非选区议员和官委议员,无论大选结果如何,国会都会有12名反对党议员,加上官委议员,约四分之一的议员是非执政党代表。
这是执政党引以为荣的政治设计,据说是世界首创。多年来也落力向选民推荐,过去几天可是加足马力宣传一番,无非希望大家开开心心的投票:
你投行动党,我附送反对党。
执政党开心的事,反对党自然不爽。
它们忙着呼吁选民不要中计,说这是诱惑选民的糖果,是一种巩固政权的手段,有违民主政治的真谛。
前进党的陈清木医生就已经声明,他不会接受非选区议员一职,虽然他也不会阻止其他党员接受。
陈医生资格老,又是“前民选总统候选人”,从“后门”走进国会,是屈就了,有失尊严。
执政党的说法是,这不存在尊严的问题,非选区议员可随意参与任何辩论,还有相同的投票权利。
李显龙总理还说,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一些非选区议员的表现,比正选议员还好。
朝野政党意见不一,不让人惊讶,关键在于选民的观感如何。
没有鱼,虾也好?
没有学者真正研究过这个课题,可以确定的是,在过去,非选区议员制在民间引起的争议不大。这也许是大家讲求实际,在反对党还不成气候的时候,它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也不是坏事。
然而,年轻选民显然更看重民主过程,更讲求公平和公正,对于任何政治的操弄和规则的偏离,难免会抱着怀疑的态度。数年前政府修改宪法,改变民选总统的游戏规则,引来广泛的操弄制度的指责。
大力促销非选区议员制的举动,会不会倒过来加深新一代选民对不同声音的诉求?加速岛国政治的改变?这将是第四代和第五代领导人面对的一大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