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防疫经济两不误,新加坡是如何做到的

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下,新加坡犹如坐过山车般。短短几个月经历了从“抗疫模范生到疫情严重指数全球第一”这截然相反的巨大冲击。

由于新加坡对外籍劳工的不重视,使得一系列潜在问题日益累计,最后终于迎来了大爆发。一时间让新加坡在世界树立的良好形象,瞬间跌入谷底。

甚至网上骂声一片,无论是当地公民及永久居民还是世界各国的“吃瓜群众”,亦或者一些国家权威评论员,都纷纷表示:

“看到外籍劳工的居住环境,才知道新加坡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好,太失望了!”

“新加坡对外籍劳工的态度,与公民相比真是天差地别,太双面了”

……

但是,及时认知到错误的新加坡,立即采取了严格的防疫举措。虽称不上“扭转局面”,但确实又再一次出现了“反转”,以至于相比于其他国家,情况并没有特别差。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新加坡仅0.07%的病死率,以及在全球各国经济暴跌,人民面临失业及无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新加坡仍能拿出上百亿补贴,对公民及外籍劳工进行补贴。

且新加坡已经逐步进入复工复产阶段,大部分经济已经开始恢复。

防疫经济两不误,那新加坡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这就要从新加坡极低的病死率说起,正因为有了如此低的病死率,才使得新加坡经济能走向恢复之路。而能有这么低的病死率,定是离不开新加坡全球数一数二的医疗条件。

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联合抗疫,相辅相成,才是新加坡抗疫的关键战术。

总说周知,在2003年的非典中,新加坡遭受重创。正是从那时开始,政府开始筹建了国家传染病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简称 NCID)。

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是新加坡用于隔离高传染性疾病患者及控制传染病疫情的专业地方。整个中心拥有 330 张床位(爆发期可容纳 500 多张床位)和隔离病房。

除此之外,国家传染病中心还有能处理高风险病原体的实验室、传染病研究与培训办公室等,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

所谓“防患于未然”,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在这次疫情中,就发挥了其必不可少的作用,成为新加坡抗疫“主战场”。

除了国家传染病中心,新加坡的私立医院也迅速成为此次抗疫的“补充战场”。

“新加坡私立诊所和医院成为此次应急防疫体系下的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PHPC)”

PHPC 体系是为了应对紧急公共卫生状况而生的,它让社区全科诊所能够在新加坡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大家步调一致,按照统一的标准诊断、治疗、上报、转诊、隔离,最大限度地减少漏诊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恐慌性挤兑公共卫生资源。

图源:联合早报

据了解,在新加坡防控疫情中,总共有884 家诊所加入了防疫响应体系。其中 800 多家响应本次 PHPC 的诊所全是私立集团诊所或者个人独立诊所,公立诊所只有数十家。

新加坡的医疗水平和医疗体系,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好,尤其是私立医院,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前来寻诊,医疗条件可以说是数一数二。

而此次抗疫,政府将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有机融合,采用“私立参与,政府支持,统一标准”,以临危不乱、平稳从容地态度,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也保证了新加坡极高的治愈率,极低的病死率。虽算不上成功,但在世界抗疫中,依旧是值得学习的“典范”。

也希望在这样的条件下,新加坡早日取得战疫胜地,经济早日恢复如初。