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给新加坡社会和我们的普通生活
带来了很多巨大的冲击和变化
生病,隔离,停工,封城……
其中大部分无疑是负面的消极的
但是
在这中间也意外给新加坡带来了一个好转变
那就是让新加坡
朝着“智能化国度”飞跃了一大步
谁能想到
新加坡政府推动数年的“智慧国”计划
竟被这一场疫情倒逼着实现了?
01. 新加坡二维码正在井喷
很多新加坡人对二维码这个东西恐怕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二维码早就存在于新加坡各处,陌生是因为他们就是不爱用。
无论新加坡政府怎么努力推广扫码服务,国民都不买账。大家还是习惯传统的点单和购买方式。
直到这次疫情,二维码被强制使用,才让民众意识到了二维码的便利,才开始习惯“扫一扫”这个动作。
为了更好地追踪人员的流动,新加坡政府在指定的公共场所和各类工作场所的门口都设置了SafeEntry二维码。进入和离开这个场所,都需要扫码留下行程记录。
这一次,谁都不能再无视二维码了。
从5月12日起,所有恢复办公的企业和服务都得采用SafeEntry访客登记系统,目前已有1万6000家机构采用。
人力部及有关机构会对不遵守条例的业者采取执法行动,如果工作场所严重缺乏如SafeEntry等安全措施,当局会下令有关业者停业。所有雇主都必须确保所有安全管理措施已经到位,才能复工。凡是不扫描SafeEntryQR码的人,可能不被允许进入。
于此同时,超市的出入口周围和结账柜台张贴了Safe Entry二维码,提醒人们扫描并登记进出时间,员工也不例外。
肉类专卖店总经理克赖斯尔表示:“新的登入登记离开措施加速了整个过程,因无需填写健康声明,而大众也已相当习惯这样的做法,有助加快登记过程。”
所以新加坡出现了一个神奇现象。新加坡Google Play应用商店5月份下载量第一的,居然是一款扫码软件。
但对于在新加坡生活的人来说,这个不难理解。因为新加坡没有像微信这样的超级软件,能够扫描一切二维码。所以就需要一个专门的扫码软件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类扫码场景。
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新加坡“扫码”行动数量正在井喷。
除了扫码办事外,无现金电子支付也前所未有地普及起来。
疫情暴发后,在新加坡社交媒体平台流传有冠状病毒疫情不明源头增长的分析,认为超市和小贩中心新币现金使用是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
小贩中心使用现金交易频率高,带病毒者买外卖时付现金,老板用手收现金后,又去拿外卖盒给他人打饭菜,手指接触了饭盒,很可能接触到饭菜。这样饭盒和饭菜里都很有可能携带病毒,传染给购买者。
虽然这一说法暂无科学依据支撑,但是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4月的统计数据显示,短短一个月内,新加坡新增了2万多个支付点使用共用SGQR码,供人们扫描付款。
也有商家在新冠阻断措施期间,果断实施“零接触”措施,支持无现金交易,拒收现金。
疫情期间,部分新加坡业者表示目前只有不到两成消费者使用现金支付。
为了保持安全距离、减少接触,截至4月1日,新加坡已有超过13万1700个支付点采用SGQR码,比七个月前多了将近10万个。用户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选择超过30种支付模式。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也指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采纳电子付款科技的商家大幅增加。4月至今,登记为企业版PayNow用户的商家就增加了五万个。
新加坡政府多年努力都没有达到的效果,被一场疫情倒逼着实现了。
这么看来,以后出门只需带一个手机,再也不需要带着各种钱包卡包的日子,终于要来了吗?
02. 学会在网上生活
在疫情之前,新加坡线上服务业生态远没有线下发达和成熟。因为新加坡人并不依赖在线生活,线下生活已经非常便利了,所以很多在线平台始终发展缓慢。
比如,新加坡大部分小区楼下都有大面积的餐饮店铺群,自己下楼买吃的比外卖都来得快,所以没必要点外卖。
又比如,住家四周超市、商场分布密集,有空时候出门采购比网购送货都快,还免运费,网购欲望也不高。
再比如,学校附近线下补习机构众多,而且师资稳定,所以新加坡线上教育并不发达。
而这一切,都在疫情的严重影响和断路器政策下被打破。线下生活迅速向线上转移。人们被迫待在家里,生活高度依赖网络。
这一黑天鹅事件也给新加坡电商带来不可复制的机遇,让线上购物的各项数据都大幅上涨。
新加坡电商Shopee在2020年第一季度卫冕东南亚电商访问量冠军,并于近日公布东南亚疫情期间线上消费“四大趋势”。同期Shopee跨境业务也持续保持增速,平台数据显示疫情期间Shopee跨境日均单量超过去年同期。
Shopee跨境业务总经理刘江宏证实:“2020年,东南亚人民的生活、工作和购物方式正在发生极大改变。受疫情催化,数字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东南亚各个角落,电子商务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Shopee还对外公布了从数据中挖掘的消费新趋势:
趋势一:使用时长持续增加,线上购物日常化
疫情期间,东南亚人民的社交、娱乐等日常行为均被搬到线上。新加坡市场消费者每周浏览Shopee App的时间增加40%,越南市场增加25%,马来西亚市场增加20%。用户粘性持续增强,线上购物逐渐日常化。
趋势二:消费偏好发生改变,电子支付迅速普及
疫情催化下,东南亚消费者无现金付款偏好明显:随着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接触,方便快捷的无现金支付形式备受推崇。
Shopee发现,近几个月来,平台消费者普遍开始选择ShopeePay这样的电子钱包进行无现金支付,以取代原有的货到付款形式。
同样的,线上教育也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因为线下教育机构无法开门,很多老师转到在线授课,也催生了不少专业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某教育科技机构表示公司之前就在开发线上教育平台,原本打算2020年中旬才推出上线,岂料冠状病毒疫情在本地爆发,于是赶在2月底推出平台。
他透露,在新加坡落实阻断措施之后,报名在线学习的人数激增,他们的教师团队也从十多人扩展至如今的68名兼职教师。
这样的尝试让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感受到了足不出户就能上课学习的便捷高效。
不仅如此, 44岁英语老师黄淑梅认为,相较于传统授课,网络授课更利于学习。
曾在政府学校任教并拥有20年教学经验的她说:“网络教学好在能通过屏幕,看到学生是否也在看着屏幕学习。另外,时间方面也可以和学生们商量,因此更为方便。”
03. 智能程度够了吗?
不过坦白讲,这次疫情虽然帮助新加坡社会快速提升了智能化程度,但恐怕还远远不够。
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
首先,智能是智能了,但还不够便捷。
《新明日报》记者访问小贩中心商联会代表,他们指出要让小贩使用电子支付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麦士威路熟食中心小贩理事会会员黄国荣(65岁)表示,该小贩中心约有50%的摊主仍未使用电子支付。他认为,不少年长的摊主仍不愿意数码化是因为已经习惯现金支付。“他们并不觉得现金支付不方便,也觉得没有必要学习。”
他也说,有时电子设备若出现故障,小贩就需要找服务提供商来解决,尽管服务提供商有时很快回应,但小贩们仍觉得不大方便。
再来,一些年长小贩面临语言障碍的问题。“有些小贩只会方言,而电子设备需要小贩去阅读英文等,这对他们来说很难。”
芳林苑小贩商联会主席林辰忠(63岁)则表示,该小贩中心仅有不到20%的人使用电子支付。
他认为,小贩中心的顾客群多元化,很多也是年长者,连顾客都不使用电子支付,那么摊贩则更没有动力改变。
他也认为小贩的摊位拥挤、人手不够,而电子支付需要置放设备在摊位,而且输入、收钱后有一定的时间差,若输入错误,还要进行一番操作改变,小贩们觉得不是很方便。
这些不便利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原因是技术设备还不够成熟和人性化。支付服务商还需要不断完善产品,让操作电子收付款更加方便快捷,更加用户友好,多种语言版本,功能更加齐全,返现折扣能够一步到位等等。
只有支付应用做到真正的极致便捷,无处不在,才有可能让民众不再依赖现金。
其次,智慧生活方式覆蓋人群还远远不够。
新加坡政府也深知这点,接下来要大力推动智慧生活的学习普及。
5月31日,新加坡政府成立数码转型办事处办事处,并宣布将在6月底前招募1000名“数码大使”,狂砸1.8亿新币,加大力度重点协助10万名年长国人掌握新技能,确保他们不在数码世界中被遗落。
同时,这些大使将走入全国的小贩中心、咖啡店与湿巴刹,向摊贩和年长顾客推广电子付款,目标是一年内让至少1万8000名摊贩,即近乎所有摊贩,开通让顾客以QR码付款的选项。
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没有透露数码大使的薪酬,但根据人力资源公司最近在网上刊登的相关招聘,这些大使的月薪可达3000元。
最后,智慧生活方式还远没有养成习惯。
前文,我们说到,为方便追踪冠病接触者的工作,本地3万2000个地点比如超市、邮局等采用SafeEntry访客登记系统。
然而,智慧国及数码政府署表示,超过七成的访客扫描登入后,却没有登记离开,这将影响追踪工作的准确性。
业者反映大部分访客都能够理解为什么需要实施访客登记,但是要确保人们离开场所时记得登记离开,的确存在一些挑战。
当局指出,约四分之三的人忘了登记离开,因此资料就不完整。
由此可见,很多人还没有习惯这样时时刻刻需要扫码的生活,真的让民众习惯智能生活方式还需要时间。
但总的来说,疫情的意外推动,让新加坡朝着“智慧国”飞速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新加坡也可以享受到无现金、数字化、高度智能的生活。
也相信新加坡政府会帮助那些较难适应新技术的群体,一样能顺利地享受更便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