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人口计时炸弹”明年倒计时 新加坡快变成老人国?

如果有人告诉你:到了明年,新加坡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与15岁及以下的年幼人口一样多,会形成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人口计时炸弹”,你听得懂吗?

红蚂蚁脑筋绕了几个弯后,还是转不过来。

原来这则新闻是想说,联合国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当老年人口和年幼人口的比例持平后,就会跨越一个“不祥”的临界点,导致我国急速老龄化。

短短30年后 新加坡将成为“老人国”

联合国新出炉的《2017年世界人口老龄化报告》显示,新加坡今年的总人口有571万人,当中有85万5000人年龄在15岁及以下。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口则有88万6000人。到了明年,这两组数据将差不多持平。

到了2030年(12年后),本地老年人口(180万人)将比年幼人口(80万6000人)多出一倍以上。

再快速前进20年至2050年,本地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308万人,年幼人口则下降至72万2000人,两者差距为三倍以上。

换句话说,在短短30年后,联合国预测,在新加坡的658万总人口当中,将有47%的人口是65岁或更年长的老年人。当一个国家有将近一半人口都是65岁或更年长的老年人时,即意味着新加坡将在2050年成为名副其实的“老人国”。到时,居民的平均年龄将是52.8岁,只比日本稍微好一点,路上放眼望去尽是“熟男熟女”。

依然活跃的老年人。(联合晚报)

退休人口增加、劳动人口减少,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GDP(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劳动队伍等板块。这将是我国独立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人口计时炸弹”指的就是“引爆”税收、移民条例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改变。

日后依靠成年工作人士的老人与小孩 比例将达1:1

还有另外一组数据也是逐年增长的。

在2015年,我国人口当中每100名年龄介于20岁至64岁的成年工作人士需要养50名老人与小孩。到了2030年,每100名成年工作人士需要养的老人与小孩数量将增至95人,比例为1比1。这对我国的成年劳动人口而言,将是非常严峻的经济和社会考验。

“人口计时炸弹”究竟会引爆什么?

彭博社昨天在新闻报道中,除了大量引述联合国的报告数据之外,也引用了本地大华银行经济师陈达德关于“人口计时炸弹”的观察。

陈达德指出,我国是亚细安国家当中人口年龄最大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人口缩减的情况,将使政策的制定变得更为复杂。要增加劳动力的一个方法就是放宽移民限制,我国没有办法完全不接受移民,但放宽政策必须逐步进行,以免进一步恶化我国的“外籍人士融合问题”。另一个方法就是增加税收。

他预计,我国消费税将在明后两年各上调一个百分点。明年政府会先将消费税从目前的7%增至8%,到了2019年再上调一个百分点至9%。就像李显龙总理较早前所指出,增税是迟早的问题。

陈达德还引用了一个餐馆厨房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人口老龄化如何威胁经济成长以及经济产出的质量。

他说:“一个餐馆厨房里,如果有越来越少新的厨师(因为低生育率和低移民率的关系)进厨房帮忙熬煮一大锅汤汁,再加上现有的经验丰富的大厨,老的老、退休的退休,劳动力又没有得到改进,那这锅汤汁(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下个阶段的熬煮过程,肯定产量会减少,或者出现更糟的情况,连汤汁的质量都会深受影响。”

难道是为政府增税铺路的赶脚?

这篇报道在本地英文媒体《海峡时报》和《今日报》的面簿上刊登后,有许多火眼金睛的网民立即指出,这篇报道无疑就是在为政府增税和引进更多外来人口铺路。

“哈哈,所有的一切都指向税收的改变。”

“这根本就是国家控制的媒体在为增加消费税做好铺路工作。”

“为什么现在连银行资助的经济师都来发表政治言论?”

“咦,我以为7月鬼节已经结束了,为何还有歌台戏班在演戏?”

网民质疑人口白皮书的作用

也有不少网民在留言中质疑政府的远见,以及人口白皮书的作用。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陈庆文上个月在《联合早报》言论版发表的一篇名为“前路茫茫的新加坡人口”的评论中就曾指出:“在备受争议的2013年人口白皮书的辩论中,移民被指加剧了教育、房屋、工作方面的竞争,并大幅度推高了房地产价格,造成公共场所的过度拥挤,贬低了新加坡公民权的价值和稀释了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感等等。在其他引进不少移民的国家,也出现了同样的情绪反应。

无论如何,许多国家的经验显示,从个人的层面上而言,不是每个国民都能从中获益,要其人民接受国家的政策,如接受移民,是一种挑战。外国劳工和新移民被指是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工资停滞、高产业价格、公共基础设施因大量移民的涌入而不胜负荷的罪魁祸首,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还说,移民依然会在新加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占据显著的位置。尽管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励结婚与生育措施,新加坡的总生育率也难以达到接近人口替代的水平。网民的反应似乎也呼应了他的论点。

“为什么25年前当我们已经知道人口问题会出现时,当年我们却一再引进中年人来扩充我们的人口呢?”

“用‘增加新厨师/煮汤’的比喻乍听之下好像不错,但是当你知道多数的进口食材都是质量劣等的,这种比喻就失去吸引力了。许多外来人口连最基本的英语都无法掌握好,请严格审查后才发出工作准证。’”

“看来人口白皮书是失败的。”

当年生育政策埋下了伏笔

也有网民指出,政府当年既然实施了“两个就够了”的生育政策,就应该预料到今天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不少网民也指出,人口老龄化不见得就一定是“不祥”的事,许多老年人已越变越独立,不但行动自如,经济上也相对独立。这些银发一族其实是一个庞大的银发市场,而不是经济上的负担。

“别把老年人视为负担。他们很多人都能够经济独立养活自己,根本无需依靠其他人。”

“老年人根本不是什么人口问题。从这个口头禅就可看出人们是多么容易被洗脑。”

不要一味将老人诠释为弱势群体

红蚂蚁相当认同《联合早报》一名副刊记者所作出的一番观察:“有没有注意到,本地老人都普遍被诠释为弱势的群体。不管是广告、学生短片,专业导演拍的电影,地铁巴士上的告示板上,我们的老人似乎总需要被人搀扶、照顾、让位……电视上的老人一开口就是”我老了,不中用了”。

这一面倒地宣扬”敬老尊贤”的道德观却取得反效果。长年累月的催眠,巩固着退休、年老就等于失去(经济)价值的观念,渐渐让人把老年视为”毫无意义”的最终人生阶段。”

健康长寿的秘诀:独立自主保持正面心态

其实,过去一年由陈笃生医院和杜克—国大医学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分别进行的两项调查报告,所得出的结论都颠覆了华族所熟悉的传统敬老观念和想法。

人老了能够在家享清福、含饴弄孙,那自然是件好事。但是上述调查结果却显示,老年人如果要真正健康长寿,可以考虑搬出来自己住,而不是跟孩子住。人老了如果能够独立自主、保持心情愉悦、心态正面,就不会那么容易患病,即使病了也能比较快速康复,自然也就更健康长寿。

高龄91岁的吴瑞银是名乐天开朗的老太太。她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从不将不愉快埋在心中。吴老太太还很独立自主,坚持独自一人生活,每天都风雨不改地到孩子的面摊帮忙洗刷碗碟,活动筋骨。(联合早报)

本地的百岁老人在2000年只有232人,到了2015年,这个人群已增至1200人,增幅达五倍。相信百岁老人的人数随着新加坡人口老龄化还会逐年增长。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既然人口老龄化已成“既定事实”,那无论我们现在是30岁、40岁、50岁还是60岁,都应该开始部署退休后的生活,从“心”出发。而不是老想着日后要如何依赖子孙或者政府来养老。

红蚂蚁相信靠人不如靠自己。把自身照顾好才是关键。“老人国”没什么好可怕,现在好多医院的宣传手册上不是都说,日后60岁就是现在的40岁,还年轻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