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老马骂马国人懒惰,谁是始作俑者?

马来西亚回锅首相马哈迪又骂人了,这次骂马国人若再冥顽不灵,不努力工作宁愿等待施舍,那马来西亚就会被一些较贫穷的邻国如越南超越。
  
这并非老马第一次骂马国人懒惰,根据《透视大马》,马哈迪表示马国人开始依赖援助金,例如前朝政府的一马人民援助金(BR1M)。他说:“我们引进大量外劳来取代,马国人不想做的工作。政府从外劳收得的人头税税收,来援助财务条件差的马国人。”
  
马哈迪预测,邻国如越南很快就会超越马来西亚,因为越南人勤劳;越南是在东南亚国家中,于二战时期遭受最多次的战争蹂躏。
  
老马最后还结论说:“在马来西亚,人民不愿意工作,因为政府给钱。”
  
这让网民立即炸了锅,在社交媒体上热议,除了不可避免地引起种族问题,更让马国人怒吼问这是谁造就了等着拿钱这样的局面?还不就是老马本人罗。没错,老马不时恨铁不成钢地责怪国人懒惰,但另一边却不断地提供懒人援助,始作俑者是谁啊?

无可避免的种族划分

被骂懒惰的马国华人无不恳请老马说清楚,谁懒惰了?不是华人吧?
  
华人不都倡导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吗?怎么被指责的时候就来个种族切割?其实在提倡马来人至上的马国还真的很难做到一视同仁,为何?马来人的特权和非一般的地位,不正是马来西亚的国策吗?华人再怎么呼吁提倡超越种族,高喊马国人的马国,也都只是还在革命初段,前路漫漫啊。
  
再来,这其实是事实,并非故意挑起种族纠纷,华人没懒人?当然有,但人数不如马来人来得多,且马来人享有的特权从教育、经济到津贴比比皆是。
  
当然并非所有马来人如此,勤劳的马来人也不少,但按总马来人口来看,不至于沧海一粟,但也不太能显示出正能量就是了。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性

不同种族有不同的信仰和风俗作息,也就让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性,相对华人,马来人生性乐观,随缘和安于现状,也可说是及时行乐。
  
凡事有好有坏,这样的个性比较容易满足,但也很可能失去积极向上的动力。身边的一些马来朋友是正常的上班族,对生活满意,积极享受生活,不想被工作束缚,尽本分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对了,让他多劳多得,还不愿意呢。
  
随遇而安的个性,有多少花多少,只要能自给自足,快乐度过每一天其实还真不错,我们也应该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但当随遇而安的个性碰到马来西亚对马来人的“拐杖文化”,通过种种方式去扶持马来人,用不同明目给他们津贴,后果就来了。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街景。(互联网)

其实易地而处,现在换成是华人拥有特权,不用工作也能得到津贴帮助,潜藏的惰性就变成了惯性,不想辛苦工作的大有人在,但加上马来人随遇而安的民族性就产生更大的化学作用,也就成了马国现在的困境。你给我多少,我就花多少,叫我工作,何必自找苦吃呢?
  
一些马来人在教育水准提高后摆脱贫困,努力提升生活水平,不再是接受援助的一群。可是这些努力工作的人却得背负等候援助的人,变相成为你辛勤工作的“惩罚”,若你具备接受援助的资格,试问你辛勤工作来干嘛?

给了拐杖 老马嫌人不愿走?

马哈迪不懂马来人的民族性?不懂马来人的问题吗?他懂,他在1970年的著作《马来人的困境》早就点出了马来人的问题,这书也让他被标榜了浓厚的种族主义者,加上他首次当首相时所推行的种种维护马来人的政策,都显露他维护马来民族至上的想法。

马哈迪1970年的著作《马来人的困境》。(互联网)

经年累月的特权和津贴,就算是健步如飞的人也在长期被过度呵护下而两脚退化成不良于行,得依赖拐杖才能行走,拄着拐杖行走很不方便吧?久而久之就不走罗,等你送轮椅来。
  
老马嘴里责骂马来人应该丢掉拐杖,靠自己的力量行走,双手却继续奉上不同款式的拐杖给他们,还真的是另类教育方式。成效如何?从老马首次当首相到如今回锅,应该不可能看不出来吧?
  
那要如何解决呢?马哈迪早前宣布,希盟推出“马来西亚生活援助金”(Bantuan Sara Hidup Malaysia)津贴计划,以取代由前国阵政府实施的一马援助金。
  
财政部长林冠英在提呈2019年财政预算案时也宣布,全国410万户家庭将继续获得政府的金钱援助,总额达50亿令吉。他说:“我们将继续透过发放‘生活援助金’援助4成低收群体(B40)。不过,这项计划将更为专注在真正需要的目标群体,并根据家庭概况作出调整。”
  
月收入低于2000令吉的家庭将获得1000令吉;月收入达3000令吉的家庭则获得750令吉;而月收入达4000令吉可获500令吉。
  
当然,政府不可能立刻马上停止所有援助,只希望新政府真能意识到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真的有在想方设法去解决,而不只是嘴巴说说。不过问题是现今马来人唯恐崇高地位被剥削,任何事件都能扯上种族问题,新政府为了拉拢马来人的支持而小心翼翼,拐杖问题短期内都不太可能去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