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10月推出的POFMA打假法在两个月内就作出四个“下马威”,让习惯言论自由的美国媒体看得心痒痒牙痒痒的,忍不住也来咬一咬吐槽一下。
结果这一咬,因为戴上了“假牙”,咬出问题来,让新加坡政府忍不住回敬了一番。
别乱猜。我国政府并不是不爽美国媒体咬POFMA,而是不爽对方没有以正确阐述事实的方式来咬新闻,实话只说了一小部分,没将政府认为最关键的部分原原本本说出来。
在我国政府看来,美媒这种没将真相说清楚的信息传播方式,放在互联网时代,就是在“延续虚假的指控”(perpetuating false allegations)。
先来看看这个事件中有哪些“主角”,都说了哪些话。
主角一:美国华盛顿邮报(下称“华邮”)
华邮的科技政策专栏记者凯特(Cat Zakrzewski)在12月2日发表的一篇题为“科技202:面簿在新加坡政府要求下发出免责声明”(The Technology 202: Facebook issues disclaimer demanded by Singapore government)的评论中,指POFMA等同于审查制度。
凯特在文里也引述了不具名的批评者,称新加坡政府这么做会在网上造成“寒蝉效应”扼杀言论自由,同时为广义的政府审查开启了一扇门。
主角二:新加坡驻美国大使米尔普里(Ashok Kumar Mirpuri)
米尔普里在阅读了凯特的文章后,在12月7日给华邮言论主任杰米莱利(Jamie Riley Kolsky)写了封信,回应了上述“加粗”的那两点,并要求华邮刊登全文,但华邮拒绝这么做。
据《海峡时报》和《联合早报》报道,大使在信中提到了以下几个重点:
- 所谓的审查制度(censorship)指的是全面禁止(banning)或压制(suppressing)违法材料与信息,但新加坡政府并没有不允许任何言论的发表;
- 新加坡政府只是要求面簿在有问题的文章底下,附上政府打假网站Factually的更正文链接,原帖文依然可以保留在面簿上;
- 读者可以将原文与更正文结合来阅读,然后自己判断真假;
- 华邮和许多报纸一样,经常在报道中警告公众,指出某某科技公司在网上发表和传播虚假信息对民主带来很大的威胁。
米尔普里在信中对杰米莱利说:
“你将我这封澄清函刊登在华邮上并不会让华邮读者静若寒蝉,同样的,新加坡政府这么做也不会在网上形成‘寒蝉效应’扼杀言论自由。”
文末,米尔普里还指出,
“作为一个使用英语的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开放社会,新加坡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更容易受到假消息威胁。POFMA要求科技公司刊载澄清声明,将这些澄清与虚假的陈述一起传给目标受众群,以确保讨论是公平的。”
结果,华盛顿邮报最终刊登的,只有米尔普里文末的这段文字。
主角三:通讯及新闻部媒体政策司司长杜国樑
通讯及新闻部昨天(12月16日)公开了杜国樑写给华邮发行人雷恩(Fred Ryan)以及维权组织“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亚洲区副主任费尔·罗柏森(Phil Robertson)的两封信函。
《海峡时报》报道,杜国樑在信中“爆料”说,杰米莱利在收到大使的投函后,立即表示不会刊登,因为华邮只针对印刷版文章刊登回应函,凯特那篇是网络版本所以不享有这份“特权”。他建议米尔普里直接与凯特联系。
凯特拒绝全文刊载米尔普里的回应,只在评论中引用了一小段文字,说明新加坡面对假新闻的威胁,但只字不提新加坡政府虽然对一篇被指不实的面簿帖文采取行动,但人们仍然能够完整地阅读涉事帖文这一事实。
杜国樑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华邮竟然以这种方式回应。你们的文章指责我们实施审查,但你们却拒绝刊登全文,或通过更详尽的方式去报道,华邮这么做就是在延续虚假的指控。”
杜国樑还说,通讯及新闻部将这封信公诸于世,是出于“透明”考量,以及将我国政府提出的驳斥记录在案。
杜国樑的第二封信是写给“人权观察”组织的罗柏森。
罗柏森在凯特的文章里用相当严厉的措辞指新加坡政府通过巨额罚款,迫使面簿就范。他还说,在滥用言论自由权利这方面,新加坡做的非常彻底,并称面簿这么做“只是作出法定最基本动作,似乎在释放出一种信息:它并不支持新加坡的要求,但迫于无奈只能照做。”
在杜国樑写给罗柏森的信函中,他再次提到2018年3月“人权观察”原本接受国会特选委员会邀请,答应到新加坡出席网络假信息听证会,为它们在2017年12月发布的一篇《‘杀鸡儆猴’:新加坡压制言论与集会自由》报告进行解释。但在获知他们来新会被律政部拷问后,就使出“拖字诀”。
新加坡政府给了该机构八个不同的日期作为备选,还提议可以通过视频会议来进行听证会,但“对方却不断提出各种理由来拒绝出席”。虽然如此,我国政府仍然有意和罗柏森探讨POFMA以及我国人权记录。
杜国樑说:
“新加坡政府愿意在任何一个本地大学举行的论坛上与人权观察机构进行辩论,为确保公众能够看到这场辩论,我们将通过面簿直播。我们希望罗柏森先生此番不会再度拒绝我们的邀请。”
不知“人权观察”看到这项邀请,会不会再继续“静若寒蝉”呢?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毕竟没有三两三,怎敢上梁山?
红蚂蚁咬了咬凯特的面簿、推特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并没有看到她针对这个事件进行回复。看来这件事在她心里应该是属于“无关痛痒”级别的。
红蚂蚁倒是发现了《华盛顿邮报》另一名记者Adam Taylor撰写的另一篇关于POFMA的文章底下,出现了这样一段更正文字:
“这篇文章早前错误提到,前进党(Progress Singapore Party)是由李显扬创办的。我们已删除这个信息,特此作出更正。”
连如此基本的信息都能搞错,红蚂蚁也是醉了。
网民:虽不喜欢政府,但更不喜欢外国媒体来搅局
有网民在转载《海峡时报》这篇报道时指出,其实海峡言论版主任也拥有最终权力去修改或选择不全文刊登读者来函,这回新加坡是被他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过中文媒体的网民看了这则新闻后,大多数还是选择站在我国政府这边。这并非代表他们支持政府,而是相比之下,更不欢迎外国媒体(尤其是美国)来干预新加坡的内政。
《联合早报》也报道,在狮城展开四天访问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昨晚(16日)在慈善晚宴对话会上,被问及媒体百舸争流的年代,如何辨别真假信息时,也直接将矛头直指面簿等社交媒体平台,批评这些平台目前“形同提供电线和电话服务的公用事业”。
“虽然台面上不明显,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它们的演算法,实际上在进行一系列编辑判断,决定搜索结果的先后顺序。这意味它们肩负社会责任。”
不过奥巴马指出,政府作为信息可信度唯一仲裁者的做法也不可取。久而久之,制衡作用将式微。
“我们必须意识到,信息真伪不只是纯粹的媒体问题,也是治理和社会问题。我们得找出相应的机制,在开放讨论和对话与避免假信息迅速疯传、使社会反目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真真假假,你能判断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