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新传媒8频道推出《星期二特写:钟声响起时》节目,介绍八所传统华校的转型和变迁历程。这八所学校是:南洋女中、华侨中学、立化中学、南侨中学、圣尼各拉女校、公教中学、中华中学及德明政府中学。第一批九所特选中学当中,中正中学、海星中学和圣公会中学这三所学校没有入列。在2000年成为第十所特选中学的南华中学也未获介绍。“红蚂蚁”找来中正、海星、圣公会及南华的校友执笔,补上这个缺。撰稿人从校友的角度,谈谈母校的特色和历史,并与读者分享回忆中,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
圣公会中学虽然是所六十多年历史的特选中学,但就成绩而言它却不是人人竞相争取进入的顶尖名校。
但对校友而言,这不重要,母校的培育之恩及成长岁月的点滴始终让我们难以忘怀。
四年的学生生涯回忆满满,搞活动、搞演出、搞出国巡演、搞音乐协会、搞学生会,不一而足,还把成绩单中的A1搞成了A2。
多姿多彩的回忆
现在回想起来一点悔意也没有,我们收获的办事能力、自动自发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真挚的友情、多姿多彩的回忆可不是一张所谓漂亮的成绩单可取代的。
犹记得我回母校执教,巫顺昌校长的那番话:只要我们学生的成绩能进淡马锡初级学院即可,我们无需把精力花在经营学校排名;反之,通过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更丰富多彩是我们的使命。
因此,身为老师的我们放手让学生搞自己构思的创意活动,设计自己的特刊,只在旁提点。最终的成品跟现在很多学校喜欢外包专业公司的成品比较虽然不尽完美、不够成熟,但却是百分百学生的创作,见证了学生一步一脚印的尝试、失败与成功。
有故事的校园
圣中的课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甚至有小六优秀生宁愿选择我们而放弃进入东区名校,就为了体验学长们口中所谓的精彩的中学生涯。
圣中就屹立在樟宜路上段一小山坡上,当年学生每天早晨拾级而上,会看到不同阶段建筑的校舍楼坐落在校园不同角落。
这些建筑群没有统一的风格,也不见雄伟壮观,但每栋楼都有一个名字,如李光前楼、毛子坚楼、李国专体育馆、邵氏礼堂、唐绍仪钟楼、许瑞庭楼等等。这些名字背后蕴含了先贤慷慨解囊、师长校友众志成城搞义卖会建校的动人故事。
就连学校体育馆下连接操场的土墙,都有人会告诉你是某某年校方动员全校每人一箩筐一箩筐的从附近的勿洛空地,把草皮和沙石运来砌成的。
感情的纽带
穿梭在这个处处有故事的校园里,我们后来人除了感恩还是感恩,“饮水思源”四个字就这样深深地嵌在我们的脑海里。即使后来学校翻新,旧楼拆了重建,校领导也不忘为教学楼冠名,感念先贤的恩德。的确,“饮水思源”已成了圣中人的DNA。
圣中是我的母校,四年青春岁月,十六年执教鞭,对她怀有深深的感情。如今离开了,却无法与之切断感情的纽带。每每回去,都有回家的感觉,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何其熟悉。
身为校友会执委的我常参与校庆晚宴的筹备工作,只能以一字形容-“累”。教学课业繁重,再加上晚宴的一堆事儿,搞得自己睡眠不足,工作至深夜,脑筋过于活跃,频频失眠。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当天总有太多动人的画面。
步履蹒跚的老老师被学生搀扶着一步一步走进会场、众多各届毕业生散场后在台上找各自的校长老师们拍全家福、一道道美味佳肴却抵不过同窗叙旧师生聚首的温暖滋味、全场重温合唱『野地的花』和校歌的温馨。
我们就是个富有人情味的大家庭。
圣中人有情有义
有哪个纪念晚宴,由校友赞助免费邀请退休/离职老师回来?有哪个纪念晚宴,会让台上的贵宾等待一个迟迟才上台的校工?
感谢校友们的慷慨赞助,感谢大家给予校工Uncle Hassan最热烈的掌声。圣中人是有情有义的,因为我们亲眼目睹我们的校长与老师们如何善待校工,亲自体验我们的校长如何体恤教职员,并与老师、同学们打成一片。
在充满情义的圣中,人的价值不是以阶级地位等级来衡量的。我挚爱的母校圣公会中学,在现今功利的社会里还能找到熟悉的、浓浓的人情味……但愿这股浓浓的人情味能够永永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