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超前部署”抗疫方法 成功堵住病毒入侵台湾

4月20日,新加坡单日确诊人数首度破千。4月21日,李显龙总理宣布将“半封城”时段延长多一个月至6月1日。

自新加坡4月7日进入“半封城”以来,连续数日的冠状病毒疾病(冠病19)确诊案例动辄数百人,政府不断提高防疫门槛,包括出门便必须穿戴口罩的严格禁令。

目前的疫情危机,显然源自于3月开始的境外输入案例,扩散成本土感染和社区感染。

台湾社会也在3月期间面临境外移入感染的风险。然而4月20日台湾的确诊案例只有2人,且4月14、16、17都掛0。至4月20日为止,总确诊人数401人。持续压制疫情的同时,几乎也可以确定成功守下了自3月来的境外输入病例危机。

早在1月底、冠病疫情初起时,因地缘关系及和中国大陆密切的经贸往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当时公布的一项疫情预测显示,台湾会是疫情扩散风险排名第2的地区,仅次于泰国。

然而时至今日,台湾社会却一波波的守下了冠病的入侵,在全球各地陆续失守的同时,还有余力援助国际社会。

成事在天,关键在人

在新加坡人眼中,台湾人应该是颇为”不乖”的。

整体而言,高度民主化的台湾社会特质较贴近西方社会,拥有相对于其他华人社群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言论自由。

相对于信任政府单位的新加坡人,台湾人非常擅长质疑政府,也相当看重个人利益。然而,拥有相似特质的欧美各国相继疫情大爆炸,台湾社会却能安然度过危机,这又是为何?

差别在于,欧美各国人民一开始便轻视疫情危机,认为冠病只是”小感冒”,直到确诊病例瘫痪医疗体系后才恍然觉醒,却已为时已晚;相对的,台湾人民一开始便对疫情抱持着高度的警戒心。

自从“武汉有大规模新型病毒感染”的消息传出,台湾社会就弥漫着一股异样的气氛:紧张、却又不至于恐慌

在华人新年刚结束的2月初,在政府没有任何强制要求下,台北捷运上戴口罩的乘客比例便高达7成左右。

反观当时的新加坡,地铁上戴口罩的乘客比例大略只有1成。就算发布橙色警戒,直到4月政府宣布“半封城”前,新加坡地铁上戴口罩的民众始终都徘徊在2、3成左右。这主要与新加坡政府呼吁民众,如若没有生病出门就无须戴口罩不无关系。

台湾民众一开始便高度警戒,惯于戴口罩的良好习惯更成为防疫的一大助力。(路透社)

也因为全民对病毒高度警戒,当欧美人民忙着抵抗隔离政策、拒戴口罩、扯政府后腿时,台湾人民是相当配合政府的防疫作为,强大的民意基础也成为政府推动防疫政策的助力,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忍受防疫措施对生活造成的不便。

当然,每个社会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黑羊”,这些人就是防疫行动中的破口。

大家在前两周大概都见识了不少新加坡人抵抗政府的防疫措施:群聚、在外游荡、拒戴口罩等。

台湾人也有部分民众为图方便,违抗政府防疫政策。然而在大多数民众强力支持下,政府也硬起来重罚,例如违反居家隔离检疫者,最高可罚款100万台币(约4.5万新元),大众可一点都不同情这些惨遭重罚的案例。

撇除花钱肉痛的罚款,台湾的社会与论也是对这些违反检疫规定的刁民产生重压,来自网路上的肉搜、公审,以及来自社交圈、亲友的关说劝告,足以阻止许多为图方便而陷社会大众于危机之中的自私鬼。

政府的超前布署

相对于大多数国家的”挤牙膏”策略,即观察疫情发展才来决定下一步,尽量在不伤及经贸活动的前提下采取防疫措施,台湾当局能够成功防堵疫情扩散,关键在于“超前布署”四个字。即预测疫情的发展,并在一开始便采取相对严格的措施,以遏止病毒传播进入下个阶段。

最经典的例子,便是武汉宣布封城的同时,台湾政府便预期到全球会有一波口罩大扫货,隔天便颁布禁止口罩出口的限制令,并大开口罩产线因应内需。相对的,美国直到4月初才禁止口罩出口,还被疫情逼到不惜“劫走”他国的医疗资源。

有2003年SARS的抗疫经验,台湾在2004年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CECC),成为对抗传染病危机的关键组织。

1月20日,台湾当局因应冠病疫情开设指挥中心,并任命卫福部长陈时中为指挥官。将近3个月的“抗疫”过程,指挥中心反应迅速、防疫资讯公开透明,配合台湾社会成熟的健保体系、公卫医疗资源和资讯能力,从检查机场入境乘客、病例检测,到口罩配给都整合成了一连串防疫的防火墙。

卫服部长陈时中领导下的指挥中心,防疫成效广受好评。(Up Media)

齐心协力 造就防疫标竿

从一开始被评为传染风险全球第2,到今日仍有余力协助国际社会,台湾的防疫成就开始被国际关注。台湾作为防疫成功的社会,“人民”和“政府”形成了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良性循环。

正是因人民对疫情一开始便高度警戒,政府单位才能在人民的授权下发布一系列超前防疫布署;正是政府严谨的防疫作为和成效,才让台湾人民在防疫议题上对政府打出信任牌,进而配合政府施政方针;正因为人民配合政府的施政方针,政府才能有效的遏止疫情扩散。

在一连串的天时地利人和中,台湾社会在没有封城的前提下,漂亮守下了一波波的病毒入侵;相对的,当前新加坡面对的疫情危机,或许正是因为前期政府压制的太好,造成人民太过安心,以至于掉以轻心。

不妨学学台湾人

台湾防疫的成功例子,或许是新加坡社会最好的借镜。

防疫是整个社会的全体总力战,单单由政府领导防疫作为,一旦政策或执行面追不上,便随时有失守的可能。人民需要配合政府单位,甚至去推动政府运作,才能在防疫作为上产生加乘的效果。

然而,只要全球大流行的警报不解除,就没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

就算是台湾社会,在19日也面临了海军敦睦舰队的集体感染。外访帛琉的磐石舰,截至4月20日已有24名确诊病例,并预期在船上的封闭空间中,会有更多士官兵染疫。因部分人员在14日下舰休假,有疑虑引发另一波社区感染的危机。有台湾民众开始忧虑,台湾可能要面临另一波感染。

当前新加坡的局势,已和一个月前有天壤之别。4月初政府发布一个月的“半封城”策略,是一道“超前布署”,然而每天都还是看见不少抗拒防疫作为的例子,辱骂执法人员、拒戴口罩、非法聚集、甚至还有被罚300元也要坚持坐在咖啡店吃粿汁的活宝。

本地阿嫂无惧罚款,大喇喇的在咖啡店大快朵颐。(联合早报)

目前正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时候。

正因为面临着严峻的大规模本土传播的风险,新加坡人更应该警醒,不是害怕被罚款,而是得有身为新加坡公民的自觉,全民共同发自内心的来对抗疫情,并配合政府的防疫作为,来度过这关键一个月的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