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减少塑料垃圾,从超市和罚钱做起

爱好上山下海的红蚂蚁,最近去了趟潜水,结果是“花钱买罪受”。

本应生机勃勃的海底世界,多了很多不速之客:纸尿片、包装袋、塑料瓶、塑料吸管,以及数不清的塑料袋。期待中近距离观察海洋生物,现实是泡在水里,与塑料垃圾来了次“嘴对嘴”的亲密接触。

不信请看视频,把画面中的英国潜水员想象成红蚂蚁。不同时间,同样地点,同样感受。

红蚂蚁的遭遇仅是现实的小小缩影。目前漂浮在太平洋海面上无法清理的垃圾面积,约是新加坡国土面积的2682倍,其中大部分为花上百年还不一定能完全降解的塑料垃圾。

漂浮在海洋上的塑料袋。(英国广播公司)

今年联合国的“世界环境日”就以“塑战速决”为主题,提醒人们地球已快被塑料垃圾窒息,必须加速解决问题,抢救地球以自救。

这些话告诉潜水员,或许能促使他们身体力行少用塑料制品。以往能看到的鲸鱼和海龟因误食塑料大量死亡,原本色彩斑斓的健康珊瑚礁被塑料袋缠身。潜水群体能切实感受到因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带来的切肤之痛。

但塑料污染的受害者不仅是潜水员,而是全人类。塑料垃圾污染海洋生态发展,海洋生物误食塑料后,体内仍残留微型塑料颗粒,渔民捕获这些生物卖给本地鱼市,最终吃下有害健康的海产品的人是谁?每一位消费者。

而当你将这番话告诉到超市买菜的安哥安娣,他们当中的大部分是无感的。红蚂蚁曾苦口婆心向自家八旬阿嫲解释塑料污染的危害,以及环保的重要性,劝她下次购物少用塑料袋,结果她一句话就把孙女K.O掉:“不用塑料袋,你叫我用什么去装垃圾。”

对于出身贫寒的阿嫲来说,“环保”是有钱人才做的事。因此红蚂蚁的努力,是对牛弹琴。

今年6月,一头座头鲸(pilot whale)被发现在泰国湾南部河道内奄奄一息,最终不幸身亡,解剖后发现其体内竟有重达八公斤的塑料垃圾,其中塑料袋就多达80个。(互联网)

无独有偶,一项针对本地塑料制品使用习惯的最新调查显示,国人每年使用多达17亿6000万件塑料制品,近一半(8.2亿个)是取自各大超级市场的塑料袋。

人们每天从超市索用200万个塑料袋,35%的人每次使用三至五个,14%更是每次使用至少六个,仅有15%的消费者自备袋子。至于这些塑料袋的下场嘛,六成会被用来装垃圾。

说白了,能多拿的话绝不少拿。在近乎变态的塑料袋使用习惯面前,愿意为环保牺牲部分便利性的人,少之又少。

从消费者入手似乎有些为难,那从商家开始吧。卫生部兼环境及水源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昨天(6日)在国会回答黄国光(义顺集选区)的口头询问时,透露政府至今已拨出136万元支持企业推动环保,减少了1万1000公吨的垃圾。

为了鼓励环保,职总平价超市(NTUC FairPrice)从2007年开始推出“绿色奖励计划”,消费满10元的顾客如果自备购物袋,就能享受一角的优惠。但近三年塑料袋节省数量已无法再取得突破,因此从本月起停止奖励,改为调整内部程序,例如教导收银员多充分利用塑料袋的空间,进而减少塑料袋使用量。

各大超市受访时也一致提倡通过宣导教育让大众了解少用塑料袋的好处。

但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教育大家要环保节约,要做垃圾分类和减少产生垃圾那么多年了,成效为何?一个简单例子,在不断涨水费之前,有多少人真的下心思节约用水了?

精打细算的国民非常实际,对环保意识不一定敏感,但说到钱,一定用心关注。再多宣传都不够罚钱来得直接有效。新加坡的“fine city(罚款之都)”绰号,并非浪得虚名啊。

环视本区域,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台湾和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甚至一水之隔的柔佛,都已经实行塑料袋有偿化或完全禁用塑料袋,既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也抑制垃圾的产生。真想直接有效改变人们对塑料制品的使用习惯,本地不妨向这些国家和地区借鉴经验。

马来西亚马六甲的超市曾在2010年就推行每周一次的“无塑料袋日”。(星洲日报)

现阶段光想指望公众是指望不上的了,不妨从商家着手,逐步做起,萝卜大棒双管齐下帮助公众改变意识。要用塑料袋包垃圾,但不是无节制地拼命索取塑料袋,并且用完即弃。

全国各大连锁超市企业联合起来,一个星期选一到两天,例如家庭采买最集中(同时也是塑料袋用量最多)的周末,定为“无塑料袋”日,先是有偿(一角太少了,起码一元吧)鼓励消费者当天购物自备环保袋,逐渐发展为凡是使用超过一定数量的塑料袋需要付费,甚至只卖能反复使用的环保袋,以弥补之前有偿鼓励时所投入的成本,并且持之以恒执行。

改变习惯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但是是可以做到的。但若不作出改变,红蚂蚁日后面对的就不仅是在垃圾池里潜水,或是大家吃下有毒海产品那么简单了。

想想就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