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总理周二(19日)至周四(2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会面。这三位领导人也是中共最高领导层排名最靠前的三位。
新中关系经历南中海主权纠纷争议,新加坡装甲车在香港口扣押,以及李显龙未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引发议论等连串事件之后,李总理此次访华一次过与中共三巨头会面,肯定有其积极正面意义,显示新中都希望双边关系能尽快回归正轨,甚至更上一个台阶。
只不过,消息来得有些突然。
中国外交部率先在9月15日下午的例行记者会上对外宣布。我国总理公署在当天晚上发文告说,李总理此行将到访北京和厦门市。在访问厦门期间,李总理将与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会面。
陪同李总理访华的代表团也相当大阵仗。他们包括总理夫人何晶、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外交部长维文医生、财政部长王瑞杰、总理公署部长陈振声、内政部兼卫生部政务次长安宁·阿敏,以及总理公署、外交部、国防部、贸工部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官员。
李总理几乎每年都到访中国
《联合早报》报道称,过去五年来,李总理几乎每年都会到访中国,他最近一次访华是在去年9月,当时是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对重庆和浙江省会杭州进行四天工作访问,并以嘉宾国领导人身份出席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
此前,李总理在2014年9月到广东、广西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正式访问,并于同年11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APEC)。2013年8月,他同样应李克强之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到访北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辽宁省。
2012年9月,李总理应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对北京、成都和天津进行正式访问。
特殊时间点:李总理访美之前 、中共十九大召开之前
尽管如此,李总理今年的访问中国仍格外引人瞩目,因为有两个明显的特殊时间点——李总理访美之前 、中共十九大即将召开之前。
新加坡向来重视与中美大国建立良好关系,李总理早在8月29日就在面簿上宣布:“我期待10月与特朗普总统在美国会面。”由于中共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十九大,外界揣测新加坡高层有可能在中共十九大换届之后才访问中国,以便同中共新一届领导班子建立联系。
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九大)将在10月18日举行,它是今年中国政治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它关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人选问题以及“习近平思想”能否在会议期间确立。按理说,距离开会仅剩一个月的时间,中共领导人此刻都在忙着准备,百忙中还能拨冗会见宾客,可见很重视李显龙一行到访,希望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
四个揣测和两个看点
对于新中领导人在“特殊”时间点会面,外界的各种揣测大致有四点:一、中方希望听听新方如何看特朗普政府。二、中方希望通过外宾到访,在中共十九大来临之前向内部的领导干部传递某种信息。三、 新加坡将是明年的亚细安轮值主席国,中方想先与主席国沟通一下,以促进亚细安和中国的合作。四、 朝鲜核问题日益棘手,中方希望多听各方不同渠道的意见。
当然,上述种种均为揣测。至于具体什么原因,中方选在特殊时间点与新方领导人会面,还得留意两个方面。一、两国领导人,特别是中方领导人在会谈中说了什么?二、除会见习近平、李克强和张德江外,新方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非公开行程不供媒体报道?
新隆高铁: 李总理认为中国能做出“很高素质的方案”
在启程访问中国之前,李显龙总理通过新华网今天刊登的专访,对中方释出了善意。总理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可让中国融入整个区域和国际经济体系,也可积极促进其他国家的繁荣发展。他也承诺,新加坡作为亚细安轮值主席国,会尽力促进亚细安和中国的关系。
在回答关于新隆高铁的进程时,总理说,中国高铁科技很先进,运作经验也很多,中国肯定能针对新隆高铁项目“做出一个很高素质的方案”。总理说:“我们希望得到中国公司提出的方案。我们会给予客观的,严肃的考虑。”
李总理还透露,他在中国至少坐过高铁两次,一次是从长沙到武汉,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另一次是从广州到深圳,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距离都不远。总理的体验是:“非常方便,很平稳,很舒服。”
李总理也积极评价中国在移动支付方面发展得很快,“全世界可能是最先进最普遍的”。他说,在国庆群众大会中提及中国的例子,是希望激励新加坡人向中国学习、借鉴中国的经验,当中国旅客来到新加坡时,也能够给他们提供方便,让他们“觉得这是好像家一样”。
中共十九大下个月召开,新华网请总理对中国未来五年或十年的整体发展做一个评价。
李总理:一个繁荣自信的中国是全世界的大好事
李总理回复说,30多年来他见证了中国巨大的改变,基础设施方面有很大的变化,中国的电讯公司和科技公司在国际平台上数一数二。总理说:“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中国人的思想改变了,生活方式不同了,还有中国人对未来的期望、解决问题的决心、寻求新突破的勇气,这个很难得。”
李总理最后说道:“一个成功的中国,一个繁荣自信的中国,一个和邻国和其他国家有和平互利关系的中国,不仅是中国的福祉,也是全世界的一件大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