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若征收糖税 低收入家庭将首当其冲

为解决新加坡日益严重的糖尿病及肥胖问题,李显龙总理曾在今年8月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放话,表明政府正在寻找各种“降糖”解决方案。其中一个做法就是规定本地饮料生产商将饮料中每100毫升的含糖量减至12公克(12%)以下;另一种做法则是考虑征收糖税。

(联合早报)

什么?又要pay and pay增加税收?相信这是很多人第一时间的内心独白。

学者与网民:征收糖税并非解决方法

别紧张,总理只是说在考虑当中,仍需研究。本地学者也纷纷在报章上发表评论指出,征收糖税的做法后果可大可小,牵一发动全身,呼吁我国政府好好探讨与观察,认真评估其潜在风险,以及所能够带来的利益。

从网民8月至今在面簿上的讨论也不难看出,多数网民并不赞成这一做法。

不少网民认为,这肯定是政府“国库告急”,又想让我们缴税了:“要征收糖税就直接做吧,没必要再拐弯抹角,刊登各种文章让税收做法看起来合理化!”

 “每一样小东西都要征收税、税、税,人民还没患上癌症就已经被糖税‘填死’了。 要解决问题有那么多比征税更好的方法。如果政府只能看到用税收方法来解决问题,那我们干脆让税收来取代政府算了。”

暂且先不去谈论这种措施是否行得通,就目前来看,市场上确实有许多饮料含有葡萄糖、碳酸、磷酸等物质。过多饮用这些饮料,不仅会影响食欲、使儿童容易发生龋齿,还会摄入过量的热量,导致肥胖或营养不良等问题出现,不利于儿童的成长与发育。

也就是说,糖尿病及肥胖的风险是真真实实存在的。这些问题终究得解决,到底该怎么做呢?

若征收糖税会怎样?

目前,世界一些国家包括多个欧洲国家、墨西哥和文莱,都尝试征收糖税。英国和智利也尝试在高糖分饮料的包装上贴上警告标签。然而到目前为止,还不确定这些措施是否能奏效。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有一些可观的数据供参考。

  • 证据显示,通过征收糖税将含糖饮料的零售价提高20%,这类产品的消费量就会相应减少20%,可以较好地预防肥胖与糖尿病。
  • 如果坚持10年在美国为每安士的含糖饮料征收1分美金的税收,美国就能在保健成本上节省超过170亿美元(约230亿新元)。
  • 在美国为每安士的含糖饮料征收1分美金的税收,可以让美国在2016年增加130亿美元(约176亿新元)的全年总税收。根据2014年的数据,如果在中国为没公升含糖饮料征收1元人民币(约2角新币)的糖税,预计能为中国制造约736亿人民币(约151亿新元)的总税收。

从这些数据看来,好像很奏效很美好。不过,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主任兼新加坡经济学会主席柯仲佑(Euston Quah)教授本月11日在《海峡时报》上所发表的观点评论中却指出,如果将含糖食品的零售价调高20%,低收入家庭将会首当其中。

柯仲佑教授引述了2013年新加坡住户开支调查(Household Expenditure Survey)的资料解释说,本地的低收入家庭每个月将9.9%的开销花在了饮食,相比之下,高收入家庭在饮食方面的花费仅占他们每个月开销的4.2%。一旦实施糖税,低收入家庭将面对更大的经济负担,这也许会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

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为此,柯教授提议,为了让低收入家庭能够买到价格合理的健康食物,政府可以在考虑在征收糖税的同时,也为低收入家庭提供购买低糖份食品的回扣券或是免费餐券。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像酒精饮料一样,用计量法(Volume-based)来征收糖税。

不过,柯教授认为,该方案也十分具争论性,因为糖还分很多种,包括果糖、蔗糖、浓缩果汁等等,这是否会促成其他白糖替代品的衍生,仍是一个未知数。
 
最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者必须先了解本地民众的饮食习惯,才能有效地制定糖税。

其他衍生问题
 
新加坡管理学院全球教育高级讲师陈启文博士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则指出,征收糖税的一大考量就在于如何锁定征税对象。
 
他说:“若把税收施加在大量使用糖分的食品制造商上,这些成本涨幅将可能转移到消费者;若前者吸收成本,他们的盈利又会下降,怎么做都会造成其中一方的不满。其次,由于消费者可能把糖视为必需品,因此糖价与需求未必形成正比,因为糖价再高,消费者还是可能会买。若情形如此,消费者就会成为整个食品产业链中最弱的一环。”
 
2011年10月,丹麦曾经宣布对肉、奶及烹饪油脂类产品征收脂肪税,用以解决该国肥胖人口比重达13%的问题。
 
但是,征收脂肪税的政策推出没多久,就有官员出面指出,该类税收增加了公司的管理成本,对丹麦当地产品的销售与就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不仅如此,消费者从邻近成员国如德国购买的产品却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脂肪税是否能有效改善公众健康的效果,仍有待考证。有鉴于此,丹麦当局在实施了脂肪税还不到两年,就宣布在2013年1月取消征收脂肪税。原定于2013年推出的食糖税也同时告吹。
 
无独有偶的是,新加坡民众也经常会前往邻国马来西亚消费,包括给车打油、购买香烟和日常用品等等。如果新加坡选择推出征收糖税的政策,那可以想象,下回新加坡人到马来西亚消费,同样品牌却更为廉价的含糖食品,很可能会成为大家争相采购的必需品。

本地的食品有90%都进口自其他国家,虽说直接在进口食品上增加糖税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的做法,但这么一来,进口商的压力就更大了。商家在进口食品时也需要申报含糖量,这无形中又增加他们的工作难度。

不仅如此,一旦糖税措施推出,市场上是否会出现更便宜、更安全的替代品诞生来打“擦边球”?消费者和厂家又会做何反应?这些问题,全都是未知数。

低收入家庭首当其冲

只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增加糖税,首当其冲的将会是低收入家庭。糖税一旦增加,肯定会衍生出许多其他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以笔者之浅见,政府是否要采用增加糖税这一做法,仍有待观察。因为它所牵连出来的问题会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别让糖税变成一种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